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柴胡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银柴胡(《本草纲目》)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产于我国西北部及内蒙古等地。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药材性状:气微,味甘以条粗长均匀、皮细质坚实、外皮淡黄棕色、断面黄白色有菊花心者为佳。切片,生用。

【历史】银柴胡,《图经本草》日:“柴胡,以银州者为胜。”李时珍谓:“银州,即今延安府神木县,五原城是其废迹。”杨熙龄在《著园医话》中谓:“银,银州产,非谓其色白如银也。”《百草镜》日:“银柴胡出陕西宁夏镇。”“长尺余微白,力弱于柴胡故因其产于宁夏银川最佳,条长,外皮淡黄棕色断面黄白色。形似柴胡而弱,色白,故名之。异名有银胡(《本草求真》),山菜根、山马踏菜根(《山东中药》),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中药志》)。

银柴胡之名,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柴胡项下。李时珍云:“近时有一种,根似桔梗、沙参,色白而大,市人以伪充银柴胡。”这是出现石竹科“银柴胡”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明代称之为“银柴胡”的药物,有两种植物来源,一种是伞形科柴胡属的银州柴胡另一种是李时珍提到的“根似桔梗、沙参,色白而大”的石竹科“银柴胡”,即当时银州柴胡的伪品。直到清代1695年,著名医家张璐总结历代本草中银柴胡与柴胡的不同功效,在其《本经逢原》中正式将银柴胡从柴胡项下分出。由此说明,石竹科银柴胡到了清代已逐渐摆脱对柴胡的依附而独立为一个新的品种。并且张職认为“(银柴胡)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对其功用进行了简洁而又准确的概括。《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本草备要》:“治劳疳良。”《本草从新》:“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以上从主治病症方面较为准确地记载了本品的应用范围。《医林纂要》:“坚肾水,平相火。”《本草求原》:“清肺、胃、脾、肾热,兼能凉血。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痹拘挛。”说明银柴胡的主治范围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得以拓展。《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治肺结核潮热。”至此,对银柴胡主要功效、主治病证的认识日趋准确和全面。结合银柴胡现代药理及化学成分研究成果,其主要功效可总结为清虚热,除疳热。

【性能】甘,微寒。主归肝、胃经。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应用】

一、 阴虚发热证

本品味甘益阴,微寒清热,主入肝经,兼能凉血,故有清热凉血,退热除蒸之功。且“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本草正义》),实为退虚热除骨蒸之佳品,常与清虚热、退骨蒸药配伍,如《证治准绳》清骨散治疗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骨蒸潮热、久疟伤阴及稍劳即发者,可与地骨皮、胡黄连、生地、青蒿等同用清泻阴分邪热。临床报道以蒿柴薇丹汤(青蒿、银柴胡、白薇、牡丹皮)随症加减治疗小儿发热320例体温在3天以内降至正常者293例,其中1、2、3天退热分别为135例、114例和44例,按疗效评定标准为痊愈。有效者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4%[北京中医杂志,1981,(1)31]。

二、 疳积发热证

本品清虚热,消疳热。《本草便读》谓其“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用治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党参、白芍、地骨皮、胡黄连等补虚清热药配伍兼食滞者,多与山楂、鸡内金配伍兼虫积者,多与使君子、槟榔配伍。又如《证治准绳》柴胡清肝散,治小儿肝疳,烦渴躁急,与栀子、连翘、人参等同用。用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瘦,皮肤甲错,消瘦而不润泽者,又与鳖甲同用,《温症指归》银甲散。临床报道以银柴胡为主,配伍胡黄连、蟾蜍干、牡丹皮等,配成散剂或煎剂,治疗小儿疳积身热,效果满意[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5336]。

【用法用量】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寒凉,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按语】

一、关于银柴胡品种的讨论

《本草纲目拾遗》引《药辨》:“银柴胡出银夏镇,形如黄芪”。目前银柴胡的正品尚有野生品与栽培品,而丝石竹等石竹科植物的根则是其主要混清品。

野生品: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通常长20~40cm,直径1~3cm,顶端有密集的茎痕,呈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淡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支根痕多呈圆形凹陷小孔,习称“沙眼”,近根头处尤多,从沙眼处折断,有粉尘散出,可见棕色花纹及裂隙;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疏松微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相间的放射状纹理(菊花心);气微,味甘。

