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瓜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西瓜(《日用本草》)


为葫芦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西瓜的果瓢。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盛夏果实成熟时摘收食瓜瓤或取汁服用。药材性状:以个大,瓤红味甜者为佳。

【历史】西瓜之名始见于元代吴瑞(《日用本草》),云:“契丹破回纥,始得此种。”《本草纲目》云:“娇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中国,今则南北皆有。”西瓜原产于非洲,相传在五代时从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来自西方,故名西瓜又因其性寒凉,而名“寒瓜”(《本草经集注》)。

《曰用本草》谓其“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饮膳正要》谓其“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玉楸药解》谓:“西瓜甘寒疏利,清金利水,涤胸膈烦躁,泻膀胱热涩,最佳之品。”《要药分剂》谓其“主消烦止渴,解暑热”,“为清暑解热之品。”至此,西瓜清暑热、止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的功用已经明朗,并为临床所悉用。

【性能】甘,寒。归心、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

【应用】

一、暑热烦渴

本品汁多味甘,性寒爽口,为夏令常用之佳品。长于“消暑热解烦渴”(《日用本草》),主治暑热烦渴,热病津伤之证。能“令其心胸顿冷,烦渴冰消”(《本草求真》)。素有“天生白虎汤”(《食物本草》)之誉。如《本草汇言》用好红瓤西瓜剖开,取汁一碗,徐徐饮之,治阳明热甚,舌燥烦渴者,或神情昏冒、不寐、语言懒出者。《安徽中草药》用西瓜汁、鲜生地汁饮用,治心烦口渴,胃热苔糙。《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记载:“西瓜汁膏用于糖尿病有效”。

二、水肿、泄泻、口疮

本品甘寒疏利,入膀胱经,能“利小水”(《日用本草》),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如《吉林中草药》用大西瓜开一小孔,将捣烂的紫皮大蒜2个灌入其中,蒸熟后服汁,治阳性水肿。《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以之与砂仁、大蒜为伍,治蓄水臌胀,二便不通,浮肿气喘,如镇坎散。本品能利尿除湿而止泻。如《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用西瓜、大蒜共为末,开水吞服用治暑湿泄泻。本品性寒,能清心、胃之火,“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本经逢原》),凡“病热口疮者食之立愈”(《医学人门》),“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取汁饮适量或作水果食用。

【使用注意】中寒湿盛者慎用。

【按语】

一、 关于西瓜“寒中”的讨论

西瓜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佳果,因其汁多清甜,营养丰富,是盛夏消暑之佳品,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民该云:“夏日吃西瓜汤药不用抓”。西瓜素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又有“寒瓜”之名。适量或正确食用西瓜对人体健康或防病治病十分有利,若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则对人体不利。对此,古人多有告诫。如《延寿书》云:“多食易致霍乱,冷病终身也。”《本草纲目》云:“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随息居饮食谱》提出:“中寒多湿,大便滑泄,病后、产后均忌之。”西瓜生冷性寒,“多食寒中”(《医林纂要》),易伤脾胃,尤其是冷藏时间过长的西瓜更是如此,故脾胃虚寒患者应慎用。

二、 关于西瓜“解酒”的讨论

《饮膳正要》明确记载,西瓜能“解酒毒”。饮酒后及时吃些西瓜(汁),对轻度醉酒者有一定解酒作用。研究表明,西瓜汁进入肠胃后,可以“稀释”乙醇浓度,减少乙醇进入血液的数量西瓜汁利尿作用强,可以促进乙醇更快地从尿排出体外西瓜清热泻火作用强,能迅速降温,稳定情绪,从而有助缓解酒后不适症状。若严重酒醉者不能靠饮西瓜汁解酒,应当及时送医院救治[家庭医药,2009(6):59]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西瓜主含水分,占80%~94%1另含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BC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谷氨酸、瓜氨酸、胡萝卜素、纤维素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二、 药理作用

瓜瓤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部分能增进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导致利尿。西瓜有血管舒张和降低血压作用,能阻止高血压前期逐步发展为高血压。研究证实,西瓜可成为一种对付高血压前期有效的自然武器[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3):451]。西瓜中的番茄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癌或降低癌症的发病率[食品与药品,20057(6):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