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母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珍珠母(《海药本草)

珍珠母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的贝壳。蚌壳全国各地江河湖泊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水域;贝壳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沿海海域。全年均可捕捉采集,去肉,洗净,晒干,刮去外层黑皮。药材性状:气微腥,味淡。以片大、色白、有珠光、麻松不碎者为佳。打碎生用或锻用。炮制品有煅珍珠母。

【历史】本品始载于《海药本草》,因其可产珍珠而得名。此外还有珠母、珠牡(《图经本草》),明珠母(《中药志》)等名,均与正名同义。

本品在古本草中稀有记述,直至近代才对其功用主治有较为详尽的描述。《中国药学大辞典》言本品“滋肝阴,清肝火,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膜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饮片新参》进一步归纳为“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吉林中草药》又作补充,言其能“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目前,对本品功效、主治的认识又有所深入,应用亦更广泛。

【性能】咸,寒。主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安神定惊。

【应用】

一、肝阳上亢证

珍珠母咸寒沉降,功似石决明,有平肝潜阳、清泄肝火、兼益肝阴之功,对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证恰当此用,常与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之品同用。如《医醇賸义》甲乙归藏汤,以本品配伍白芍、生地黄、龙齿等,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头胀且痛,烦劳诱发,怒则加重者。《常用中草药图谱》载方以珍珠母配女贞子、旱莲草共用,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鸣者。《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辛芷六味汤以珍珠母配细辛、白芷、熟地黄等,用治血管神经性头痛属肝阳上亢之证者。

珍珠母重镇沉降,配伍相应药物亦可用于其他原因所致之头痛眩晕,如醒脑活血汤以珍珠母配川芎、桃仁、赤芍等,治脑外伤后头痛、眩晕综合征效佳[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9,(3):20]。《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之复方泽泻汤,则以本品配泽泻、生白术、钩藤等,治耳源性眩晕有效。

二、目疾

珍珠母性味咸寒,主归肝经,既清肝火,又略益肝阴,为清肝明目要药,常用于目赤肿痛、肝虚目暗、目生翳障等症。肝热上攻,目赤肿痛,羞明畏光,目生翳障,应配伍清肝明目退翳之品,常与菊花、木贼、夏枯草等共用。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肾阴虚,视物昏花,甚则暴盲,每与养肝明目之品共用,可配伍枸杞子、女贞子、黑芝麻等药。临床报道,治肝肾精血不足,视物昏渺,以明珠饮(珍珠母配白芍、何首乌、沙苑子等)效佳[新医药学杂志,1979,:32]。《吉林中草药》以珍珠母配苍术、人参治肝虚目昏、视物模糊、夜盲等症。消障I号以珍珠母配石决明、白蒺藜、石斛等,治肝肾阴亏之圆翳内障、视物不清、头晕耳鸣等有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4):26]。复明眼药水(昆布配珍珠母)滴眼,可软坚化结、退翳明目,治圆翳内障有效[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85,(4):255]。

三、惊悸失眠

珍珠母入心、肝二经,性味咸寒,质重去怯,故有清心肝火热、安神定惊之效,堪为应用。常与其他镇惊安神药同用,如朱砂、龙骨、琥珀等。若兼心肝火盛,则须与清心泻火宁神之品同用,可配伍与黄连、栀子等药。体质素虚,心胆俱怯,暴受惊骇,终日惕惕,虚烦不寐,心悸多梦或阴血不足,肝阳偏亢,神志不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者,应以珍珠母配伍滋阴养血、镇心安神之品,如与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等药同用。《常用中草药图谱》载方治心悸失眠,以珍珠母与远志、酸枣仁、炙甘草共用。《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以本品配三棱、莪术、柴胡等舒郁平肝、宁心安神,治顽固性失眠效佳。现代临床报道,珍珠母眠安汤(重用珍珠母,配伍酸枣仁、白芍、丹参、郁金、五味子等)治疗失眠58例,1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1.38%[新中医,2003,35(7):54]。

四、癫狂惊痫

珍珠母性味咸寒,入肝、心二经,既清心肝火热,又可重镇坠痰、安神定惊。《饮片新参》云其“定惊痫”。《中国药学大辞典》言本品“滋肝阴,清肝火,治癫狂惊痫,……小儿惊搐发痉”;又言:“此物兼入心、肝两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肝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火扰心,则为癫狂;或肝经热盛,易动肝风,风痰上扰,蒙闭清窍,则为惊痫。症虽不同,痰火则一。故本品可用于癫狂惊痫、惊风抽搐,应与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品共用,常配龙骨、龙胆、栀子、钩藤、僵蚕、全蝎等药物。现代临床常以本品用于癫狂治疗,如清心折火汤以之配黄连、桅子、石菖蒲泻火镇狂、开窍醒脑,用治狂证有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1):47];二龙三甲汤以珍珠母配石决明、龙骨、龙胆草等治癫狂效佳[陕西中医,1985,(12):539]。治癫痫频作,用止痫片(珍珠母配全蝎、天南星、钩藤等)平肝息风、止痉定痫,对控制发作有效[河北医药,1981,(1):10]。

五、出血

血分郁热,迫血妄行,上逆可为吐血、衄血,下泄可为崩中漏下。珍珠母入心肝血分,性寒可清热,各种出血属血热者可选用本品,可与凉血止血之品共用,如生地黄、侧柏叶、槐花等。

