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典故常识|其二十一:美丽幽怨的海中传说,鲛人珠

 根让扎西 2018-09-12

据说,在海洋中,生存着一个神秘的族群,叫做“鲛人”。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说: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鲛人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们的眼泪可以化作珍珠。这当然是一种传说,眼泪和珍珠的共同点,大概在于都是圆形而晶莹剔透的。因此先人们用想象力打通了二者之间的界限,把寻常的眼泪有了珍珠般瑰丽的印象,又让珍珠带上了哀泣幽怨的色彩。就此留下一段美丽的传说。

因此,“鲛人泪”就成了珍珠的代称。

  • 元朝陈方的《送觉上人谒龙翔,录寄子异》 :

偶逢吴下郑居士,手把新诗就我吟。

纸上姓名无俗气,篇中律吕有遗音。

鲛人泪落金盘冷,木客歌传石磴阴。

誊写已堪惊老眼,龙翔一宿会知心。

这首诗其实是在写郑居士展示给作者的“新诗”,颈联陈方用了两个比喻:珍珠落在金盘上,声音本已清脆,又加上“冷”;山中精灵(木客)在吟歌,这场景本来就令人感到森然寒意,更何况还是“阴”。

两个比喻之下,很明显,郑居士的诗风,是幽僻清冷一路的。

  • 宋代杨亿《此夕》:“鲛人泪有千珠进,楚客愁添万斛多。”
  • 明代高启《钱舜举画美人摘阮图歌》:“滴尽冰盘老鲛泪,阿咸帐底醉初醒。”

最著名的,当然是

  • 唐代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既然眼泪可以为珍珠,反过来,珍珠也可以为眼泪,诗词中可以用鲛泪来指珍珠,也可以用鲛珠来指眼泪。

  • 宋代刘辰翁的词,《宝鼎现·丁酉元夕》:“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传说,鲛人在水中能像鱼一样自由活动,因此也有人把他们比做中国的人鱼。不过,鲛人和西方传说中的人鱼不同,并不是在隐身在荒渺的大洋中,他们是和人类有来往的。同样是《博物志》,记载:

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这个种族善于纺织,鲛人到岸上织绡(一种轻薄的丝织物),估计是为了和人类贸易?不论如何,既然鲛人能够上岸,他们肯定不像西方人鱼那样长着鱼尾,说不定和我们的长相差不多。

鲛人是海生种族,在岸上没有根据地,所以上岸之后,只好租房屋作为纺织的场地。而他们付租金的方式充分体现了种族天赋:流下眼泪变成珍珠,把满满一盘珍珠送给房屋主人作为租金。在他们而言毫无损失,在房屋主人而言这是巨款入账,可谓是互利互惠的事。

  • 唐代李颀《鲛人歌》:“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

因为鲛人擅长织绡,所以优质的绡也被美称为“鲛绡”,下面这首词,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

  • 宋代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鲛人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泉客”。南朝梁的任昉在《述异记》中写道:

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

而晋代左思《吴都赋》中,则把鲛人叫做“渊客”:

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

不过渊、泉本来意思相近。举例来说,唐朝为避李渊的讳,就把用“渊”字的地方改成了“泉”字。在唐以前,我们本来是叫“龙渊宝剑”的,经过唐代这么一改,才有了后来著名的龙泉剑。

鲛人叫做泉客,所以“泉客珠”也是珍珠的别名。杜甫有一首《客从》,里面就用到了这三个字。“客从”是全诗的前两个字,其实就相当于《无题》。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