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盆草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垂盆草(《本草纲目拾遗》

 

为景天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均为野生。夏、秋季采收。药材性状气微,味微苦。以干燥、质嫩、叶多、青绿色者为佳。切段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历史】垂盆草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原名鼠牙半枝莲。本品的异名有半支莲(《药镜》),鼠牙半支(《百草镜》),瓜子草、佛指手(《分类本草药性》),三七仔、鸡舌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太阳花(《上海常用中草药》)等。

《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性寒消痈肿,治湿郁水肿”;又云:“治诸毒及汤烙伤,疔痈,虫蛇螫咬”。《天宝本草》补充其能“利小便,敷火疮肿痛,汤火症,退湿热,兼治淋症”。《四川中药志》载其能“治喉头红肿,消痈,敷蛇伤及足生鸡眼”。《贵州植药调査》进一步论述其有“活血,止痛,清热,消肿,接骨,治痨伤咳嗽”的功效。

【性能】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应用】

、湿热黄疸证

本品甘淡利湿,寒凉清热入肝、胆经能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虎杖、茵陈、金钱草等同用。近年临床用治急、慢性黄疸型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均有较好疗效。据临床报道,每日用鲜垂盆草250g或干品30g水蒸,分3次服,疗程为2周,治疗急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1000例,有较好的降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医学情况交流(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1973727]。

二、水肿、热淋

本品甘淡渗利水湿,性凉以清热,小肠经。用治湿热蕴结膀胱的小便不利、水肿及热淋症。治疗小便不利、水肿,可配白茅根、猪苓、泽泻等药用;治热淋,可配车前草、石韦、海金沙等药用。

三、痈肿疮疡、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本品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及消痈散肿之功效,可单用内服或外敷。用于痈肿初起,可单用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热毒疮疡,或配野菊花、紫花地丁、半边莲等清热解毒药用。治疗水火烫伤,可单用鲜品洗净后捣汁外涂,或与大黄、地榆炭等药同用。治疗毒蛇咬伤,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1~2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15~30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垂盆草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苜蓿素、苜蓿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等还含三萜、固醇、生物碱、氰苷、多糖等。

二、 药理作用

垂盆草的有效成分异鼠李素-37--β-D-葡萄糖苷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垂盆草提取物能显著地降低ALTAST并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垂盆草水溶性成分对免疫低下小鼠胸腺依赖性免疫应答有调节及免疫增强作用,同时,对正常免疫状态小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免疫器官生长。垂盆草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抑制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体重显著性下降的趋势。垂盆草醇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白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结膜溃疡   用垂盆草注射液对结膜下注射可治结膜溃疡[芜湖医药,1976,(2)26]。

2. 治疗硅沉着病   用垂盆草水煎服或注射剂肌内注射可治疗硅沉着病[湖北科技医药,197414]。

3. 治疗痈疽、毒蛇咬伤   用新鲜垂盆草60~120g,洗净捣烂外敷,治疗痈疽、痄腮、无名肿毒及毒蛇咬伤等50例,治愈47例[中药方剂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328]。

4. 治疗老年患者压疮   采用新鲜垂盆草适量,洗净,阴干备用。应用时加入75%乙醇适量,在药钵内捣烂再用纱布滤干,敷于创面,早、晚各1次。敷药前先将压疮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用上述方法治疗36例压疮患者,全部治愈[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15]。

5. 治疗带状疱疹   垂盆草50g大黄10g,冰片3g,白头翁20g。将上药研成细末,混后加蜂蜜适量调成膏状,涂于皮损及疼痛区域每日涂4次。治疗50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福建中医药,199930(4)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