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母草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益母草(《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野生或栽培。鲜品春季幼苗其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切成段后干燥。药材性状气微,味微苦。以茎细、质嫩、色绿、无杂质者为佳。生用或熬膏用。

【历史】益母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附茺蔚子条下,入药用其茎。谓其“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海滨池泽。”李时珍《本草纲目》日:“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此外,别名有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坤草(《青海药材》),苦草(《江苏植物志》),月母草(《四川中药志》)等。

《神农本草经》入药用其茎,谓“茎:主治瘾疹痒,可作浴汤。”直至《新修本草》除记载其在疮疡肿痛方面的使用外,始载其在妇科产后的运用:“……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血胀闷……。”《本草拾遗》认识到其利水之功及美容之用,“苗、子人面药,令人光泽”。“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本草衍义》明确指出该药能“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本草蒙筌》言其还能“治小儿府痢。”《本草纲目》全面地总结益母草的功能与主治,认为其能“消水行血”、“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痒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至此,古代本草对本品的认识已基本趋于完善。现代对本品在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也有较多发展。

【性能】辛、苦,微寒。主归肝、心、膀胱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应用】

一、血瘀证

益母草辛行苦泄,性善走散,能活血祛瘀而通经,为妇人经产要药。如《本草求真》云:“行血,祛瘀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用于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可单用熬膏服用,如《古今医统大全》益母草膏;亦常配伍当归、芍药、丹参等,如《医学心悟》益母胜金丹。血滞兼有气血亏虚者,可与八珍汤同用,如《景岳全书》八珍益母丸血瘀兼气滞者,常与木香或香附、当归、川芎配伍,如益母丸(《医学人门》);热内积之骨蒸劳瘦,月经不通,心神烦热,四肢疼痛,不能饮食,可用本品配青蒿、桃枝、柳枝,如《济阴纲目》益母草丸。

对于产后恶露不尽、瘀血腹痛,可单用益母草膏,亦可与生化汤同用(《中医妇科学》)。产后瘀血腹痛,可与当归、川芎、乳香、桃仁等配伍,如散结定痛汤(《傅青主女科》)。本品与当归同煎,一日3次分服,可用于妇人分娩后,助子宫之整复(《现代实用中药》)。

此外,单用本品还能治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独行方》、《本草纲目》)。若难产兼气血亏虚者,可与人参、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临床报道每日用益母草15~20g水煎服益母草流浸膏2~3ml每日3次治疗月经不调,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旧不全,月经过多。结果益母草流浸膏与麦角浸膏对子宫复旧作用相同,而治疗月经过多益母草优于麦角,但收缩子宫作用发生缓慢,服药后1小时内子宫收缩力加强者占16.4%,2小时子宫收缩力加强者占25%且作用强度不随剂量加大而增强[中华妇产科杂志,1956(2)202]。将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分散片,每次3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治愈率为31.67%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国药业,201221(10)74]。以鲜益母草胶囊加缩宫素治疗剖宫产产妇40例术后回病房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加入500ml液体中,滴速为30滴/分,连续用5天;同时术后回病房即开始口服鲜益母草胶囊0.6g—天3次,连用5天。对照组40例只用缩宫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2、12、24和24小时阴道流血总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2、3、4和5天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42]。

此外,取其活血祛瘀之功,亦用于跌打损伤诸证,可单用。《卫生家宝》用本品熬膏为丸治疗旧伤久作痛,或阴天作痛。《近效方》治折伤内损有瘀血,每阴天则疼痛,用益母草浓煎以绵滤取清汁,于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如稀饧。每取梨许大,暖酒和服之,日再服,和羹粥吃并得。或更炼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亦常配伍乳香、没药、当归、川芎活血疗伤药同用。

