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人的两种神思维:关于极少人知道的BIAS(乖离定律)运用

 沙场点兵_ 2018-09-13

1.转换一个思路思考问题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要花6美分。”

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困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让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除了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为了借款而抵押,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

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肯让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因为这是借款者自己就会管好的问题。

能够钻这个“空子”,转换思路思考问题,这就是犹太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

善于转换思路思考问题,常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02.用智慧创造财富

很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三。”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

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成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哂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

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

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来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犹太人并不是天生比任何种族的人聪明,但他们更懂得怎样去铸造这枚无价的金币。

当他们的孩子刚懂事时,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股市是个开放的资本博弈市场,是一个强食弱肉的场所,智者可以从中尽情的豪取强夺;弱者就好像生活在生物链的最底层,永远摆脱不了被人宰割的境地。炒股似打仗,得到一套好的技术,就好像得到了一把利器。好的技术能超越人脑分析,精湛的分析方法能让你得到看不见的股市密码!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非常实用的炒股秘诀乖离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乖离率的定义:

乖离率,指数或收盘价与某条移动平均价格之间的差距。乖离率(BIAS),又称偏离率,简称Y值,是通过计算市场指数或收盘价与某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百分比,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与其MA偏离程度的指标,从而得出价格在剧烈波动时因偏离移动平均趋势而造成回档或反弹的可能性,以及价格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移动而形成继续原有势的可信度。

乖离率,是用百分比来表示价格与MA间的偏离程度(差距率)。

乖离率曲线(BIAS),是将各BIAS值连成线,得到的一条以0值为横向中轴之波动伸延的曲线。

BIAS指标的原理:

乖离率BIAS指标是依据葛兰碧移动均线八大法则而派生出来的项技术分析指标,它是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和总结出当价格偏离移动平均线的程度,指出买卖时机。

乖离率BIAS是表示计算期的股价指数或个股的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的技术指标。它是对移动平均线理论的重要补充。它的功能在于测算股价在变动过程中与移动平均线的偏离程度,从而得出股价在剧烈变动时,因偏离移动趋势过远而可能造成得回挡和反弹。

乖离率指标BIAS认为如果股价离移动平均线太远,不管是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还是在移动平均线之下,都不会保持太长的时间,而且随时会有反转现象发生,使股价再次趋向移动平均线。

因为均线可以代表平均持仓成本,因此,一旦股价暴跌至移动平均线下方,其乖离率即为负数,股价偏离均线越远,乖离率的负值越大,表示当前小散整体亏损较严重。

同理,当股价大涨至均线上方时,此时股价偏离均线较远,乖离率数值越大,表明此时多数散户盈利丰厚,落袋为安的想法也更强力,给股价上涨形成巨大抛压,容易造成股价下跌。这就是乖离率提供的买卖依据成因。

计算公式:

1.BIAS=(收盘价-收盘价的N日简单平均)/收盘价的N日简单平均*100

乖离率2.BIAS指标有三条指标线,N的参数一般设置为6日、12日、24日。

注意:为了指标在大周期(例如,38,57,137,254,526等)运用中更加直观,更加准确把握中期波动,可以将公式进化:

BIAS=(EMA(收盘价,N)-MA(收盘价,M))/MA(收盘价,M)*100;

其中,N取超短周期,例如4,7,9,12等;M为大周期,例如,38,57,137,254,526等;

乖离率的操作方法:

1,参考均线:移动平均线的系统是由多根均线组成,乖离率偏离值的参考均线,短线以5日以及10日均线为主。

2,偏离数值:短线波动,正偏离数值超过 8以上为超买,负偏离 -8以下为超卖。

3,单边趋势:在上升趋势中,出现正乖离率放大,可将多单减仓或者获利平仓,但是不可做空。在下降趋势中,负乖离率放大,可将空单获利离场,但不建议做多。

4,横盘震荡:箱体震荡的时候,若均线保持多线粘合缠绕,并保持水平运行,可在正乖离率放大的时候做空,负乖离率放大的时候做多。

5,测量平均值:每一个股票的走势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只股票的走势,在不同的阶段所走出的强弱也是不同的,所以,操作短线需要我们根据当前的行情进行波动平均值的测量,根据BIAS指标波动的谷峰和谷底,在BIAS指标的上方和下方各画出水平的趋势线,可得出平均值,超出上方的趋势线就是超买,跌破下方的趋势线就是超卖。

