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初中阶段更需要补语文?这里有3个重要的原因!

 荣欣铭 2018-09-12

第一年教书的时候,陈老师是冲着教高中去的,原因很简单,高中语文更有难度,而且在“课内阅读篇目”中,古诗文就占了一半,作为一个纯纯的古汉语爱好者,这再合适不过。

然而,一年,两年,三年过去,陈老师猛然一惊,发现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变成了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的孩子。这是一个自然的变迁过程,没有人特意给她安排初中的孩子,她也没有特意去挑学生,但在不经意当中,当需要补习语文的孩子一个个地汇聚起来,她发现,10个补习语文的孩子,就有5个是初中生。

陈老师说,乍一想觉得很不可思议,似乎感觉到一种奇妙的巧合跟缘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必然。

初中的语文变难了

首先,从客观上说,小升初阶段语文的难度会有明显的提高,因为孩子们从此就多了一门“文言文”要学,虽然同属汉语,但讲良心,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完全是两码事,两个物种,两个世界!

比如说“涕”这个字,放到现在,它的意思一目了然,指的就是“鼻涕”,但在古汉语当中,“涕”指的却是眼泪;又比如“闻”,现在指“嗅觉”,在古汉语当中有时听见的意思。

完全不同的两套语言系统,名义上只有一门语文,其实孩子就是在学两门语言,怎么能不难,怎么会不栽?

心态不稳定,容易自卑

从小学到初中,从儿童到青少年,从成长期到叛逆期,孩子的心理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我们都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一个独立意识的觉醒,他想要自己做决定,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听任父母摆布,这是我们已经知道的。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在独立意识觉醒的同时,孩子还经历着另外一个心理的危机——同一性危机。

简单地说,到了这个年纪,孩子会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相信什么”以及“我不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一系列涉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他们会产生美好的幻想,同时又遭受着来自现实的打击——“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差距很大,比如自己很想成为鹿晗,却又看到了自己的平凡,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如果协调不好,孩子就很容易自卑。

她举了一个例子,她有一个女学生(沈)刚升上初二,家里的环境很好,父母在公司里都是骨干,而她自己从小学钢琴和芭蕾舞,学习又好,在同学当中很受欢迎。

但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发现这个女孩比较自卑,她反复地提到自己“有点胖”、“体型不好看”,并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很不自信。

所以,在孩子的这个阶段,来自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以及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陈老师在给这个女孩上课的时候,就会特意地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孩子把她在生活中的见闻、课外查的一些资料、度过的一些书(比如上节课,她在课文里学到了“日晷”,很喜欢,老师就让她课下去了解一下)分享给自己听,而且要完全脱稿。

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条理

读书的时候,我问班上那个语文考第一的女生,你语文是怎么学的啊,考这么好?

她停下笔,想了一会儿,说“也没怎么学啊,就看看书,做做题。”

她是在藏私吗?不是的,因为语文本来就这么回事儿。

语文就是一门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学到老到死的科目,它不像数学,有一块一块的知识点,它就是阅读理解,只是随着阶段的不同,阅读理解的深度、广度也会呈现差异化。

为什么我们说“喜欢看书的人更容易学好语文”,因为书看多了,积累的多了,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和文学素养都会上来,也就是说,别人看不懂的文章你能看懂,别人理解不了的东西,你能够理解。

搁在考试上,它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就是:当别人连题都读不懂的时候,你很快地就能看懂文章,理解题意,并且把答案做出来了。

所以,现在的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误区,就是书看得太少,对文字的感知力很弱,文学素养不够。

第二个误区,就是书虽然看得多,但是输出不够,没有输出,孩子看进去的书就没有消化和吸收,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自由地取用,这是很伤的问题。

所以,陈老师除了要求她的学生课下去看书,还要他们去做另外一件事,就是在看书的时候不断地提问自己“这段文字讲了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我同不同意”等,并且把关键词记下来。另外,学会跟人分享自己看过的书,讲给身边的人听、和人讨论、写文章等等,一个合理的输出,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吸收。

最后一个,就确确实实地和我们的“应试”相关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书虽然很多,作文也写得不错,但是成绩就上不去呢?

因为他们还缺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考试的技巧不够。我们都知道语文答题也会有一个完整的答题模板,而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在这一块缺少完整的架构和体系,经常出现“答题不完整”的问题,比如说,题目要孩子答“描写手法”,孩子们经常是东忘一个西忘一个,拿不到高分。

所以,从考试拿分的角度考虑,培养孩子的考试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这真的是没有办法。)

最后,做个简短的总结,孩子的语文成绩由哪些方面构成?

就是:整体感知/文学素养+应试技巧,前者要多看书(会看书),后者可以通过培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