二、水肿、淋证

益母草功能利水消肿,常与白茅根相须为用,也可单用,如《外台秘要》载“治尿血益母草汁服一升。”又“治肾炎水肿:益母草一两,水煎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临床报道用大剂量益母草(干品90~120g,鲜品加倍)水煎服,每日服2~3次,治疗急性肾炎水肿80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66,(4)26]以本品6(^配伍大蓟、小蓟各30g为主,治疗急性肾炎32例,完全缓解29例,不完全缓解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6)338]。应用五草汤(益母草、白花蛇舌草、茜草、车前草、鱼腥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36例,总有效率94.4%[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83]。

三、痈疔肿毒、痒疹、痢疾

本品药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对热毒壅结之痈疔肿毒,湿热郁蒸肌肤之痒疹及湿热下痢有解毒消肿、止痒、止泻作用。单用益母草捣烂外敷,可治疔疮(《圣惠方》)、治疖子已破(《斗门方》)、治妇人乳结成痈(《圣惠方》)。治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碗,绞浓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卫生简易方》)。治疗泻痢、脐腹绞痛、疳痢(《食医心鉴》)及血痢(《圣惠方》),可单用本品煎服,《卫生易简方》治赤白痢,配陈盐梅(白痢干姜汤调下,赤痢甘草汤服下)。临床报道,用益母草膏,每次20g,每日3次口服,治疗21例女性皮肤瘙痒患者,3瓶(每瓶400g)1个疗程,结果21例均获痊愈[中国乡村医生杂志,2000,(6)36]。以益母草面膜外敷治疗面部痤疮78例治疗方法如下:面部皮肤经洁肤、负离子喷雾同时按摩10分钟后,去除粉刺及成熟脓头取益母草浓缩颗粒剂1包(含生药15g)用清水溶解后,加入面膜粉中调成糊状,涂敷于面部皮肤,约2mm厚,露出口眼鼻30分钟后洗去,1周2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基本痊愈40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5%[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38]

此外,本品捣烂,厚盖伤处可治蛇虫伤毒(《卫生简易方》)。据报道以益母草30~60g煎服,再以蛇咬丸口服、外敷治疗多种毒蛇(眼镜蛇、金环蛇、竹叶青蛇等)咬伤22例,均获痊愈[广西中医药,1982(3)26]。

【用法用量】9~30g。外用适量,取鲜品洗净,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忌服。《本草正》谓“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按语】

一、益母草的品种

有的地区尚有下列同属植物亦作为益母草代用品入药,如白花益母草产于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细叶益母草L,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土耳其益母草产于新疆等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益母草正品为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上述其他品种均不应混用。

二、益母草寒热药性考证

对益母草的寒热属性,历代医家各执一词,争议颇大,有云其“寒”,有云其“温”者。众观历代本草,大多数记载益母草药性为“微寒”,如唐代的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云其“性寒”。明代张景岳在《本草正》中说:“益母草味微苦、微辛,微寒。”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道“益母草味辛甘,性微寒。”贾所学在《药品化义》日:“气和,味微苦略辛,云甘非,性微凉,云温非。”清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谓“茺蔚茎叶花穗气味甘,寒。”汪昂在《本草备要》亦云其“辛微苦寒。”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益母草)味辛微苦,微寒。”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亦称:益母草“一名茺蔚,辛微苦寒。”主张微温的有明代的陈嘉谟,清代的张璐、陈士铎以及民国时期的张山雷。如《本草蒙筌》云:“益母草一名茺蔚。味辛、甘,气微温。”《本经逢原》所载其气味相同。《本草新编》亦云:“茺蔚俗名益母,辛甘微温。”《本草正义》谓“茺蔚性温。”但从益母草能清热解毒来看,其性应为微寒,故现代中药学教材及药典均定为微寒。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0.11%-2.09%其中益母草碱0·02%~0.12%、水苏碱0.59%~1.72%和益母草啶、益母草宁等。还含二萜类、黄酮类及脂肪酸类。此外,尚含挥发油0.05%0.1%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二、 药理作用