6,背离:在上升趋势中,BIAS若出现负乖离放大,可逢低做多。想下降趋势中,若BIAS指标出现正乖离放大,可逢高做空。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谈知行合一,谈执行力,谈纪律,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和执行的重要性,我们总以为我们很“知”,但就是不“行”,即执行力不行,执行力不行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成“心态不好”,因为心态不好,所以不能很好地执行,导致我们无法盈利。

大部分人经常说自己执行不一,不能严格执行,是心态不好导致的。实则非也,实际情况是“知”,有“知”,但“知”尚且不够、不深,如何“行”?通常情况下,由于我们的技术不过关、对基本面的理解不透彻、交易系统不完善、没有交易计划,导致亏损累累,凡此种种情况,在缺乏足够自省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归结为心态的问题。

所谓的知行不一,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你“行”不行,而是“知”不行,不“知”,或“知”的不深,“知的不深”更为常见,其实“知而不行,还是未知”。知和行是一体两面,一定是在行的过程中不断的知,知又帮我们继续行下去。如果真的懂,那“知”会刻到你的骨子里,形成你的价值观,无形中左右你的交易。所以“知行不一”,大概率上是你还未知,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较浅,就认为自己知,其实没有深刻理解知的内涵,所以无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导致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行不一”,实际上是“知”的不够,所以需要谦虚地学习、充实知识。

例如,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现金,你捡不?当然肯定捡。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当然躲。因为你很相信,“知”的够深,自然就会执行。行情是复杂的,但又是简单的,行情不是涨就是跌嘛,各50%的概率,当时你的许多判断是似是而非的,例如,去年年中以来的三轮股灾爆发之前,你认为行情要跌,但把握并不大,只是模糊有这种认识,而事后行情也真的下跌了,还是大跌,所以你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判断对了,只怪自己没有执行,没去执行,才导致自己没止损,或者中间又抄底。实际上,你当时的判断是似是而非的,并没什么把握,是“知”的不深或不行所致,而非“执”。例如,A股从2015年6月份开始暴跌,他们说,他们早就觉得股市不对劲,要跌,想出来,但一直没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点作怪。其实是你的基本功有问题,你当时的判断很模糊,把握较小,你就没看对,只不过事后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仅此而已;如果当时,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哪能允许钱白白蒸发。

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阳光大道,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怎么走,你不会去走悬崖,而是选择走阳光大道。因为悬崖和大道是清晰可见的,很明确的“知”,这些容易导致我们执行,但现实中,我们的“知”更多的是一知半解,半瓶子晃荡,才是导致我们知行不一的元凶。 举个例子,小时候,大人们告诉“不要触电,危险”,但是我们不会当真,反而好奇,因为怀疑,知的浅显,总尝试去触摸电。

长大后,见到电,我们会自动远离,根本不想去触,因为我们身边触电死亡的例子,以及学到的电的知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案例中,都知道电是极其危险的,此时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戀们会自动远离电,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触碰电。

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品种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要暴涨,你怎么会去做空呢?而是很常识性的去做多,农民都会去买现货囤积。如果你真正理解重仓的危害性,你也就不会重仓,你之所以还爱重仓,就是对重仓的各种弊端认识不深刻,比较浅薄,比较模糊,才导致你所谓的“知行不一”。

所以问题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间而言,当时你的许多判断是似是而非的,只不过事后行情凑齐那样走了,所以你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判断对了。说明事前还没有做出让自己信服的判断,把握很小,似是而非。

所以大多数是知难行易,对事情的认知太肤浅,导致了行为与客观规则相左,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知”不深,我们总认为自己懂了很多,懂的很深,所以就容易说成“知易行难”,是心态不好所致,实则非也,那都是为自己的无知寻找借口,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无知无能。

微信(181279685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