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urner综合征用生长激素治疗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长高 2018-09-12

在讲这个病症之前,先来看一个例子:


女孩小敏12岁4个月了,父母发现身高落后已经有十余年了,一直未注意,近期才来就诊。检查完发现:



宫内发育及出生史:母孕期产检情况不详;足月,顺产,无产伤及窒息,BW 3.1kg,出生身长不详。


PE:Ht117.7cm(<3rdcentile,-5.36SDS),Wt21kg,FH 171cm,MH 160cm,MPH160±4cm。


双乳B1期,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B超:幼稚子宫,未见附件回声。


骨龄片:10岁6月。染色体核型:45,X


检查结果显示,就是很典型的Turner综合征。



什么是特纳综合征


1931年,Ullrich首报Turner综合征;


1938年Turner首先描述了7例患者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其临床特征为身矮、颈蹼和幼儿型女性外生殖器,以后亦称此类患者为Turner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


1954年,Polani证明本征大多数病例的X染色质为阴性;


1959年,Ford证实患者的核型为45,X,即少了一条X染色体;


这是第一个被描述的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


Turner综合征也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全部或部分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部分或完全缺失所致,是唯一出生后能存活的完全单体病人;


也最常见的人类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2000~1/2500活产女婴。


表现为出生身长/体重落后,2~3 岁生长显著缓慢,青春期落后明显,骨成熟和骨骺融合延迟。



临床特点为身矮,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和一组躯体的发育异常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身高一般低于150cm,女性外阴,发育幼稚,有阴道,子宫小或缺如;


躯体特征为多痣,眼睑下垂,耳大位低,腭弓高,后发际低,颈短而宽,有颈蹼,胸廓桶状或盾形,乳头间距大,乳房及乳头均不发育,肘外翻,第4或5掌骨或跖骨短,掌纹通关手,下肢淋巴水肿,肾发育畸形,主动脉弓狭窄等;


这些特征不一定每个病人都有,智力发育程度不一,有完全正常,有智力较差,寿命与正常人相同,母亲年龄似与此种发育异常无关。


Turner综合征的核型与临床表型


Turner综合征的监测检查



该如何治疗?


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最终成人身高,诱导性发育,维持第二性征,使子宫正常发育,提高骨密度,促其达到峰值骨量,并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于治疗Turner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


影响GH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GH的剂量以及雌激素治疗前GH的治疗时间。


TS患儿对GH的治疗反应呈剂量反应曲线,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目前推荐剂量为0.15~0.20U/(kg·d) 。


一般认为在患儿的身高位于正常女性生长曲线的第5百分位数以下时,即应开始GH的治疗,甚至可在2岁时开始治疗,有性腺及肾上腺肿瘤者不宜接受生长激素治疗。


与GHD、ISS相比,Turner综合征患者rhGH治疗期间,颅高压、股骨头滑脱、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增高;可能导致脊柱侧凸的发生和进展以及手脚变大。


而且rhGH治疗可刺激黑色素细胞生长,但不会增加色素痣的数目,也不会刺激其恶变。


没有证据表明rhGH治疗增加Turner 综合征患者肿瘤的发生风险。


大多数研究显示rhGH治疗不会加剧糖代谢异常,但Turner综合征本身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较高,rhGH是否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Turner综合征的性发育诱导


早期诊断患儿,推荐骨龄11~12岁时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维持第二性征,使子宫正常发育,同时提高患者骨密度,促使其达到峰值骨量。


一般讲,开始雌激素治疗后,仍可继续生长18~24月,过晚使用雌激素会引起相应的的心理社会问题;


为维持正常的乳腺和子宫发育,推荐开始雌二醇治疗2年后或有突破性出血发生后,考虑加用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


Turner综合征本身性腺母细胞瘤的发生率较低(约1%左右),但若患者含有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其发生性腺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5%~30%。


及时检出Y染色体或来源于Y染色体的片段,预防性切除双侧性腺,可预防性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建议对标准核型分析中发现有Y染色体物质的Turner综合征患者做预防性性腺切除术。


30%左右的Turner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自发性性发育,其中大多自发停滞,约6%可有规律的月经周期;


2%~5%可出现自发性妊娠(流产率高达30%~45%),但最终90%以上的Turner 综合征均会出现卵巢衰竭;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只要有一个精子加一个卵子,就能有一个孩子。


但是,从伦理学与下一代健康的角度,需要父母考虑得更加全面,做出更加审慎的选择。


父母切记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留有遗憾!


望孩子能吃好、睡好,长高高!


王成斌

儿科学硕士,主治医师,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 学组成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 擅长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肥 胖症、儿童糖尿病等遗传代谢内分泌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面上项目研究2项,在SCI及国内核心 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十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