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18年9月8日—2018年11月25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马定祥先生是我国已故的著名钱币学家。马老1916年生于杭州,青年时即在上海开始经营钱币。他是中国泉币学社创始人之一,与泉界精英往来交流,切磋泉学。 ▲ 青年马定祥 马老热爱泉学研究,专注于钱币的历史文化考究,在古钱、金银币、铜元、纸币四大门类上,样样精通。他慧眼识钱,往往能化无考为有考,鉴定钱币无数。他还十分注重钱币制拓,数以万计的拓图成为后人研究钱币的珍贵资料。 ▲ 晚年马定祥 马老热爱家乡,化私为公。1990年5月,马老向故乡的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1500余件钱币实物和钱币资料。1991年1月,马老将六十余年收集的钱币拓集、照片、文献、书刊等全部珍贵钱币资料十万余件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其中有自编的原拓孤本《泉币大观》、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原稿本、《药雨古化杂咏》珍贵善本,施家干《中国近代铸币汇考》照片原稿本、耿爱德的中国稀见金银币全部藏品照片、中国泉币学社1940至1946年的例会原始记录本,均为仅存的研究中国钱币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1991年9月23日,浙江省博物馆为保管和研究马老捐献的这批珍贵钱币资料,并纪念无私奉献的马定祥先生,特成立“马定祥中国钱币研究中心”。在2016年马定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为了纪念这位泉学泰斗,浙江省博物馆曾举办“方圆乾坤—马定祥先生捐赠珍贵钱币资料展”,以马老的生平为线索,将马老的钱币拓图、拓本珍藏以及手稿、书信、札记、剪报、照片、字画、印章等穿插其间,来展现马老一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收藏,以缅怀这位为我国钱币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泉学大师。 今年,在马定祥中国钱币研究中心多年整理的基础上,浙江省博物馆特举办“楮墨方圆——马定祥先生捐赠珍贵钱币拓图及馆藏钱币展”,共展出历代珍钱拓集拓本402件,钱币实物182枚,包含古钱、金银币和铜元三大门类(包括私人藏家提供的马定祥拓图原钱16枚)。 ▲ 马定祥自制钱币拓图 同时,我们结合馆藏丰富的钱币实物以及部分私人收藏,以“一钱一拓、两相对应”的创新方式展出,使观众了解钱币与拓本之间的关系,使展览更具观赏性。 通过近年来的这两次展览,我们展示了钱币大师马定祥先生捐赠的十万余件钱币资料中的精华,希望在当代钱币的收藏、鉴定、研究等领域,能体现出这批资料的珍贵价值。 在中国古代早期,实物货币包括贝、龟甲、珠、玉、布匹、金属块、青铜器等。商代和西周主要使用实物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青铜、黄金等金属铸币,逐渐取代实物货币。由于诸侯割据状态长期存在,产生出多种形态的金属铸币,如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先秦钱珍品有战国秦银质大半两、战国齐六字刀“齐造邦长法化”、赵三孔布、魏圜钱“共屯赤金”等。 ▲ 战国秦·银质大半两 秦统一六国后,通行半两。汉前期沿用,汉武帝时改用五铢。新莽铸钱五花八门,多为古钱史上之精品。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钱币发展进程中的低潮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钱珍品有秦代权钱“第十七重四两”、新莽“国宝金匮直万”、“新币十一铢”、东汉“续铢”、三国吴“大泉五千”、南朝宋“永光”、“景和”等。 ▲ 秦·权钱“第十七重四两” ▲ 新莽·新币十一铢 隋朝沿用五铢,唐自武德四年行用开元通宝,钱文用“通宝”自此始,直至清末。五代十国几乎每一个曾经独立过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种类极多,多属减重大钱,兼用铅铁铸钱,良莠不齐,存世稀少。隋唐五代钱珍品有燕“应圣元宝背拾”、楚“天策府宝“、闽“天德重宝背殷”、南唐“大齐通宝”、南汉“飞龙进宝”等。 ▲ 南唐·大齐通宝 ▲ 南汉·飞龙进宝 两宋钱币的钱文以国号、年号加宝文为主要结构,书体不限篆隶,又有行书、草书、九叠篆、瘦金书等多种书体,精美无比。