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惆怅(第二十篇 南北匈奴分裂:北匈奴余晖,阿提拉大帝)

 陆一2 2018-09-12

2000多年前的汉朝和匈奴,那个年代最大的两大族群,他们之间注定的宿命和命运,一个是农耕文明,一个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春耕秋收冬藏,他们懂得需要适当的时候储藏食物过冬;而游牧民族,春夏牧草肥美,他们的游牧生活非常的惬意,而到了冬天,漠北草原上草枯雪厚,牛羊无以为继,更何况人了;到了冬天,匈奴这些游牧民族不可避免地来到农耕和游牧交界的河套等地区去抢夺食物;于是战争不可避免,你死我活。

毕竟汉朝的农耕文化,有着中原及南方的众多地区作为后方,给予了汉帝国将有力的战争保障,而匈奴人,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战争物资储备远远比不上汉帝国,牛羊等匈奴人的口粮,毕竟不能很短时间供给;而汉帝国可以动员更大地区的物资。

经过汉武帝近四十年的征战,在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众多不世出的天才将领的协助下,汉朝通过几次重大的战争,重创了匈奴的实力,匈奴远远退出了富饶的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地区;进一步退居到地荒偏僻的蒙古高原腹地以及遥远的中亚。

到了西汉晚期,匈奴的内斗非常严重,五单于并立,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分裂,导致匈奴的实力再一次削弱,失去了和汉朝叫板的资本;至此汉匈之间基本上是一和平为主旋律。到了东汉初期,呼韩邪单于的儿孙们再次分裂,呼韩邪单于的一个孙子归顺了汉朝,一个孙子则继续北逃。汉朝政府实行近乎等距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让南匈奴和北匈奴继续内斗,坐收渔翁之力。待东汉政府具备实力后,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北匈奴的反击战。

北匈奴在汉朝政府的强硬政策下,不断向西迁移。公元91年,北匈奴单于战败后,率领这残兵败将逃亡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乌孙国从汉武帝时期就一直和汉朝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现有有细君、解忧等多名汉家公主远嫁乌孙国。这地方肯定不是北匈奴的长久居住地。公元151年,汉将军司马达率领汉军再次打败北匈奴的呼衍王,呼衍王继续向西撤退。

大约在公元160年,西撤的北匈奴,来到了早年他们的祖先郅支单于所达到的康居国锡尔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斯坦等国交界的地区。从此北匈奴人的活动领域,就再也没有回到东面。大约在公元290年,北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他们占领并征服了阿兰国,并继续在欧洲大地上生根发芽,势力在一天天扩大。

西逃的北匈奴在欧洲大地上经过近二百年的持续发展,在公元五世纪,他们再次登上了历史的高峰。一个杰出的北匈奴将领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阿提拉大帝,被成为上帝之鞭。在公元450年前后,阿提拉帝国的统治力量达到了巅峰,他拥有广泛的国土,众多的属国,成千上万的臣民。西迁的匈奴帝国,在阿提拉时代,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

公元453年,47岁的阿提拉再次迎娶了一名冒貌美的少女,为了庆祝他的这次婚礼,大摆宴席招待他的部将和士兵,兴奋得有点过度的阿提拉,频频举杯,终于把自己灌醉了,在亲兵的搀扶下,阿提拉和她美丽的新娘步入了金碧辉煌的大帐。

突然之间,她发出了恐惧的呼喊,阿提拉口鼻流血,浑身瘫软在她洁白的身子上。阿提拉死了,死在他的新婚之夜,死在花季新娘的肚皮上。

还是逃脱不了游牧民族的宿命,一个英雄人物的横空出世,造就一时的繁荣和复兴,一个英雄人物的离开,曾经的强盛和繁荣,登时如烟花。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没能继续匈奴的强盛,争权夺位的结局不可避免,阿提拉帝国陷入了困局,土崩瓦解。阿提拉帝国和他的属国,原本就是靠松散的政治、军事联盟,缺乏良好的政权基础和归属感;原本迫于匈奴弯刀淫威的众多属国,不可能心甘情愿永远受制与匈奴的奴役;他们乘着阿提拉的不争气的儿子们在争权之时,纷纷乘机起义和造反,以期待摆脱匈奴人的统治。

经过浴血奋战,原本臣服于匈奴的众多属国人民成功了。

阿提拉匈奴帝国崩溃了。

公元5世纪后,西迁的北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或族群,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欧洲大地上;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他们并没有消失,他们以另外一个身份存在这个地球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