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棋石乐1 2018-09-13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武人的傲骨

中国最早的兵书之一《尉缭子》中《原官》篇有一句话——“官分文武,君之二术。”从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哲学中就有了文武分治的内容。文臣之首为宰相,武将之尊称将军,拜台称将成为历朝历代每个武人的梦想。

地方军才是主力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诸葛亮将军

东汉年间宦官和大将军的争权斗争开启了三国乱斗,将军的名号迎来一个井喷,魏蜀吴三国分封了花样不断的将军名号。刘备为诸葛亮首创了军师将军,吴国封了前所未有的上大将军。将军数量变多,自然而然地分薄了原来大将军的权势,皇权在这乱世中反倒得到巩固。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遍地流民军

司马氏结束了分裂,但是并没有对混乱的官制做出太大的改变,许多杂号将军的称号都保留了下来。司马氏的中央政府也没能维持多久,他的统治很快因流民起义和胡人入侵陷入瘫痪。强大的中央军不复存在,大将军的称号名存实亡,真正有实力的将军是各地婴城自守的郡守州牧和流民帅。将军们一般都会有郡守或者州牧的兼职,以此掌控他们独立王国内的一切。战争是两晋时期最大的时代主题,偏安江左的东晋朝廷仍然有大将军一职,但如果他在地方上没有军队或者没有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大将军便是聊胜于无。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胡汉分治

入主北中国的诸胡人政权在武官制度上学习晋人,并做了很多适应性的创新。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胡汉分治,汉民主生产,胡人主战争。胡人为主的军队中最高主帅除了拥有大将军的封号外,一般还会有大单于的官职,既领胡人民政,又可治军。这段时期官制变化莫测,许多职位都是因人而设,仅仅是权宜之计,彼时官职名称已经不够使用,先秦时期的官名又被大量翻了出来,比如楚国曾用过的柱国。

八大柱国和府兵制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隋文帝杨坚

混沌般的二百多年后,北朝西魏权臣宇文泰对武官制度做了重大调整,将大将军之权分给八位柱国。每位柱国领导两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领下是两位开府将军,每位将军名下都有定额的兵户,兵户们改姓所属将军的姓,世世代代为其提供稳定的兵源,即位府兵制。宇文氏、当朝皇室元氏、隋朝杨氏、唐朝李氏都曾是八大柱国之一。柱国们基本掌控了国家全部军政,宇文氏建立北周后,开始削弱柱国,将权力分薄给24位开府将军。有时还会指派总管或者元帅负责战役规模的作战,总管或者只由皇室成员担任的元帅都是因事而立,事毕则废。出身于八大柱国家族的隋炀帝是个很能折腾的皇帝,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希冀将全部兵权收回皇室。开府将军的名称被改来改去,后定名为鹰扬郎将,取消了将军、都督都名号,并将临时性官职行军总管制度化。府兵改归皇帝直属,并重新分成12卫府,府兵也被恢复原姓,并允许平民加入府兵,府兵制名存实亡。隋代还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兵部主管军队后勤,制约将军们过度膨胀。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出镜率甚高的千牛卫

唐朝巩固和发展了隋朝的改革,扩充了卫府,也改了名字,将主力集中在京师。各卫所的大将军基本由朝内贵戚担任,但都是虚领,实际工作由卫所的将军负责。中央军的问题结束了,地方军却一直没有一个好方案。

节帅和枢密使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最知名的节度使

唐朝前期对外进取心很强,便将战争频仍,边军的编制一直被保留了下来。经年累月的战争成为朝廷的巨大财政包袱,最后逐渐将财政权下放,由地方军事长官自行解决,身兼地方的军、民、财的节度使出现了。

中国将军极简史(二)

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代表的地方军已经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朝堂上的那些大将军已无兵可领,成为节度一方的节帅成为每名武人的梦想。直到五代时期,皇帝们开始将地方上的兵力收归中央,成立禁军,中央军重新取得独步天下的地位,中央设置的最高军事部门是枢密院。枢密院自晚唐就开始设立,本为皇帝监督诸将军的机构,主管多由宦官充任,后来枢密院排到朝前,由文官担任主官。到五代时枢密使已多是武将,成为中央军的联合指挥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