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胡荽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天胡荽(《千金·食治》)

 

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夏秋间采收。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地。药材性状气微香,味淡微辛。以干燥、根呈细圆柱形、外表淡黄或灰黄色、茎细长芎曲、带有香气、洁净者为佳。洗净,晒干,生用。

【历史】本品又名鸡肠菜,始载于《千金·食治》。其异名有滴滴金(《生草药性备要》),铺地锦(《潮州府志》),肺风草(《质问本草》),破铜钱(《植物名实图考》),满天星(《草木便方》),明镜草(《分类本草药性》),盘上芫茜(《岭南采药录》),假芫茜(《库中药》),小叶金钱草、野芹菜(《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遍地锦、地钱草(《福建中草药》)。

《千金·食治》载其“疗痔”。《生草药性备要》言其“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草木便方》补充其能“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癩”。《贵州民间方药集》详述其能“解热利尿。治肾炎、黄疸。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治中耳炎”。《南宁市药物志》言其可“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本草推陈》更明确其适应证是“治急性扁桃体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叶橘泉,中国科学院江苏分院,1960]

【性能】苦、辛,微寒。归心、肾经。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应用】

一、 黄疸证

本品辛淡利湿而退黄,且性寒凉多用治肝胆湿热郁结之黄疸,可单用,或配茵陈、郁金、金钱草等同用。现代临床常以本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每日用新鲜天胡荽60g加水及糯米酒各半炖服,连服7天,有良好的退黄效果(《江西草药》)。

二、 下痢证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痢,常用治大肠湿热之赤白痢疾。临床以天胡荽配伍石榴皮等药,以加强涩肠止痢之效(《四川中药志》)。

三、 咽喉肿痛、痈肿疔疮

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故用治咽喉肿痛、痈疽疔疮等热毒之证。治咽喉肿痛用天胡荽30~60g,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福建中草药》)。治发癍及疔,热极,色紫黑者用天胡荽30~50g放碗内捣烂,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冲入,去饮之,将敷发癍及发疔处,热从小便出(《岭南采药录》)。治带状疱疹用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每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四、 小便不利、赤淋、砂淋

本品辛淡,微寒,具有利尿通淋消肿之效。治小便不通用鲜天胡荽50g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治赤淋症用天胡荽、萹蓄各200g,捣烂取汁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治砂淋可单用天胡荽50~100g,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或与金钱草、茵陈等利尿排石药同用。

五、跌打瘀肿

本品有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故可外用治跌打损伤之局部瘀肿疼痛。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即可(《广西中药志》)。

此外,本品尚用治齿缝出血,用鲜天胡荽30g,冷开水洗净,捣烂浸酒,含在口中,5分钟吐出,每日3~4次(《福建民间草药》);用治喉炎,以鲜胡荽30~60g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食漱(《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10~15g或捣汁。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天胡荽全草含酮苷、正丁基-0-β-吡喃果糖苷、当归棱子芹醇葡萄糖昔、槲皮素3-0-0-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methylquercetin、序菜素;酸类(山柰酚、5-hydroxy-nrnltol、齐墩果酸、β-谷固醇、豆固醇)。另还含氨基酸、挥发油、香豆精等。

二、 药理作用

天胡荽具有良好的抗HBsAg作用,并对肿瘤细胞(HSpS180、U14)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解作用,以及利尿、降血糖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肝炎   广东省民间流传几十年验方即用天胡荽2两、煲猪肝1两,对急性肝炎有特效[江西中医药199122(5)54-59]。

2. 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用新鲜的天胡荽水煎过滤液治疗急性流行性结膜炎313例患者,用药5天眼红消失者78例,6天消失者96例7天消失者98例,8天消失者21例9天消失者19例,10天消失者1例[福建中医药199526(2)39]。

3. 蛇串疱   单味药外用治疗蛇串疱51例,临床观察均痊愈,无1例化脓。用药最长时间7天,最短2天[江西中医药,199425(增刊):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