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 本句嶂、烟、日、城错落安措,点染的,是自然景致,透出的,却是弥散开来的怅惘和感慨。 从而凝结成一幅经典的、传诵千古的边塞备战图,弛中有张,氛围略为紧绷。 【月】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 岸边的树叶,经风吹动,飒飒作响,月亮映照之下,一只孤舟寂然不动……意境清峭,情绪幽独。 本来,月照孤舟的画面,已让人觉得冷清、怪异,再添加上两岸树叶的“鸣叫”,更借助听觉加以了渲染。 叶与舟,在更为旷荡的岸和月的对比下,陡然生出孤零之感。 这种意在言外,恰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值得反复推敲、玩味。 【天】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 “春水碧于天”极具静态的画面感,宛如一只画笔在尽情涂染,且色泽明艳,层次分明。 “画船听雨眠”则加进人的活动,似又给这景致配上了淅沥的雨声,观者的感触由此得以丰满。 貌似不经意间著一“眠”字,恰可侧写景色之美,足以令人沉酣而眠,而不单单源于雨天的无聊。作为晚唐的著名词人,韦庄的作品以清新明丽见长,本句可窥斑知豹。 【地】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 中学阶段囫囵半片诵读,未解深意,如今细思,石破天惊! 面对广渺空阔的宇宙,怅惘感慨,让人联翩忆及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大地的旷远迷茫,我试“问”之,改天换地、问鼎坐拥之心,微微展露。 重要的是,纵览作者后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实此并非一介书生刹那间的幻念、狂想,而系改造世界的宏图大志,故不能不引致亿万民众佩服、膜拜。 |
|
来自: 昵称53120115 >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