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茜草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茜草(《神农本草经》)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栽培或野生。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药材性状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以条粗、表面红棕色、断面红黄色、无茎基及泥土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茜草炭。

【历史】茜草的命名缘由说法不一,陶弘景谓“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又以此也。”即认为茜草因产地而得名。但陈藏器认为:“苗根,即茜根也。茜、苗二字相似,传写之误尔。”别名有茜根(《神农本草经》)、地血等(《本草经集注》)。

本品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其性苦、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名医别录》首次提出其主治出血病症,谓治“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蹂跌,盘毒”,又“主痹及热中,伤跌折”;唐·《药性论》补充其能治吐血、泻血《日华子本草》明确指出本品能治跌打瘀血,载其能“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月经不止……尿血,扑损瘀血”等·《本草纲目》概括其功效为“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清·《药鉴》、《本草纲目拾遗》皆补充其可治“癥瘕,经闭,黄疸,蛇伤”等病症。至此,历代医家对本品的认识已基本完善。现代应用更为广泛,对其研究也更加深入。

【性能】苦,寒。主归心、肝经。

【功效】止血,凉血,活血通经。

【应用】

一、出血诸证

出血可因血热灼伤血络,或阳气不足,摄血失常,或瘀血内阻,血溢脉外所致。本品味苦性寒,苦能清泄,寒能胜热,入心、肝二经,入血既可止血,又能凉血、活血行血。对于血热迫血妄行或血瘀脉络所致的出血,具有标本兼治之长,故善治血热兼瘀的出血证,其他血证也常用。

1.吐血、咯血、衄血   治疗血热之吐血、咯血、鯉血,单用即有良效,如《简要济众方》以茜草为散煎服。也可随证配药,若血瘀者配以活血化瘀药,如《经验良方全集》治吐血紫黑成块者,以本品与桃仁、大黄等药同用。若出血日久,病情由实转虚,伴有血虚、阳虚等,宜随证配伍,如《医门补要》以本品与活血补血的鸡血藤膏同用治吐血日久;《普济本事方》茜梅丸以本品配温经、收敛止血的艾叶、乌梅肉同用治疗衄血日久。若血热出血者,可配清热凉血药,以加强其凉血止血之功。临床报道,以茜草与清热凉血的生地黄、黄芩、侧柏炭等同用,组成加味茜根汤。治疗顽固性鼻衄32例,其中治愈17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扛西中医药,1990,21(4)26]。

2. 尿血、便血   茜草止血作用广泛,既可用于上部出血,又可用治下部出血。常与凉血止血药同用治疗血热出血证,如治疗尿血,常配白茅根、小蓟等药而合地榆、白芍、荆芥可治肠风便血。通过配伍,也可用于虚寒性尿血及便血。

3. 崩漏   本品除止血作用外,又有通经而调月经之功,因此,又为妇女月经失调之崩漏所常用,无论虚实皆可配用。若因血热妄行所致崩漏,可配侧柏叶、地黄、黄芩等凉血止血药以加强其凉血止血之功,如《本草纲目》引《唐瑶经验方》即是。若治冲任不固,气虚失摄的漏下不止,可配伍黄芪、白术等补气药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临床报道,以煅乌贼骨、茜草炭为主药,组成乌茜汤,治疗因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慢性附件炎、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崩漏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80,(15):538]。

本品用于止血,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如现代用于拔牙术后的出血有效[北学报,1979,2)139]。

此外,本品与活血调经药配用,还可治疗倒经,如《医方简易》正经汤,以本品与泽兰、当归、益母草等药同用。现代临床用于过敏性紫癜,有报道以茜草、生地、元参、牡丹皮、防风等组方,并随证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全部有效[山东中医杂志,1986,(5)15]。

二、经脉瘀诸病证

茜草能“通经脉……活血行血”(《本草纲目》),具行血、通瘀滞、疏经络、调经之能,故可治疗血瘀经络闭阻诸病证。

1. 闭经   妇女冲任二脉瘀阻,壅塞血海,无以满溢,可致闭经。本品既能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调经之要药,善治血滞闭经。单用即可,如《经验广集》以本品酒煎服或与当归、红花、桃仁、赤芍等活血调经药配用若经闭腹痛,可与活血止痛的元胡同用。

2. 风湿痹证   风湿之邪侵经络,阻滞气血运行,而发为风湿痹证,茜草“入血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本草正义》),可以单用,如《江苏验方草药选编》以鲜茜草根白酒炖服若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祛风湿止痛药同用,疗效更佳。

