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逆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雨霁槐荫1 2018-09-13

最近几天经常听到关于“逆商”的说法,说逆商实际上是人面对逆境时的应对方式。如果是这样一种概念,那么从心理学上而言,逆商取决于孩子的自信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接纳认可程度。


今天很多人都提倡所谓“挫折教育”,而我们一般所说的“挫折教育”是没有办法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的,更不可能培养出孩子面对挫折的正确应对方式,这种“挫折教育”并不能提升所谓“逆商”,这都是不懂心理学、也不进行自我思考、一味盲从者的“人云亦云”,根本不是什么科学研究的结论!


面对挫折,面对逆境,最重要因素的是一个人的自信状态。而孩子的自信心从哪里来,一定是从父母对孩子最大限度的允许中获得的!


所谓最大限度,就是除非是一些涉及到“生命底线”问题的禁区(比如说生命安全、身体界限、法律界限等)之外,其他的都不应该成为界限,都可以允许孩子进行尝试,自由探索、自主选择、自己承担、自发调整、自我满足。


父母这一刻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保护孩子的安全,即便是有担心,也不会阻止孩子的努力,而是要鼓励、支持,需要的时候给孩子以帮助!即便是孩子没有取得期望的结果,也不会因此而埋怨孩子,更不会去显示自己的“先见之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探索外部世界过程中的那种不耐烦、不接纳!


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中培养出的孩子,自信心满满,面对挫折就不会有什么灰心、沮丧的感觉,更不要说什么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了!他还会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尝试,除非自己不感兴趣,转移了目标,否则的话,他会非常专注地去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及父母允许下的金钱)等等,以达成自己的愿望!


所以,如果孩子是以这种方式被养育的话,他一帆风顺就不是什么问题!社会上流行的那种说法——一个人的运气是恒定的,生命前期的好运气或者说是一帆风顺,其实预示着后面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因为好运气已经用光了!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值一提。


自信心是逐渐养成的。用上述方式养成的自信心,已经变成了生命中的一种惯性和常态,这种惯性和常态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减少。相反,它会因为我们不断地从中得利被强化成一种生命模式——什么困难我都可以克服,什么艰险我都可以翻越,什么问题都是浮云!即便面对暂时的失利,我也不害怕,因为我有靠山,背后有父母的强力支持,所以我根本不会害怕,更无所谓失败!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没有什么“逆商”,这种说法就是某些人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名词,堆起了一大批“似是而非”的炒作概念(都是从智商、情商之类衍生出来的),然后用这样的概念包装起来赚钱的!它背后的所谓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就像窗户纸一戳就破!


就是这样一些概念,对于不懂心理学的人,常常被晃花了眼,为此而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训练营”和“学习班”,通过各种所谓“挫折教育”,试图让孩子把以后要吃的苦,提前“支取”出来,好让孩子以后不受罪、少受罪。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孩子在这种逼迫受挫的过程中,学会的不是勇气,感受到的是不被父母许可,感受到的是父母和外人“联手”控制孩子,试图让孩子按照期待的结果被“塑造”成“有韧性”的人(这像不像人造的盆景)。


孩子的内在压抑越来越严重,“闷烧型”甚至“熄火型”的抑郁状态如果出现,就完全丧失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刻,你再要求什么“逆商”之类的,真的是可望不可及了!孩子在你和外人“联手”的反复长期打压下,只会呈现出“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只会自信心全失,只会绝望以至放弃,这就是身为父母的你想要的吗?!


什么逆商,什么挫折教育,什么心理弹性的锻炼,那是个什么鬼?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涵予心身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