益母草煎剂、乙醇浸膏及所含的益母草碱对子宫呈兴奋作用,有一定的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益母草有强心、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的作用能减慢心率具有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病变程度,保护心肌超微结构等作用。益母草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能增加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显示其持续时间较短的降压作用。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均有抑制作用。益母草能改善肾功能,益母草碱能显著增加尿量。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冠心病   用益母草注射液8支(每支含生药4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有效者继续给药2个疗程。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00例,结果显效45例,改善3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4%,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以胸阳痹阻及心脉瘀阻型疗效较好,肾阴虚弱型效差,本品对肝肾功能无损害[中医杂志,198526(3)29]。选择2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益母草合剂(益母草30g,黄芪20g炙甘草、早莲草、女贞子各10g,细辛3g川楝子5g)口服,每次100ml每天2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1次3片,每日3次硝酸异山梨酯1次1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心电图改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吉林中医药200424(5)10]

2.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用益母草膏每日2~3次,每次1匙,开水送下,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也可用本品配合杜仲、桑寄生、甘草煎服,如益母降压汤[上海中医杂志,19845)31]。

3. 治疗高黏血症   用益母草注射液15ml(含生药75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后均空腹采血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14例,结果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河北医药199113(1)31]。用益母草注射液(每1ml含生药5g)12~15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05例血瘀高黏血症,有效率为94.5%[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635]。

4. 治疗肺源性心脏病   用益母草100g、黄芪50g,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同样比例、重15g之丸剂,每日3次,每次1丸。治疗肺心病17例,6周后,甲皱微循环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效果明显优于扶正固本组P<0.05)[中医药学报,1983,(1)42]。

5.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5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002例,中药活血化瘀组共411例,主要以益母草、川芎、红花等组成方剂,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基本痊愈141例(34.3%),显效108例(26.3%)有效147例35.8%),无效13例(3.2%)死亡2例(0.4%)疗效优于另外4组P<0.001)[中华内科杂志1981(7)433]

6. 治疗肝硬化腹水   应用益母草大剂量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获效满意。治疗组基础方益母草120g,白术、败酱草各60g,桃仁12g川芎、威灵仙各15g蜈松2条,全蝎10g对照组基础方益母草、桃仁各15g余药相同。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各服200ml10剂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尿量>2000ml)3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4例,无效26例有效率1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极显著P<0.005)[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1):19]。

7.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   用益母草50g,黄柏、大黄、知母各15g,牛膝20g丹参30g,随证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治愈24例,显效20例,好转51例,无效5例。还将上药定名为知柏坤草汤,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40例,结果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5%[黑龙江中医药,19846)33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303]。

8. 用于抗早孕催经   抗早孕方药用益母草45g川芎、延胡索、三棱、莪术各10g,牛膝、桃仁、红花、赤芍各15g。应用于临床抗早孕、终止妊娠,观察停经60天以内的妊妇11例,均获成功[浙江中医杂志,1984(5)228]。

9. 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取益母草120g,加水1000ml暴火煎30分钟取头汁,药渣再加水500~700ml30分钟取二汁,2次煎液混合,分早、晚2次空腹服,一般15天左右见效。治疗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医药资料,1972(2) 24]。

10. 治疗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   用益母草60~100g,紫草、赤芍各15g,紫花地丁、生甘草各30g随证加减,外敷大黄糊剂,共治疗60例,全部有效。其中急性期35例,均获临床治愈;亚急性期25例,临床痊愈13例,显效11例,改善1例。炎症消退时间急性期一般为5~10天,亚急性期一般为1~2个月[中医杂志,1982(3)34]。

11. 治疗荨麻疹   采用单味益母草内服外洗治疗30例。内服以益母草30g,水煎分服,2周为1个疗程外洗以益母草120g,洗刷淘清,水浸2小时后,加水至3000ml,煎15分钟,待稍凉后全身沐浴,每日1次。结果25例痊愈,5例有效[浙江中医杂志,2001(3)105]。

12. 治疗月经期偏头痛   128例月经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益母草治疗组n=68),予益母草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次B组为钙离子拮抗剂对照组(n=60),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经量化进行评定。结果:A组显效率为64.7%,总有效率为88.2%B组显效率为41.7%,总有效率为85.0%。显效率AB两组间对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辽宁中医杂志,20043(12)1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