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政变却漏杀一人,此人后代篡掉晋朝皇位,复仇终结司马家

 yh18 2018-09-13

如果你对历史格外留意,你会发现三国乃至后来的西晋、东晋历史,不过是好几个大家族恩恩怨怨、利益斗争的结果。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曹氏家族、司马氏家族还有桓氏家族。这三个家族斗争过程非常有趣:曹家打下了天下,司马家篡夺了天下,后来桓氏家族又给以司马家重击还篡夺过东晋皇位,而他们三个家族在先前的曹魏时期就已经冤冤相报。

先来介绍曹家。魏国的两任皇帝曹丕和曹叡都很短命,曹丕40岁去世,曹叡更是36岁就逝世了。8岁幼主曹芳继位,就需要托孤。

司马懿政变却漏杀一人,此人后代篡掉晋朝皇位,复仇终结司马家

曹丕剧照

曹叡在托孤的问题上沿用了他爹曹丕的策略:兵权交给宗亲,文官系统交给功臣。所以曹叡把兵权交给了曹爽,曹爽由原本只掌管宿卫禁兵的武卫将军一跃成为大将军。兵权交接好了,文官系统交给谁呢?曹丕托孤的时候,选择了司马懿、陈群。现在曹叡要托孤,还是继续选择了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曹魏天下落入司马家

很多三国的读者把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主要归结于司马懿本人的城府和韬略,其实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被曹叡委以曹魏兵权命脉的曹爽太过草包。曹芳继位的时候还未成年,对曹爽和司马懿两位托孤大臣的所作也无法居中调解。

本来郭太后对小皇上垂帘听政,曹爽将其强行分开,自己独自控制皇上;曹爽排挤朝廷重臣,全部扶持跟自己私交好的人;曹爽更是让自己的亲弟弟全面掌握宫廷禁军。这三点足以看出曹爽已经把自己当太上皇的意思。

曹爽在掌权后,几乎把所有人都给得罪光了,但是又给别人留下还手的余地。这就等于是把所有得罪过的人都排挤到同一阵营反对自己。

司马懿政变却漏杀一人,此人后代篡掉晋朝皇位,复仇终结司马家

曹爽剧照

这时曹爽唯一顾忌的人也就是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手里还有在陕西关中的军队。曹爽正愁找不着机会往里安插人手以求瓦解司马懿军权,司马懿却主动愿意让曹爽往自己的部队里安插人,但作为交换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得掌管宫廷禁军的一支。意思是,曹爽和司马懿相互往各自的阵营里安插了一脚。

不久,司马懿就开始大秀演技,假装中风快死,把曹爽一干人等都给骗过去了。曹爽觉得终于再也没有人能够跟自己抗衡了,于是挑了个好日子放开心地和掌管禁军的亲弟弟以及小皇帝去高平陵祭祖。

司马懿政变却漏杀一人,此人后代篡掉晋朝皇位,复仇终结司马家

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打探清楚曹爽的势力都在城外,从病床上一跃而起,带领豢养的几千名死士和司马师的宫廷禁军迅速控制皇宫。这会儿郭太后和大臣们也早就对曹爽心有不满,巴不得这一天到来,都配合着司马懿。司马懿以太后名义下诏废除曹爽。

桓氏家族显神通:又是妙计又是复仇

现在是该桓氏家族登场了。当时有个叫桓范的人,非常支持曹爽。祭祖之前桓范就告诉曹爽,说你兄弟俩一个掌握朝政一个掌握禁军,不要一同出城,万一有人把城门一关城里搞事,后果不堪设想。草包曹爽不听,果然出事。

桓范很机灵,听说司马懿的动作,马上骗开城门飞奔到曹爽军营。桓范给曹爽出了一个绝地反击的计策,如果当时曹爽采纳了,则历史改写。什么计策呢?

司马懿政变却漏杀一人,此人后代篡掉晋朝皇位,复仇终结司马家

桓范

司马懿是矫诏太后名义废曹爽,但是皇上曹芳还在曹爽大营里呢,皇上的名义比太后大多了。我们可以逃到故都邺城,以皇帝的名义发诏,征集天下兵马剿灭叛乱。而司马懿的关中军解不了燃眉之急,洛阳仅几千人就是一座孤城,大军一齐几天就能灭掉司马懿。桓范认为,曹爽肯定获胜。按道理桓范的计策绝对有效,可惜曹爽不听,愿意交出兵权,从此以后老老实实做个富家翁算了。桓范都要气疯了,怒骂道:“曹真一世英雄,怎会生出你们这几头猪,害我也得跟你们一起被灭门”。

投降之后没多久,曹爽被司马懿杀了,桓范也被夷三族。司马家族额事业进入急剧上升期,架空曹魏皇帝、建立晋朝。

但是万万没想到,桓范的儿子当中有一个从浩劫中逃掉了,保住了桓家血脉且隐姓埋名。到了桓范玄孙一代,桓家的桓温,在东晋位极人臣,差一点就篡夺掉司马家的皇位。桓温的儿子桓玄最终完成了篡位工作,完成家族复仇。

通过几代人努力,桓家居然鬼使神差的实现了复仇,亲手将司马家的事业送上了终点,似乎已有天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