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学生知识付费平台使用情况及态度的调查分析

 平常心 2018-09-12

  摘要:知识付费平台于2016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而在随后的这些年中,内容性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的接受度也各有不同,知识付费平台的形式与内容产品的价值受到了市场上消费者的质疑,平台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大学生作为当代接收新兴事物最为快速的群体之一,对于知识付费平台的使用情况与看法对于该平台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调查时间:2017年11月17日至2017年11月22日

  调查目的:了解当下高校大学生对于知识付费平台的使用情况以及对知识付费平台的态度。通过归纳总结样本,推断出大学生普遍对于知识付费平台的看法,结合现实中知识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调查对象:高校大学生(以安徽大学为主,少量含有其他大学学生。)

  问卷题目的设计思路:

  此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目的,问题设计的主体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构成划分,第二部分为平台使用情况调查,第三部分为大学生对付费平台的态度及看法。具体思路分解如下:

  第一部分(第1、2题)

  划分出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纪层次,分析样本的构成。

  第二部分(第3至6题)

  第3题主要了解调查对象常用学习途径有哪些,第4题主要间接询问调查对象对于零散时间内获取片段化小知识的看法。由于当下工作节奏过快,学生的业余学习时间被分割成小块,许多知识付费平台的产品利用当代人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将自身产品压缩成时间短、内容浅白易懂、有针对性的产品,第3、4题旨在间接了解学生群体是否具有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意愿;第5、6题调查大学生对平台使用情况以及常用的知识平台有哪些。

  第三部分(第7至10题)

  7至10题旨在了解大学生愿意付费获取的知识类型以及产品形式、提出平台存在的问题、对知识付费平台未来的期望及看法。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使用腾讯问卷,问卷实际浏览量137次,回收量101份,36次浏览为无效浏览,回收率为73%。

  统计分析

  1、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本次样本的构成中,女性占比62.4%,男性为37.6%;年级分层中,大三人数为主体,占比52.5%。

  从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中,位列前两项的依次为相关书籍、课堂教学,占比为82。2%与80.2%,行业网站与社区、知识共享型APP并列第三,占比58.4%,数据显示样本中绝大多数获取知识的途径仍然为线下课堂教学与专业书籍,学术网站使用者最少,仅占比54.5%;关于零散化学习知识是否有效果,53.5%的人认为效果一般,4%的人认为无效,42.6%的人认为有效果,近半数的对象认为碎片化学习有效果,也间接表示他们愿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知识付费平台的产品有打开这部分市场的潜力;是否使用过知识付费平台,65.4%的人表示并未使用过,但71.3%,46.5%以及38.6%的用户使用或了解过知乎、网易云课堂以及慕课网这类知识付费平台或学习平台,由于除知乎的付费回答之外,知乎、网易云以及慕课网均提供免费教学视频或资料,由此可以推断,65.4%的用户是不曾使用知识平台的付费功能,但习惯使用平台免费的资源。

  2、对于平台的态度分析:

  调查对象最愿意支付的知识平台产品类型为具体功能(如电脑操作、PS教程)72.3%,经济金融34.7%,文化艺术32.7%。从这项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支付目的明确、务实。时事政治以及生活百科等休闲类栏目较少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与经济走向、专业技术、以及内在修养方面等于其相关性或技能性更强的产品更吸引他们。对于平台存在的问题中,目标群体认为问题最大的为资源数量过多或过少,分类较杂,难以区分,占比66.3%。这与知识平台的准入机制、审核规则以及自身产品定型有关,由于大部分知识平台或者是邀请名人大V做客,或者是获得批准后的用户均可以进行付费问答,这也就难以保证提供的知识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参差不齐,分类也较为模糊。植入广告过多(占比61.4%)也是调查对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付费知识平台在盈利方面,一方面是扣除回答的平台使用费或者收取会员费,另一方面,软件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商业广告。广告过少影响平台盈利,但过多则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是否看好知识付费平台时,62.4%的人持观望态度,表示前景一般,仅有29.7%的人认为前景良好,这也表示大部分群体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对象知识平台的使用情况、了解情况以及持有态度可以推断:由于知识产品属于无形产品,因此调查对象对于知识平台更趋向于免费使用,广告过多、层次分类不清楚等问题又进一步使得调查对象对付费使用知识平台的可能性降低,最终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

  知识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困境

  1、诚信机制缺失。

  由于对于知识的界定、回答者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用户对P2P平台缺乏信任感,为虚拟的知识内容为产品形态的知识付费,能否信任产品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2.盗版。

  盗版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中,碎片化的文化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十分困难。

  3.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分享经济的盈利模式尚不明确。不同于传统行业,分享集群效应的建立难度较大,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普及需要很高的成本投入,而获得收益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

  4、监管问题。

  当前的社会管理制度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强调的是集权、层级管理、区域与条块分割,注重事前审批和准入。依托互联网的知识付费具有跨区域、跨行业的特征,且信息量巨大,这就带来了监管上的灰色地带。

  (二)运营困境

  1.发展模式后劲不足。

  就目前市场上的付费问答产品而言,内容的生产方一般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估即作为商品售卖给消费者,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平台。而用户也无法收回付出的金钱,效益得不到保障。导致用户粘性可能降低,造成知识付费的后劲不足。

  2.知识付费的受众面比较窄。

  在受众定位上,当前的知识付费产品的消费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有技能提升需要的专业知识分子,二是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获得知识的年轻人。这两者共同形成一个较为狭窄的人群。

  3.盈利模式单一。从商业模式上看,各平台都依靠一次性的知识售卖盈利。缺乏相关衍生品和持续性收益。

  4.平台型企业一家独大。这显示了当前知识付费市场还未细分,用户需求还未完全挖掘。此外,形式以音频为主,服务时间颗粒不均匀,体量较小。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无形产品通常以时间或数量多少为衡量标准,容易偏向某一方平台。

  解决策略

  1、提升分享体验,凝聚知识付费的商业核心,平台应整合自身运作模式与商业模式,提供可持续盈利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经济。

  2、'免费引流、重点收费',平台可以结合收费服务于免费服务于一身,以免费服务作为吸引客户的手段,当培养客户习惯,增加客户转移成本后,客户则被锁定在平台上,同时,客户在平台的时间越久,平台对与客户的定位就月精准。

  3、行业出台法律法规,杜绝盗版的行为。从调查问卷的角度分析,客户对于免费产品和资源更感兴趣,而盗版产品的定价更低,且获得的途径也较为方便,因此客户很容易选择盗版,抛弃正版产品。建立打击盗版的相应法规,有利于维护平台经济,建设更完善良好的平台经济圈,保障产品质量。

  总结

  一、成就与收获

  在整理资料、设计问卷的前期准备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与了解,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付费平台的知识,懂得了知识付费平台的运作模式以及盈利渠道,根据以上,我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在传播问卷中,我锻炼了自身如何与人沟通的技巧,并且,运用一定手段帮助发放问卷,在后期统计中,也获得了关于大学生对知识付费平台的第一手资料,拓宽了自身认识,并且与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了互补,得到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不足

  1、发放的问卷有限,样本数量并不庞大充足,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偶然性,数据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个人分析过程中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认识角度存在偏差和狭窄的地方。

  3、知识付费平台种类繁多,抽选的代表也许具有个性,并不具有共性的特点,也容易引起偏差。

  腾讯问卷:https://wj.qq.com/s/1686217/d0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