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贝齿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紫贝齿(《新修本草》)

 

为宝贝科动物阿拉伯缓贝的贝壳。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南沙群岛等海域。一般5~7月间捕捉,除去贝肉,洗净,晒干。药材性状气微,味淡。以紫色、壳厚、完整、洁净者为佳。用时打碎,生用或煅用。炮制品有紫贝齿。

【历史】本品始载于《新修本草》,名紫贝,以其质白文紫天姿自然而光彩绚烂,故名。此外,又称文贝(《南州异物志》)、研螺(《图经本草》)、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现代多称紫贝齿或紫贝,余名皆不常用。本品功效、应用较为专一,《新修本草》言其“明目,去热毒”,初步记述了紫贝齿的主要功效,为后世之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草纲目》又作补充,言其“治小儿斑疹,目翳”。近代对其功用、主治又有所发展《饮片新参》言紫贝齿“清心,平肝安神,治惊偈不眠。”现代之临床应用大体属上述范围。

【性能】咸,平。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应用】

一、肝阳上亢证

紫贝齿咸平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之功,对素体阳盛或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所致头晕目眩,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后眩晕头痛加剧,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用之甚当。常可配钩藤、天麻、石决明等共用。

二、惊痛抽搞

紫贝齿重潜肝阳,重镇安神定惊,兼清肝热,可治肝经热盛或肝阳升腾无制所致肝风内动,而见惊痫抽搐者,对小儿惊风抽搐用之尤宜,常可配生石膏、珍珠母、羚羊角等清热息风之品同用。

三、失眠、心悸

紫贝齿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善治惊惕不眠之证,对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或肝阳扰动心神而见心烦不寐,惊悸多梦,头晕,耳鸣等症者,常与酸枣仁、茯神、龙骨等滋阴敛阳、养心安神之品同用。

四、目赤肿痛、目翳

紫贝齿入肝经,有清肝明目作用,故可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涩痒、视物昏花及目生翳障等常与栀子、桑叶、菊花等清泄肝火药同用。《婴童百问》之紫贝散,以本品与羊肝同服有明目之功《证治准绳》七宝膏以本品配珍珠、琥珀、龙脑、石决明等制膏外用,可用于目赤肿痛、目昏翳障等症。

【用法用量】10~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水飞极细粉点眼。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按语】

关于紫贝齿品种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始载贝子经考证应属小型之海贝,如货贝、拟枣贝之类紫贝齿属大型之海贝,其首载应系唐·《新修本草》,该书描述“形似贝,圆,大二三寸”。贝子的功效与紫贝齿近似。除阿拉伯绶贝(阿文绞贝)外,山猫宝贝、蛇首眼球贝、虎斑宝贝.等亦有作紫贝齿用者,功效均近似。《中华本草》载紫贝包括阿拉伯绶贝、山猫宝贝、虎斑宝贝三个来源,因后两者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实际主要来源仍为阿拉伯绶贝。原卫生部颁中药材标准规定紫贝齿来源为阿拉伯绶贝。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绶贝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0.47%尚含少量铁、镁、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氯化物。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

二、 药理作用

本品的化学成分与石决明及珍珠母等近似,据此推测本品有镇静、解热、解痉等方面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三、 临床新用

1.治疗寻常疣   用紫贝齿、磁石、石决明、鸡血藤、夏枯草等内服,治疗广泛性寻常疣2例,均治愈[上海医药,1985(1)43]。

2.治疗溃疡型颈淋巴结结核  以紫贝齿散为主外治溃疡型颈淋巴结结核。若创面较深或有窦道,脓性分泌物多,有腥臭味时选用紫贝齿散I号(紫贝齿粉20g,红升片30g,黄连10g,梅片3g,麝香0.18g共研为极细末);若脓性分泌物减少或脓液变稀,腥臭味基本消失时用紫贝齿散II号(紫贝齿粉20g黄连10g梅片1.5g红升片3g麝香0.15g共研为极细末)。创面肉芽开始红活时改用生肌散。共治疗100例,有效率100%[四川中医199614(8)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