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有一部电影,能治疗你的情感创伤后遗症!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大概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半夜醒来,刚好听到爸妈在议论我。

妈妈向爸爸在描绘我在手风琴暑期班结束,她去接我的时候,我的表现有多么不像话。

爸爸听着妈妈的描述,火气越来越大,忍不住也跟着数落我,“她以为她是谁呀,其实自己什么也不行”等等。

那是一个夏夜,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从熟睡中醒来,又刚好听到爸妈私下的闲聊。但是,我特别深的记得我的感受。

虽然是酷暑,但我一下子就跌进了冰窖。

高温的空气像是把全身上下的皮肤捂得密不透风,我有点儿上不来气,坐在自己房间的窗户边上,看着夜里马路上偶然驶过的汽车。那些流动的汽车灯光透过窗子落在暗处的墙上,留下一阵移动的光影。而我的心里,从未感到如此的酸涩和孤独。

妈妈说起的那些特别糟糕、特别过分的表现具体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当时我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本是很敏感的人,成长的不适让我觉得很难跟这个世界沟通。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会任何排解感受的方法,于是,表现在行为上,自己急躁的脾气和一点就着的粗暴反应应该确实也让爸妈吃不消。

但是,爸妈那晚的议论,和我自己受伤的感受,就这样留在潜意识深处,一层层沉淀,掉进了不见光的所在。

我曾在不止一本的电影专业教材中,看到电影《普通人》的剧本。

我能够感受到戏剧冲突的极致,但我怎么也想不出来,一位母亲并不爱自己亲生的儿子,这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部电影于1980年上映,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至今日,当我们打开国际电影数据库IMDB的页面,在观众评论区,仍然可以看到无数篇为它打了满分,充满感激的影评。

很多观众留言说,这部电影拯救了他们的人生。

电影故事的开场平淡无奇。父母晚归,儿子房间的门缝里透出一道光亮。母亲根本未曾留意这个细节,而父亲则关切的敲开了儿子的房门。事实上,儿子刚被噩梦惊醒,他听到敲门声,赶紧拿出一本书,装作在夜读。

这个家似乎有什么不对劲,但起码表面上波澜不惊。

第二天的早餐让人难以忍受。

儿子看上去心不在焉,神情焦虑,像是没有睡好。正在忙碌的母亲端给他早餐,说特意做了他喜欢吃的面包片,父亲则和善的跟儿子打招呼,问着寻常的学校的事情。

儿子跟爸爸搭着话,说自己还不觉得饿。这时,母亲绕到餐桌旁,端起儿子的早餐扔进了水槽!父亲制止她,母亲回应道,他说他不饿!

母亲的声音仍然很平静,似乎也并没有发怒的迹象,但相信所有的观众都和剧中的儿子一起,感受到坐立不安。空气中弥漫着冷冷的紧张……

是的,这是一个经受过悲剧的家庭。

兄弟俩偷了爸爸的帆船出去玩,遭遇暴风雨,哥哥没有抓牢弟弟的手,因此丧命大海,而死死抓住甲板的弟弟则活了下来。

这是一场谁都不愿意发生的悲剧。相信它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很深的情感创伤。但这一家人对待创伤的态度,则酿成了更大的悲剧。

情感创伤在我们的生活里不能避免,人们的反应大概会分为这么几类:

一,锁死心门。

对母亲来说,她原本就更喜欢阳光、外向、运动型的大儿子,何况这个孩子还很优秀。母亲痛失爱子的反应是:她装作自己毫不在意,过着所谓“正常”的生活状态。

潜意识里,可能她对小儿子也仍然有着未经意识到的愤恨。

她在和丈夫多次的交流里,把小儿子那些需要父母关注的行为,当作这个孩子试图控制大人的恶意之举。

这种完全的“盲目”,或是彻彻底底的偏激,只能证明一件事,这个母亲,已经在自己的心门上牢牢的上了一把锁,她坚决的把小儿子锁在了门外!

