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普通商店员工的财富逆袭:五年如一日做空VIX 资产从50万飙升到1200万

 华尔街见闻APP 2020-12-18

摘要:由于美股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美股波动性处于历史低点,许多散户开始做多VIX指数,对赌美股将暴跌。Golden却反其道而行之,连续5年做空VIX指数,不仅成为了千万富翁,还要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

如果你能沉下心来,不咋咋呼呼,你就离一个好的投资者近了一半。

Seth M. Golden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今年40岁,住在佛罗里达州Ocala市的郊区,原本只是Target超市里一名普通的物流经理。五年来,他一直坚持押注华尔街的恐慌指数VIX会持续下降。据纽约时报,这个明智的决策不仅让他的净资产从50万美元上涨至1200万美元,还使得成群的投资者找上门来,愿出上亿美元帮助其成立专门交易VIX产品的基金。

VIX全名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用以衡量S&P 500指数未来30日的预期年化波动率,又称恐慌性指数。自2012年以来,美股波动率越来越低,VIX指数从近50降至10,今年4月份甚至创下了199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Golden总结自己的投资经历称:“市场上有许多噪音。比如朝鲜问题、阿富汗问题、特朗普通俄门事件等。人们经常忧心忡忡,为此改变自己的主意,而我却从不担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坐在这里,利润满满的原因。”

美股波动性持续维持在低位,狂热散户辞职交易VIX投资品

20年前,当互联网科技股股价开始疯涨时,狂热的投资者甚至选择辞职在家炒股。而现在,随着美股波动性越来越低,VIX指数产品受到热捧,当年狂热的情景再现江湖。

VIX指数本身是不能交易的。但是有VIX期权和VIX期货可供交易员使用。自ETF兴起后,便出现了VXX和UVXY这两个看多VIX的ETF,和XIV这个做空VIX的ETF。

目前关于VIX的交易产品多达30多种,人们甚至可以动用杠杆进行交易。在这些产品中,最火的莫过于巴克莱银行发行的VXX。该产品自2012年以来从市场上吸引了140亿美元。

由于这些产品容易上手,且它们对赌的问题十分明了(市场是否陷入了恐慌),散户们开始奔向交易的前沿。他们使用着Stock Twits软件,凭借着民间的信息作出判断,从不看各大投行的研报。

纽约时报援引一个对交易VIX产品颇有经验的散户称:“你可以将我们做的事称之为‘邪教’。这个‘邪教’要做的事情,就是界定市场是否处于恐慌中,以及如何交易恐慌。”

大多数人都亏了

虽然关于VIX的交易正在流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投资者都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专业人士常常购买VIX产品用于对冲股市交易,但散户交易者购买VIX产品,却是为了押注它会上升还是下跌。并且,由于美股股价不断创下新高,波动性又持续维持在历史低位,大多数人都在赌VIX指数会大幅飙升,即美股会崩盘。

自2008年以来,VIX指数持续走跌,对赌VIX暴涨的多数投资者都失败了

曾从事芝加哥期权交易所VIX指数开发工作、被誉为“VIX之父”的Robert E. Whaley表示,他和美国证监会都认为,这些VIX产品对许多非专业投资者来说风险太大了。

这些产品非常复杂,数量十分巨大。我担心非专业投资者们并不了解他们交易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些产品的价格为何如此。

Whaley的担心不无道理。FactSet公司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看涨VIX指数的VXX产品平均每年回报率为-58%。如果一个投资者持续三年持有VXX,他将丧失原有资产的97%。

也就是说,尽管人们像当年对待科技股那样蜂拥向VXX和UVXY,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失败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看空VIX指数的原因

可以说,像Golden这样,五年如一日坚持看跌VIX指数的投资者几乎没有。

Golden是通过做空VXX和UVXY来做空VIX指数的。据纽约时报,Golden的决策建立在两个原则基础上:

首先,VXX和UVXY追踪的是VIX短期期货的走势,而不是VIX指数本身。而期货是有到期日的,到期,就要roll over。不断的roll over 导致了VXX, UVXY不断的价值磨损。

例如,2013年1月2号VIX 指数为14,而在2013年整整1年里,VIX指数几乎都在14-25的区间来回波动,而且主要在15以下的低位徘徊。但是VXX的价格却从2013年1月的121左右一路跌到了40-50的位置。

Golden还认为,自VIX从1993年推出以后,其长期趋势一直在下降。只有在重大灾难(9/11,2008年金融危机)和其他动荡事件(中国的贬值,北朝鲜危机甚至总统推文)发生时出现突然飙升。

但是,每一次对灾难的恐惧必将伴随更长时间的冷静。既然绝大多数时间内VIX指数都呈下降状态,做空VIX指数就成了Golden的首选。

华尔街见闻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