分享

每天一分钟: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这句话对吗?(015)

 板桥胡同37号 2018-09-12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正常剂量下,一种药物可以产生多种效应。在众多的效应中,通常只有一种效应用于治疗目的,其它效应就成为不期望出现的效应,即药品不良反应。

虽然大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但有很多常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

1、氯苯那敏

氯苯那敏属于抗组胺药物,但同时具有抗胆碱作用,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青光眼、消化性溃疡、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2、抗菌药物

即使给以正常剂量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当患者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也可出现光毒性。

3、口服庆大霉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我国“药源性耳聋”患者中约50%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系“母系遗传”,即通过母亲遗传给她的子孙。因此,有相关家族史的患者应禁用庆大霉素颗粒、庆大霉素片等。

4、可待因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只有10%的可待因,通过肝药酶CYP2D6转化为吗啡。但也有约1%的中国人,因CYP2D6的表达量大且活性高,可迅速转化为吗啡,造成吗啡中毒。

5、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有明确的致畸作用,由于利巴韦林可蓄积在红细胞中,用药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因此,“谈毒性不谈剂量就是耍流氓”,这句话是错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