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下)教育要重点突出什么?

 武当书苑 2018-09-12

1、精神教育

精神是人们的灵魂和支柱。信念不倒,就有希望;精神不夸,就有力量。信心和精神在任何时候,尤其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个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动力。

加强学生精神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加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一种热爱。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无愧于国家、民族、人民的,经得起各种检验和考验的真正的自豪的中国人。

人们所说的“骨气”即是“精神”,毫不客气的说,当今中国不少人患了“软骨病”,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少一种精神和勇气。这要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严刑拷打,难保不会出卖组织,出卖同志,成为叛徒、内奸、特务、刽子手。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以笔代戈,奋笔疾书,一生战斗,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这也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1903年,23岁的鲁迅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写道:“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小诗表达了鲁迅先生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唤起民众的觉醒,以迎接革命运动的高潮。

毛泽东在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的“硬骨头”精神。称鲁迅先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将鲁迅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这种精神实质上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

我经常在学生中进行一些测试,我问一些成年学生,要是有一位老大爷在路上晕倒了,或者被一辆车子挂倒了,而肇事司机又跑走了,你想不想去扶老大爷起来?90%以上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又问道:“那你们敢不敢去扶他呢?”这时90%以上的学生都在沉默,只有不到10%的学生说“敢”。我说你们想去扶老大爷,表明大家的良知还没有被泯灭,而不敢或不愿去帮扶老大爷,甚至将老大爷送进医院,表明大家还缺少“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勇气。大家不敢去帮扶,主要是怕“碰瓷”,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消极哲学观点。这虽是人性的两面性和多面性的反映,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是十分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这也正好说明加强国民及学生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加强学生精神教育的培养,重点要培养以下六种精神。

(1)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拥护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就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这是“精神教育”的支柱。这既是一种国家民族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怀。

开国总理周恩来年轻时为国发奋读书,提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伟大口号。这一名言激发了多少代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行为和壮举。

建国初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李四光和钱学森等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在回国遭遇被扣押和软禁的情况,仍然想尽办法坚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一种朴实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2)团结精神

要搞好团结,互相帮助,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能单打独干,搞个人英雄主义,或发展山头,搞小集团利益。而应搞好团队建设,加强团结,反对分裂,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多为团队争光添彩。

(3)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一种大爱精神。表现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方面。有奉献就有回报。但奉献者并不是为了回报而去做的。否则,不是真正的奉献。

 奉献就是无偿做一些本不应该自己干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据2018年8月29日报道,清华大学优秀教授赵家和去世后,爆出他以“一位清华退休老教授”的名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记姓名将自己1000多万积蓄,无偿捐赠给了困难家庭子女完成学业。而他自己却节衣缩食,“衣服永远是破罩衣、小皮帽,全身的行头不超过100块。”一美元买的化纤毛衣他穿了10多年。捐资助学却从不留名。甚至反复叮咛“成立的基金会也不要出现他的名字。”死后还决定将“遗体捐赠给北京协和医院。”

他心中有国,有家,有教育,有未来,唯独没有自己……生前曾3次调动,哪里最艰苦就去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他一切服从组织安排,让他转,他就转,一点折扣都不打。在生命弥留之际他说:“我已经做了我认为最好的安排,求仁求得,了无遗憾。”也算给自己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实,“他就像炭火一样,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燃烧,恪尽职守,无声无息。”这正是赵家和教授一生奉献精神的最好写照。像赵教授这样艰苦朴素,工作认真,乐于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4)拼搏精神

拼搏精神也即是奋斗精神。教育要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

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甩起膀子大胆干。在学习上要勤奋刻苦,发扬大无畏的拼搏精神,战胜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障碍和阻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不向困难低头和让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拼搏中,年轻一代要向老一辈革命者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各方面条件变好了,但是不要忘记过去艰苦的岁月,要学会吃亏和吃亏,也要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学会在逆境中锻炼成才。尤其要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靡腐朽的生活作风。

(5)创新精神

要不断弘扬和坚持创新精神,要让创新之花开满大地,让创新之树硕果累累。

要教育学生不断创新、开发创意,在工作中学会创造,在社会中立志创业。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和实施创新推动战略。

学习中要创新,教育中要创新,科技上要创新,制度上要创新,方法上要创新,各行各业都要创新。改革也是一场改变和推翻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旧制度、旧思维、旧方法的革命。中国改革开发100年不动摇,改革和创新永远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6)劳动精神

要保持和发扬勤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孩子从小要热爱劳动,用勤劳来创造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不能“等、靠、要”,而要“勤、劳、创”。要不断深入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锤炼自己,养成勤奋和勤劳的好习惯,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不管在任何事候任何地方,都要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不劳动最可耻”。让劳动创造生活,让劳动改变生活,让劳动美化生活。

2、素养教育

素养教育就是指素质教育及养成教育。国家一直提倡和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国民素质的表现其实就是全民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也是文化和文明的体现。因此,国民素质也是一种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内容很多,涉及文明、道德、礼仪、文化、法制、纪律、科技、生活、心态、价值、团结、协作、民主、公平、正义、风俗、习惯、行为、人文、体育、教育、医疗、自律、互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

学生在学校要加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还要加强政治、历史、法律、科技、文明、人生、逆境挫折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

养成性教育主要是指习惯性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将好的习惯保持一贯性,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了就做,想不起就抛之脑后。学习及做事贵在有恒心,正如毛泽东求学时的自勉联所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素养教育教育还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危机教育。要不忘历史,感恩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做人千万不要忘本,不要沉湎于躺在前人栽下的大树下睡觉享受,嘴里还发牢骚、埋怨,甚至谩骂。这是一种忘恩负义和失德的表现。

教育学生要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要有危机意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差距,勤俭刻苦,奋起直追。不要忘记旧中国曾几度被列强瓜分,满目疮伤,也曾被小日本称为“东亚病夫”,但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拿破仑临终前曾说:“东方有一头沉睡的雄狮正在渐渐苏醒。当他苏醒时,全世界都将为之一震。”身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民,要居安思危,奋起直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学校要教育学生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守惊天动地的中国魂;凝众志成城的中国心!

展中华教育之雄风,兴中华民族之国运!厉害了我的民,壮哉了我的国!!

团结、拼搏、改革、创新、奋进、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