南宋末期京城临安府还铸行过铜铅质钱牌。宋钱珍品有北宋“咸平元宝巨型钱”、北宋“圣宋通宝横写当五篆书钱”、南宋“临安府行用准贰拾文省”铅牌、南宋“赵宝重兴当三”等。 ▲ 北宋·圣宋通宝背横写篆书当五 辽钱大致有三种,一是流通钱,二是冥钱,三是契丹文钱。西夏因受宋朝钱币文化影响,除用西夏文钱文外,基本效仿宋钱制度,且背文无文者多。金朝建国四十余年不曾铸钱,自铸铜钱自正隆二年(1157)始,多不易见。辽夏金钱珍品有辽“天赞通宝”、“大安元宝”折五、西夏“大德通宝“、金“崇庆元宝”等。 ▲ 辽·天赞通宝 ▲ 金·崇庆元宝篆书 元朝铸钱数量少且钱制不统一,大小、宝文、钱文结构等都不定,至正钱最为精美。元末农民起义各政权之钱制都较完善,书法隽逸,工艺精良。明代制钱铸造少,品种版别原较简单,但到天启、崇祯两朝日渐复杂。总体上,明钱铸额较小,以铸行平钱为主。元明钱珍品有元“大元国宝”铅雕母、徐寿辉“天启通宝”折二大样篆书、明“永乐通宝三钱”、明“万历通宝”镇库钱、张献忠“西王赏功” 金钱等。 ▲ 张献忠“西王赏功” 金钱 清代是中国古代钱币铸行制度最为完备的时代。清入关后在各地设造钱局,并均在钱币背文上有所体现,其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超历代。马定祥十分重视清钱资料的搜集,甚至不惜重金以求。1963年,马定祥从《故宫清钱谱》著者黄鹏霄处,获得其所拓藏整套故宫清钱二十册原拓,系黄氏在故宫任职期间亲手所拓的珍本。清钱珍品有“宝泉局造同治通宝”牙雕呈样钱、“宝泉局造光绪重宝当十”牙雕呈样钱等。 ▲ 清·宝泉局造同治通宝牙雕呈样钱 咸丰钱种类之复杂,为有清一代之冠。马定祥很早就有编写咸丰钱专著的打算,以公开披露所藏的珍贵咸丰钱资料。在1980年代,他基本已完成《咸丰泉汇》书稿,但未曾出版。马老去世后,经其子马传德和弟子徐渊整理,该书于1994年出版,共用钱图4114种,大多来自马定祥的个人钱币拓片珍藏。咸丰钱珍品有“宝泉局克勤郡王造咸丰元宝当三百”、“宝源局造咸丰元宝当千”阔缘雕母钱、“盛京样钱咸丰通宝当制钱一吊”、“宝川局造咸丰元宝当百”异书样钱、“宝桂局造咸丰重宝当十”部颁样钱、“宝福局造集换局票当十”等。 ▲ 清·宝泉局克勤郡王造咸丰元宝当三百 在天平天国的历史过程中,迄今尚未发现有关著录太平天国货币制度的文献,但其遗留下来的钱币实物十分丰富。此外,当时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的天地会等秘密组织所铸的钱币,也在广义上属于太平天国钱币大类。马定祥数十年来千方百计搜集各种太平天国时期钱币的拓本、图片、资料,并著有《太平天国钱币》一书。太平天国钱珍品有“天圣通宝” 折十型大钱、“天国直圣宝” 折十型大钱铅母、“太平天国直圣宝”超号大花钱、“连环义记”、“太平天下王有道隐语钱”隐语钱等。 ▲ 天地会·太平天下王有道隐语钱 (附马定祥考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试铸“光绪元宝每百枚换一圆”铜元后,清廷命沿江沿海各督抚仿办,于是各省纷纷效仿铸办开厂。铜元版式变化非常复杂,即使一省所制亦有差别。马定祥所收藏的清代铜元中珍品众多,如“安徽省造方孔光绪元宝十文”、“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每元当制钱二十文“、“广西省造光绪元宝每元当制钱十文”、“吉林省造辛丑光绪通宝制钱二十箇”等。 ▲ 清·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每元当制二十文 辛亥革命后,各省造币厂及天津造币总厂先后开铸民国铜元,各地方铸币版别、式样多有变化。尽管存世量极大,但不乏稀有版别,如马定祥旧藏一系列天津造币厂造有“平”、“津”二字布图铜元试铸样币,为当年造币厂主管私自留下的孤品。民国铜元珍品有“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河南省造中华民国五百文”、“中华民国十九年哈尔滨军舰壹分”、“民国辛酉年造新省铜币当红钱十文”等。 ▲ 民国·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 中国共产党各苏维埃政权铸造过不同面值、种类的铜元。尽管由于铸造条件艰苦,其外观不够精美,材质与铸造工艺也不高,但苏维埃系列货币作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见证,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珍品有“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造伍拾文”等。 