二,挣扎求爱。

对小儿子来说,哥哥的死让他无比内疚,无比自责,这种痛苦已经把他逼到了死角。而更为悲惨的是,在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他跟妈妈完全不能联结。

在情感上,妈妈的无爱是另一场悲剧的开端——他曾经深深划开双手的脉搏,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他最为绝望的呼喊,可惜即便如此,他也未曾换回妈妈情感上的和缓。他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三,废墟重建。

对父亲来说,他认为自己尚且幸运。是的,人有旦夕祸福,大儿子的死是个悲剧,但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但小儿子的自杀所幸他刚好在家,得以避免。

妻子仍然能和自己和平的相处,相信他们之间始终是有爱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她的情感创伤已经压迫得小儿子的生命无法顺畅生活下去的时候,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在整个事件中,父亲是最“正常”的一个,也是最有生命重建能力的一个。故事的结局,母亲出走,父亲与儿子深深拥抱,他们感觉到了生命的流动。

从母亲到小儿子,再到父亲的反应,刚好是情感创伤愈合的一个闭环。

有些经历总是太痛苦,我们不愿去面对。在父亲眼中,母亲和小儿子是非常相似的个性,但他们刚好走上两条不同的道路。

母亲假装一切都好,不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小儿子则穷尽所有的生命力试图爬出废墟:

他参加了哥哥成绩优异的游泳队,他参加合唱团,他心情不佳时约见小伙伴吐露心声,他一次次去看心理医生,虽然不知能不能有效,但他都在做着尝试。而在这样艰苦的搏斗之下,他真的从创伤中走了出来。

电影的结尾,面对新年抛下自己外出度假的父母,他态度和缓,甚至主动走过来抱了抱妈妈。而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会意识到,起码从小儿子的心里,爱和生命力再度复苏。

如果说父亲和小儿子有共同点的话,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生活的强者。

生命无常,花开花落,任何的厄运都有可能降临。而问题不在于厄运,而在于厄运来了,你该如何面对?

发生在我小时候的那件小事,时不时会在我情绪低谷的时候,浮上心头。有时候,我也会开玩笑的打趣说,这是我的“童年创伤”。

而当时,那个不被接纳的愤怒,已悄然改头换面,成为一副厚厚的盔甲,深深锁住了我的心。

从此之后的很多年,不管经历的是什么样的境遇,在我内心深处,我只有自己可以依靠。而这种孤零零的感觉实在太痛苦了,生活的潮汐每每冲上来的时候,我的心,就像汪洋大海的小船,没有力量,只有悲伤。

所幸我是个骨子里很强的人,我尚且可以做自己的舵手,但因为我无路可退、孤身一人,我只能要求自己优秀、强大、奋进,但同时又有一种很深的自怜,以及因为无可依靠形成的内在的愤怒。

看完电影《普通人》的那个晚上,我突然在电影里母亲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的残忍。

其实,我的爸爸妈妈是非常非常称职的父母,他们对我的爱延绵不绝,但在小时候的那个情感创伤之后,我其实从来没有在内心深处原谅他们当时无意的行为。

那个经历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太痛苦。我的无法原谅演化成一种深深的隔离,我把自己锁进孤岛,从此荒野余生。

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哭了很久。这个意识仿佛一道闪电,把我人生以往的道路照得泾渭分明。没有和父母在内心连接的感觉是苦的,久而久之,这成为我厚重盔甲下,一副很难被人窥见的脆弱面。

胡因梦曾经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多年来我们一直徘徊于真爱的门外,不愿接受它的鞭笞与试炼,因此我们的人生始终是纪伯伦所说的四季不分、欢笑无法全然、哭泣也不能尽兴。

我们唯恐惊扰到意识底端的幽冥,唤醒了那些沉睡的鬼魅;我们宁愿压抑和闪躲,也要维持虚假的平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