3. 跌打损伤   可单味泡酒服,亦可配伍其他活血止痛药外敷,如《疑难急症简方》治闪挫痛不可忍,以本品与当归、川芎、红花、威灵仙,酒煎服,其渣敷痛处。临床报道,茜草与活血之川军共制粗末布包煎20分钟,宄用药液說温后布包敷患处,冷后加热再用,治软组织损伤300例,治愈率达86.6%[陕西中医,1987,8(1)35]另有用茜草干品、当归干品加入75%乙醇中浸泡,用药酒反复摩擦患处,治疗急性扭伤、跌打伤210例,疗效显著[贵州医药,1983,6)46]

此外,据文献记载,本品还可用于治疗荨麻疹,《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即以本品配阴地蕨水煎服;治疔疮,《本草纲目拾遗》以本品冲酒服;或单用本品可预防疮疹,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奇效良方》)。

【用法用量】6~30g或入丸、散剂。止血炒炭用,活血生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用。

【按语】

关于茜草“凉血解毒”功效的讨论

本品苦寒,入心、肝经,能凉血止血。至今,未见明确提出其具有凉血解毒之功效。其实,茜草的解毒作用古人早已有所认识,并以此治疗蛊毒、恶疮、痈肿疮疖、土蛇咬、痘疹、瘰疬疮、蝼蛄漏疮等热毒或火毒病证,如《本草经集经》谓茜根可治“蛊毒”。《华佗神方》中的华佗治背痈神方以本品与忍冬藤、紫花地丁、贝母、甘菊花、黄柏、天花粉、桔梗同用,治背痈初起系阳症者。《普济方》治恶疮,用茜草根以絹帛包裹,同头等米醋于瓦罐内煎热,熏洗之治土蛇咬,用茜草散,先用寥草搽于咬伤处,后用茜草去根擂碎,用井花水调服,日进三五服,渣敷伤处治时气发疮疹,恐相传染,以茜草根煎汁解之用地血散(本品与大豆、黄药子、甘草、人参)治一切吐血咯血,解一切毒,及诸热烦躁《普济方》中解毒丸即以本品与山豆根、山慈菇、板蓝根、贯众等药同用,用于解世间不测一切毒。《奇效良方》以茜根煎汁,加少量酒饮之,用于预防时行疮疹。《济世神验良方》治瘰疬疮,以茜草根煮鸡子,先煮一滚待凝,打一小孔,塞入茜草根煮极熟,饭后吃一二枚。《圣济录》以茜根(烧灰)、千年石灰各等份为末,油调敷之,治疗蝼蛄漏疮。

现代研究表明,茜草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升高白细胞及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为治疗瘰疬及痈肿疮毒或恶疮等热毒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由于茜草苦寒,入心、肝二经,能凉血、止血、活血通经,同时也具有凉血解毒或清热解毒之功,应引起后人的重视。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主要含水溶性成分环六肽系列物、脂溶性成分蒽醌及其糖苷、还原萘醌及其糖苷等。此外,尚含有微量元素及β-谷固醇、茜草素、茜草酸等。

二、 药理作用

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具有止血作用茜草素同血液内钙离子结合,有轻度抗凝血效应水提取物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茜草中的环己肽有抗肿瘤作用茜草提取物有升白细胞作用此外,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茜草9g,陈皮18g,每日1剂,每次50ml。治疗123例,1个疗程显效40.7%,2个疗程显效69.1%,喘息型优于单纯型[医药资料,1972,(3)10]。

2.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茜草双酯用于456例患者,对化(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有防治作用,总有效率为83.5%对白细胞减少症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有效率为74.2%[药学通报,1986,(3)158]

3. 治疗肝炎   以茜草、豨莶草各30~60g为基本方,同时配合辨证用药。对ALT正常或治疗后降至正常、γ-球蛋白仍>22%者治疗39例,总有效率56_41[中医杂志,1993,13(10)603]。

4. 治疗糖尿病肾病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在一般采用降血糖、降压的基础上,加服茜草水煎液,疗程为4~8周。共治疗30例,结果其疗效明显优于未加茜草组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6)543]。

此外,临床有人用本品治疗慢性腹泻及念珠菌病如以茜草根炒炭研细末,加红糖适量,每次9g,每日3次,饭前服,1周为1个疗程,治疗28例慢性腹泻,经1~2个疗程,全部治愈[江苏医药,1976,55]。以茜草15~20g1剂,水煎早、晚服,连服14~42天,治疗5例念珠菌病,全部治愈[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5)3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