清末由于洋银的流入,台湾、福建、上海、湖南、吉林、贵州等地区的官方和民间首先开始了自造银饼或银两币的尝试,如清道光十八年(1838)台湾仿洋银形式首创的老公银饼,是留传下来的年代最早的银饼。其中珍品有“工部局上海一两”、“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等。 ▲ 清·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制黔宝 光绪十三年(1887),张之洞在广州建广东钱局,首设专业机器造币厂,后铸造“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三分”系列银圆。由于绩效良好,各省纷纷设厂使用机器造币,开创了中国钱币新局面。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又下令在天津开办造币总厂。生产的银圆主要包括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和大清银币,但各省版别、式样不一。清代银圆珍品有“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吉林省造吉字戊申大清银币库平一两”、“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云南省造庚戌春季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陕西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北洋光绪元宝库平一两”等。 ▲ 清·吉林省造吉字戊申大清银币一两 ▲ 清·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成立军政府,并以新政权的名义发行形式与众不同的新币,各具特色。民国政府还试制或发行各式人像银圆和纪念币,如袁世凯像、孙中山像等。民国银圆珍品有“袁世凯大胡子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壹圆”、“中华民国十五年孙中山像壹圆”、“中华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地球壹圆”、“中华民国十八年孙中山侧像壹圆”等。 ▲ 民国·袁世凯大胡子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壹圆 中国共产党在各地苏维埃根据地,为了维护和稳定根据地的金融状况,开办银行、设立造币厂,所造银圆除袁世凯、孙中山头像银圆外,还有在根据地流通的苏维埃银圆。其中珍品有“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壹圆”、“一九三一年中国苏维埃工农银行造列宁像壹圆”等。 ▲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一九三一年制壹圆 1906-1907年清政府于天津造币总厂试制大清丙午、丁未金币,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金币,属于试样性质,存世极少。1919年,天津造币厂尝试制作袁像嘉禾金币,是中国近代首次以中央名义正式对外制作发行的金币。金币珍品有“清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民国袁世凯侧像中华帝国洪宪纪元飞龙拾圆金币”、“孙中山侧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下五星壹圆金质样币”等。 ▲ 清·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 ▲ 民国·袁世凯侧像 中华帝国洪宪纪元飞龙签字版拾圆金币 马定祥先生于1945年在上海重庆中路上开设了一家小小的祥和泉币社,与家人蜗居在隔壁狭小的渔阳里弄堂。而其中一间5、6平方的方寸斗室,便是当代钱币界鼎鼎有名的“万拓楼”。这是马老研究钱币,授课会友,切磋学问的地方。如今,让我们跟随“楮墨方圆”的策展人魏祝挺一起重访“万拓楼”。 (友情提醒: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览 信 息 展览时间 2018年9月8日—2018年11月25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资料 | 浙博历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