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的艺术和科学作品能称得上杰作?

 潇湘水云上居 2018-09-12


撰文:Joseph L. Goldstein


长久以来,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是什么能将一件艺术作品或者一套实验提升到杰作的地位?普遍的共识是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科学具有三个共同特征:第一,非常具有创造性,并以其力量征服我们;其次,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第三,能改变几代艺术家或科学家思考自己所在领域的方式。大师级的艺术和科学作品就像是能捕捉我们想象力的钩子。


说到钩子,有一幅标志性的现代艺术画作就与一个鱼钩有关(图1)。二十世纪50年代,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作为一名漫画书插画师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工作。1961年,39岁的利希滕斯坦创造了一幅画,在一夜之间震惊了整个艺术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由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和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领导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全盛时期。然后突然来了一位低级的卡通插画师,创造了一幅非抽象的、表现一种新艺术风格的画——一幅用对话气泡和手绘点来模仿漫画书中的图像的画。


○  图1:利希滕斯坦绘画作品《看啊,米奇》(1961),图中的唐老鸭说:“看啊,米奇,我钓到了一只大的!!”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这幅1961年的绘画名为《看啊米奇,我钓到了一只大的》,它开启了利希滕斯坦作为美国第一位波普艺术家的生涯。注意唐老鸭的眼睛和米老鼠脸上的手绘卡通圆点。从米老鼠面颊上的粉色圆点可以明显看出,他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看着唐老鸭笨手笨脚地钩住了自己,他努力试图压住自己的笑声。正如米老鼠一样,利希滕斯坦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他知道自己凭借这幅革命性的画正在做一件大事——现代艺术上的一次突破。


利希滕斯坦的杰作


在一年之内,利希滕斯坦又钩住了另一个大事件——在纽约市著名的Leo Castelli美术馆举办一次个人展,这就像是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未来十篇论文都会在不需要任何复核的情况下,发表在《细胞》、《科学》、《自然》这样的期刊上。在利希滕斯坦1962年的作品展中,有一件作品名为《杰作》(图2)。《杰作》是一个戏谑的玩笑,预示着利希滕斯坦在未来将激起的混乱。画中的女性说着预言性地说:“为什么,亲爱的布拉德,这幅画是一幅杰作!不久你就会让整个纽约都为你的作品欢呼!”


○  图2:利希滕斯坦绘画作品《杰作》(1962)。| 图片来源:Estate of Roy Lichtenstein


利希滕斯坦的作品被证明是预言性的。《杰作》在1963年最初售价为几千美元,最终成为纽约市最棒的艺术收藏家之一Agnes Gund的私人收藏。在过去25年里,私人收藏家和拍卖行叫嚣着要Gund出售《杰作》,去年,在与这幅画相伴50年后,她终于屈服了,将《杰作》卖给了臭名昭著的对冲基金经理Steven Cohen,而他为此支付了1.65亿美元。Gund用这笔钱创立了一个刑事司法改革的基金会,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慈善事业的杰作。


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利希滕斯坦成为了20世纪后半叶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版画、雕塑展出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美术馆中。虽然20年前他就去世了,但是他标志性的连环漫画和卡通圆点风格对当下的流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的许多报纸和杂志广告都在继续效仿利希滕斯坦的漫画书风格。


卢浮宫的杰作:杰利柯的《美杜莎之筏》


利希滕斯坦对艺术杰作的检验直截了当:一件原创性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让所有人争相目睹。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这里展出着许多人争相目睹的杰作。除了《蒙娜·丽莎》,许多参观卢浮宫的人还想看到的一幅画,是法国艺术家西奥多·杰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巨幅油画《美杜莎之筏》(图3)



○  图3:杰利柯的油画《美杜莎之筏》(1818/1819)。| 图片来源:Musée du Louvre, Paris


《美杜莎之筏》是根据现实事件创作的——200年前一次历史性的海难,它包含了饥饿、同类相食和多起死亡。1816年7月2日,一艘叫做美杜莎的法国船只在西非海岸的一个沙洲上搁浅,解救船只的尝试失败了,每个人都必须弃船离开,但是只有六个小的救生船,远远不足以容纳所有400名乘客,救生船只能接收250个人:船长、他的高级船员,还有富人。


