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虽如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却也长夜漫漫,岁月悠悠。人生一台戏,剧情常反转。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矛盾重重,愽弈连环。进取者常叹曰: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守成者却道: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大丈夫须有一番事业,才不辜负年华,最神往仗剑独行,扶弱济困,框扶正义,快意恩仇。倘能驰骋天下,文武功德,青史留名而锦衣还乡,那又是何等的惬意人生!纵然是忠骨埋异乡,也甘心投身地狱门。但仔细想想,老子说:㮙木不才,得享千年,也有其理。所以饭后品茶之余,觉得无论知识精英的出世入世还是大众百姓的奋进与消极都是各有价值的生活,既无厚此薄彼之理,也无道路选择之机。 但生活之中有一些玄机关隘却是人人都不能迴避的。偶然之间,想起三段禅话,却正是对人生的三道叩问:那就是取得否?放下否?持守否? 一段禅话说:小和尚问老和尚如何才能悟得出空。老和尚随手拿一杯水交给小和尚:倒掉。小和尚倒水之际若然而悟,原来人跟杯子一样,倒掉就空。老和尚曰:错。先装满才能倒空。一个空杯子有什么好倒的? 空的本质是一个过程。先获得才能看透。糊涂的人日夜穷思如何让自己放空心灵。你若空空如也,拿什么放空?本来无物,再放空就成了朽物。所谓放空是先取后放,不为获得所累。没成功的人枉谈淡泊,没有财富的人崇尚清贫,没有当前何来致远?未有拼博何来宁静?如果不是创业者,说什么漂泊?拿得起是说人要有才干才有立身之本,但也要承认有极限。许多事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外。让自己的杯子满起来,丰富了再放空,才是禅意所指啊。 另一段褝话说放下。一位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遇小溪需涉水而过。恰逢一小媳妇也要过溪却懦懦而怯。老和尚让小和尚背小媳妇过去,小和尚大惧,说出家人哪能沾一个色字。老和尚一笑径自背小媳妇过溪,然后大家分头而去。小和尚于是对老和尚的行为甚是不满,一路嘀嘀咕咕。数里之后,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看,这小媳妇我早就放下了,你倒背了一路放不下来。 洞穿人生意义然后从容面对,不执着,不废弃,不刻意,不演饰。抓住本质而不纠缠于观念,淡定处事而不张扬于道德。不纠缠过去,也不寄托未来,办好当下事,走好眼下路,拿得起,放得下,才是真正的和尚。 第三段禅话说,一个小和尚去向老和尚问经,希望了解佛法的真谛。老和尚一言不发,一通拳脚将小和尚打走。如此者三,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第四次便来问老和尚:我来请示佛法真谛,你为什么老是打我?老和尚一笑,说:你看,你的问题已经变了吧? 人生不泛“朝闻道,夕可死矣”的理想情怀决心等等,缺乏的是持守。政道、商道、文道、武道,莫不如此。闻道者众,行道者寡,执守者鲜。唯其持守却正是成功的关隘。 有时候怀疑这些出家的和尚怎么可能有这样智慧的思索?他们远离尘世,不涉沉浮,不及险恶,难道打坐真有什么特异之处?细想也不奇怪:修练灵魂的过程其艰难如入地狱,各种历练自在其中,各种悟性生于其上。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智慧,禅意种种亦是后天的修行。能取得,能放下,能持守,对任何人来说都殊非易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