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

 木香草堂 2018-09-13

《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近段时间常常接到很多家长的来信、电话或者是现场咨询: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写字?我的孩子现在4岁10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出来?我给孩子报了好几个特长班,可是孩子就是不爱学怎么办?从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出家长的心理:1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以及孩子成长规律。2望子成龙心切3盲目跟从4幼儿园小学化。因此,推荐一篇北师大赵忠心老师文章,家长读一读,希望从中受益,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

     现在,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那就是,并不是任何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是有益的。科学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不科学的早期教育是有害的。

一、早期教育越早越好吗?在早期教育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早期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于是,就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超年龄阶段的超前教育和超前智力开发,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写字、算算术,让四五岁的孩子学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有些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比如“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认识:0岁至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这两个因素中,他更强调成熟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型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关系密切。他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双生子爬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让双生子中的一个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的爬梯训练,延续6周,到第52周,他已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先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训练,但两周后,这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爬到楼梯的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效果不见得好,不见得有那个必要。不仅没有必要,还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弄不好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希望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提前一些进行教育和训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有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即或是有一些优势,也很可能只是一时优势,不见得能一直保持下去。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做过的一实验,就很能说明问题。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从3个月起提前进行早期教育,另一组不进行提前的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试一次。他们发现,提前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这种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结论。因为有些拥有这种优势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另一组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已赶了上来。

    上述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任意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不见得是一件有益的事,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的人,自认为一定会早出人材,出高水平的人材。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是一种推测,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伊捷斯说过:“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发生跃进的可能性。”

    学龄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及时进行必要的培养教育和训练,但不应注意超前。超前教育,从短期的效果看,也许是令人振奋的;但最终的结果,不见得也同样令人满意。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恐怕哪个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即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果实”的吧!

因此,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早期教育也应循序渐进。
    二、早期教育≠超前智力开发

    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早期教育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是,这种科学的早期教育应该特别慎重,尤其在教育内容上,不能错误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甚至是超前的智力开发。

   我们应当明白,人的各方面素质不是孤立的,各方而素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获得充分持续的发展。如果在早期教育中只注重智力开发,只进行这种“一半的教育”,搞“单打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果强迫孩子去学习超越他们年龄阶段的东西,尤其是过早地进行专门化的训练;那么,这种片面的教育和训练,必然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课题,人为地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只能是以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从长远看,从儿童一生的发展来看,肯定是有害的。忽视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一味进行超前智力开发,就会导致“掠夺性”的智力开发。中国有句成语叫“杀鸡取卵”,比喻只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不顾、甚至损害长远利益。现实生活中,为了要早一点得到鸡蛋,不惜把鸡给杀了,这种蠢事,人们一般不会去做的。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却有不少这种急功近利的类似现象。任意进行超前智力开发,强制性让孩子去学习掌握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这是有害无益的,必须加以纠正。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条件促使孩子身心发展,也有责任有义务呵护孩子的童心、童趣,保留他们“固有的东西”,这就需要道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让孩子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成长,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一个人的成材,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培养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成材,要受多种因素制约,不是某一个因素可以决定的。家长培养教育孩子,不能忽视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素质,而应当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教育,应当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

    三、超前智力开发的渊源和危害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超前教育倾向,不是偶然的,它是一定客观环境的产物。早在美苏两霸对峙的时代,美苏两国为了增强竞争实力,早在30年前就不约而同地进行教育改革。他们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大早期教育的力度,在学龄前阶段进行高难度的教育,高强度的训练,把许多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提前到学前阶段。美国的代表人物是布鲁姆,在前苏联则是赞可夫。他们认为,早期教育决定人一生的发展水平,甚至决定人一生的社会成就。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验,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总结了教训,认为按照这种“早期教育决定论”的思想进行的改革,从眼前效果看是有利的,但从长远效果看却是不利的,因为它打乱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于是,美苏先后都早已放弃了那种改革实验。

     就在人家放弃这种改革实验的时候,“早期教育决定论”的思想传到了中国,它正好迎合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之心。于是,急功近利的超前教育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部分人的亲睐。我们应当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汲取外国失败的教训。不可思议的是,人家通过实验已经否定了的东西,我们又要重新再做一遍。

“早期教育决定论”的思潮,之所以能在中国盛行,一方面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教子观、教育态度、方法等)还不高,从而为“早期教育决定论”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另一方面,有些缺乏学者良心的所谓“专家”,不负责任地宣扬鼓吹,极力夸大超前教育和超前智力开发的作用,曲意逢迎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这是一种很不应该的错误引导。

    急功近利的超前教育,也是现代教育过于功利化的反映。这种偏向,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就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罗素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有预见性地指出了这种偏向,现代教育“重利轻义”的功利化倾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上去了,道德水平下来了”。人们培养教育子女的目的就是升学就业,只要是对升学就业有用处的,就下功夫花本钱,尽可能提前培养训练;对升学就业没有直接好处的,就弃之不顾。换言之,人们只考虑培养孩子“成材”,而不大注意教育孩子“成人”。不仅在外国是这样,近些年来我们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不会“做人”,又怎么能成材呢?即或是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是不会“做人”的话,社会就根本不会接纳他,那么他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到哪里去发挥呢?

     家庭教育过于功利化的倾向,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进行“一半的教育”,这就是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生活知识、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重视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发展,等等;另一个是就超前教育和超前智力开发,这就是以牺牲丧失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对孩子进行超越他们生理年龄阶段的教育和训练。

      我们应该明确地指出:过早地对孩子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并不能达到切实提高孩子全面素质的目的,反而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对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对于早期教育,应当采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不能盲目行事。随心所欲地进行超前教育,必将有害而无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8c7800101148t.html

 

 《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