剩下150个没有优先权的人像沙丁鱼一样被塞上一艘用船上的木甲板仓促建造的木筏。为这150个被遗弃的人提供的粮食只有一袋饼干、两桶水和几小桶酒。这艘木筏很快成为漂浮的地狱,充斥着混战、饥饿、疯狂的行为、残酷的谋杀。到了第三天,同类相食变得猖獗。13天后当海上的救援到来时,只有15个男人生存了下来,其中5人还在数日后死去。


当新闻界发现,法国政府任命的船长已经25年没有出海,从未指挥过一艘船,而是国王路易十八世的宠臣时,这起牵涉到140人死亡的悲剧成为了国际丑闻。在获救后不久,海难的两名幸存者——船上的工程师和外科医生——写了一篇关于这起海难及其恐怖景象的著名报道。他们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了27岁的杰利柯的注意,他痴迷于创造一幅画来对这起悲惨事件作出挑衅性的公开声明。


相比于更早期的与圣经和历史题材相关的经典作品,《美杜莎之筏》的巨大尺寸(16x24英尺)与真人大小的人物有着革命性的不同。它处理的是当下一个及时且备受争议的事件。作为绘画的中心主题,杰利柯专注于最初看到地平线上的一艘船的那个时刻——在这个瞬间,幸存者经历了强烈的希望和乐观。正如画面顶部描绘的那样,一名非洲船员疯狂挥动他的衬衫,希望吸引远方船只的注意。


这艘小船被描绘成画面右上角的一个小点,在幸存者看到它半小时后就消失了。幸存者从狂喜的顶峰坠入失望和悲痛的深渊。但是两个小时后,这艘船再次出现并营救了他们。


杰利柯如何创造了杰作


《美杜莎之筏》的壮丽体现在杰利柯让观者感受到事件之激烈的方式。他将船直接放置到观者的空间里,吸引我们进入这幅画,推着我们登上木筏,向垂死的幸存者提供援助。他巧妙地使用了两个互相嵌套的金字塔结构让人物的动作形成对比,以此捕捉船员初次看见远方船只时所体验到的情绪。左边的三角形描绘了垂死者的沮丧和绝望;右边的三角形描绘了幸存者的希望和乐观,在非洲船员挥动衬衫以吸引稍纵即逝的远方船只注意的地方达到顶点。



○  图4:杰利柯巧妙地使用了两个互相嵌套的金字塔结构让人物的动作形成对比:左边的三角形描绘了垂死者的沮丧和绝望;右边的三角形描绘了幸存者的希望和乐观。| 图片来源:Musée du Louvre, Paris


与想象中经历过13天的饥饿、疾病、同类相食的人相比,木筏上男人们的身体并不那么瘦削。这里,杰利柯展现了他浪漫主义的真实色彩,他并不想仅仅描绘一个现实事件,还想将幸存者提升到英雄的地位。因此,他按照古典大师们的崇高风格构图,与米开朗基罗和卡拉瓦乔的有着理想肌肉的人物形象类似。


《美杜莎之筏》对二十世纪杰出艺术家的影响


1824年,《美杜莎之筏》被卢浮宫收购,在过去两个世纪里,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观看了这幅画。它可以说是卢浮宫中最引人注目的绘画作品,还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去创作它的变体。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巴奈特·纽曼的作品。


纽曼是因他“拉链”式的绘画而著名,画面中,大片颜色被涂在巨大的长方形画布上,然后用对比色的垂直细条,从底部延伸到顶部将画面分割。这些像“拉链”一样的垂直细条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定义了这些长方形画布的空间结构(图5左侧)


○  

○  图5:纽曼油画作品。| 图片来源:The Barnett Newman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