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洋货市场 曾是华北赫赫有名的“进口商品集市” 商场里买不到的东西 这里几乎都有 同时也是外地游客来津必看的“景区” 提起中国的洋货市场,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有一家专门进行进口货交易的市场,当年可谓远近闻名十分风光,旅行社甚至把这里作为天津游览观光的一个景点带着游客来淘货,它就是位于天津塘沽区的洋货市场。 天津洋货市场的早期形成,是因为塘沽是天津开放的前沿,是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所在地,天津港又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从而为洋货市场的形成、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支持和货物保证。 洋货从什么时候起家并在这里成为市场,当地人表述说,开始在这卖洋货的全是跑船的海员。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现在的新洋市场一带,先是有几个人往街边一站,瞅见有人来,就从怀里掏出个相机或望远镜一类的玩意儿,凑上前搭讪,有心买的经过一阵讨价还价,就算成交了 而如今 当初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 时光仿佛在这里定格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追寻时光的脚步 重回过往 看下洋货市场的【前生今世】吧 塘沽洋货市场的初盛时期 1989年,塘沽市场管理部门将原来的自由交易场所搬迁到吉林路一带,并为其改造了顶棚式市场,棚子的周围是一间一间的小房子,将摆卖的产品分门别类的经营,市场逐步规范经营。 塘沽洋货市场的兴起,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1991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时期,国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感。特别是洋玩意更是从没见过,船员正好提供了一个让国人接触洋玩意的机会,而且都是国外的二手商品,带回来低价便宜出售。所以,洋货市场的兴起也是当时那个年代必然的趋势。 谁是洋货市场的主要客群? 洋货市场每天的客流量在4万人次左右,它已成为天津甚至华北的一个重要小商品市场,客户群体来自于五湖四海,但主要是北京、河北、天津的客户,也就形成了洋货市场在华北地区的一个知名度。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塘沽洋货市场从最初的7000平方米扩增到现在的50000平方米,经营品种大到进口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子琴、照相器材、音响设备,小到服装、鞋帽、手表、打火机等30大类上千种商品,只有你想不到的商品,没有洋货市场提供不了的商品。 再焕生机的洋货市场 如今,网络、新媒体的冲击裹挟着海外代购、跨境免税店的争相落户,让这个传统到骨子里的洋货市场,人流量明显不如以前。 为了更好的保留洋货市场的风貌,2015年洋货市场已经被列入滨海新区首批13个整治项目中唯一重点区域治理项目,包括统一牌匾、加装统一材质和颜色的玻璃展示柜、货架等,改变之前杂乱不一的局面,规整后的洋货市场内,购物环境变得更为典雅舒适、干净整洁。 知情人说,洋货市场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高潮,大约15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打击走私力度的加大,洋货商品逐渐淡出了洋货市场,现在洋货市场贴牌的“洋名牌”,早已名不符实,外地人来此,更多是为淘宝或找寻一种过去的记忆找寻这个时代 专属于他们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