栽培品根条较小,长15~25cm直径5~8cm多数约为lcm微呈扭曲样,“珍珠盘”不明显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纵向扭曲纹,基本没有“沙眼”;不易折断,断面皮部很薄,木部占大部分,黄色,不显裂隙味甘,微苦。

混淆品:同科植物常充银柴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窄叶丝石竹的根,产于甘肃,根细圆柱形,长4~6cm,直径0.5~1.0cm表面深棕色至灰棕色,粗糙多横向的皮孔样突起,栓皮较厚而易剥离质较坚硬,折断面可见异形维管束,中柱具异形构造,有1~2轮外钿维管束味苦涩。

2. 丝石竹的根,根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0~15cm直径2~5cm市售品多已除去棕色外皮,但纵皱的凹陷处有残余而形成棕白色相间的纹理,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可见异形维管束2~4轮有强烈的苦涩味。

3.灯心草蛋缀的根,根头部残留多数长2~3cm直立的细圆柱状根茎;根圆锥形,长10~20cm直径1.5~4.0cm表面灰棕色上部有多数密集的细环纹质松脆,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多裂隙味略苦辛。

同科植物还有旱麦瓶草的根、蝇子草的根、二柱繁缕的根、女娄菜的根、粘粤女类菜的根、山女类菜的根、金铁锁等。

其他科属植物主要有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大花金钱豹的根、伞形科植物迷果序的根。

鉴别要点可通过水试鉴别,银柴胡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混淆品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含皂苷)[传统医药200716(10)55]。

二、关于银柴胡与柴胡的区别

柴胡与银柴胡二者均属临床常用药,虽仅一字之差,其实是来源及功效不同的两味中药。柴胡是辛凉解表药,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银柴胡是清虚热药,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柴胡味辛能发散,性寒能清热,归肝,胆,三焦经。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本草正义》记载:“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临床不仅善解半表半里之邪,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也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胁肋胀痛,或头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并且对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脏器下垂(特别是脱肛、子宫下垂)以及短气、倦怠等症亦有良好疗效。真阴亏虚、肝阳上亢者,禁忌使用。

银柴胡味甘微寒,归肝、胃经。具有退虚热,清疳热的功效。且作用平和,与芩、连之大苦大寒,易损阳伤正者不同,以清虚热作用最为见长。《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小儿五疳羸热”。临床不仅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痨热及盗汗等证,亦可用于治疗小儿虫积发热、腹大、消瘦、口渴、眼红等肝疳之证,为清疳热要药。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禁忌使用[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244]。

由此可见,柴胡与银柴胡皆能退热,但柴胡能和解退热,以邪少阳之实热为主。银柴胡则治阴虚骨蒸潮热,以虚热者为佳。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银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留醇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环肽类以及其他类成分。留体类包括α-菠甾醇、β-谷留醇、豆留醇等。挥发性成分包括1-环戊烷苯、邻-二甲苯双丁酯、2-甲基十六碳烷糖醇、糠醇等。黄酮类成分包括汉黄芩素6-c-半乳吡喃糖基野黄芹黄素等。环肽类成分包括五环肽、六环肽、八环肽等。其他类成分有三贿皂苷、银柴胡碱A和B以及镁、铝、磷等多种微量元素。

二、 药理作用

银柴胡水煎醇沉液5.4g/kg腹腔注射具有解热作用,且作用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强。从银柴胡根部分离出的糠醇是其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野生与引种银柴胡的乙醚粗提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银柴胡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银柴胡胺D、银柴胡新木质素-β-D-葡萄糖苷A对大鼠RBL-2H3细胞体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且细胞毒性较小。此外,银柴胡还具有杀精子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过敏性疾病   用含银柴胡的过敏煎剂治疗许多过敏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抗敏煎治疗过敏性哮喘48例,显效31例,占64.6%有效14例,占29.2%无效3例,占6.2%。经观察3年,总有效率为93.6%[湖南中医杂志,19883)44]。七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总有效率97.78%疗效迅速[四川中医,1993(4)37]。

2. 治疗紫癜性肾炎   采用消斑汤(生地、牡丹皮、银柴胡、乌梅、丹参、三七等)配合西药治疗紫癜性肾炎36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陕西中医2008,29(4)401]。

3. 治疗眼病   近代中医庞赞襄在眼科界用银柴胡乃独树一帜,用逍遥散加减或加味逍遥散治疗视盘炎、球后视神经炎、皮质盲、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疾,方中均不用柴胡而用银柴胡[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