六、湿疮瘙痒

珍珠母研细粉外用有燥湿收敛之功,可用于湿疮瘙痒,溃疡久不收口,口疮等。治疮毒脓腐将尽者,可以珍珠母配炉甘石、血竭、煅石膏等共末掺患处,可生肌敛疮。治水火烫伤可以本品煅用,研粉,麻油调涂患处。临床报道,用珍珠母方(珍珠母粉20g,冰片2g,共研细末)治疗过敏性皮炎,效果较好[中国民间疗法,2002,10(5):26]。

  此外,本品锻后研细末吞服,可治胃酸过多及消化系统溃疡。

【用法用量】15~30g,宜先煎;入丸、散剂每次1~3g。外用适量,研粉外敷或水飞极细粉点眼。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按语】

一、关于珍珠母炮制品的讨论

珍珠母锻后总氨基酸含量下降,临床上用于肝阳上亢证以生用为宜。火煅后钙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定惊、止血作用增强。

在珍珠母炮制工艺方面,目前,珍珠贝壳表层角质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10%工业用烧碱浸洗)。实验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对碳酸钙及含氮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对碳酸钙含量的影响不大,化学法含氮量明显低于物理法。由此看来,化学法虽能减轻劳动强度,但可使部分氨基酸流失。又对珍珠母生品、烘烤品、煅酥品、锻透品几种不同炮制方法药材中的碳酸钙含量、总氮含量及煎出物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煅酥与锻透品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而总氮含量却降低,烘烤品总氮含量较锻制品高2倍。又有研究表明,碳酸钙不是珍珠母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其所含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与疗效关系密切,故建议珍珠母的炮制以烘烤法为宜,贝壳表层角质处理以物理法为佳。

二、关于蚌粉的应用

《中药大辞典》同出珍珠母与蚌粉两条,且药物基源大体相同。古本草关于蚌粉的记述较早,陈藏器即言:“生江汉渠渎间,老蚌含珠,壳堪为粉”,并对其应用已有记述,言其“治反胃,心胸痰饮,用米饮服”(《本草纲目》)。后世应用亦较广泛,《日华子本草》言其“主治诸疳,止痢并呕逆,醋调,涂痈肿。”《本草纲目》又言:“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搽阴疮湿疮痴痒。”但现代本草著作较少收载,应用也不甚普遍。珍珠母、蚌粉同为蚌壳所制,且在古本草中稀见两者同时记载,两者在古代是否为同物异名,待进一步考证。从历代对珍珠母及蚌粉功效及应用的记述来看,两者有相似之处,而蚌粉的应用更加广泛。为丰富和扩大珍珠母的应用范围,古本草中有关蚌粉应用的记述可作参考。

三、关于珍珠母的用药习惯

全国各地对珍珠母的用药习惯不同,南方沿海地区多用所产贝壳,内陆及北方多用淡水蚌壳。有时来自加工纽扣的下脚料亦作药用,但均以壳松有光泽为标准。上海、江苏一带应用的珍珠母有为贝壳的珍珠层。这些用药习惯的差异对疗效有怎样的影响,尚待研究。

四、关于珍珠母的名与实

本品始载于《海药本草》,其后的本草也时有记载,但未作药用,多是为了说明珍珠之来源。直至近代《中国药学大辞典》始有功用记述,随之应用渐广。在古方中偶可见珍珠母之名,如《普济本事方》之珍珠母丸,但该方实以珍珠入药,而非今之珍珠母。故对古方中之珍珠母应详考其名与实。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本品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0.34%;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氧化物,并含多种氨基酸及磷脂酰乙醇胺、半乳糖神经酰胺、羟基脂肪酸、蜗壳朊等成分。

二、 药理作用

珍珠层粉角质蛋白水解液对实验性白内障有对抗作用。珍珠层注射液对晶状体混浊有治疗作用。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肝细胞损害减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加快。能减少胃酸分泌及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对皮肤溃疡愈合有促进作用。珍珠层粉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可增加常压耐缺氧能力。珍珠层的盐酸或硫酸水解产物均可抑制肠管收缩,并有抗过敏性休克作用,对子宫的过敏性收缩有抑制倾向。珍珠母口服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过氧化脂质。临床观察表明,服用珍珠层粉有明显增强记忆,改善失眠多梦、耳鸣、瘀乏等作用,增强和改善免疫功能。毒性试验表明本品多种途径给药均未见明显毒性。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角膜白斑   用珍珠层粉眼膏(珍珠层粉20g,医用眼基质80g,制眼膏)涂结膜囊,每天1~2次,涂后作热敷或蒸汽熏浴30分钟,4周为1个疗程;同时服珍珠层粉片,每次1.5g,每天3次。上法共治角膜白斑28例32只眼,有效21只眼[山西医药杂志,1982,(6):12]。

2. 治疗角膜瘢痕   用珍珠消蒙灵眼膏(珍珠层粉20g、冰片3g、硼砂2g、医用眼基质75g,制眼膏),每天涂眼1~2次,或临睡前涂。共治角膜瘢痕17只眼,有效13只眼,有效率为76.47%[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86,(1):9]。

3. 治疗压疮   用珍珠母油膏(珍珠母、茶油)涂于压疮疮面,覆盖无菌纱布,每天换药2~3次,每2小时翻身1次,尽量避免溃疡面受压。治疗21例溃疡期压疮患者(共28处),愈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效果明显[护理学杂志,2000,15(12):736]。

4. 治疗黄褐斑   用自制珍珠母祛斑合剂(珍珠母、浙贝母、赤芍、夏枯草、茵陈、红花、白芍、丝瓜络、鸡血藤等),每次50ml,1日2次,温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黄褐斑110例,尤对肝郁脾虚血瘀所致的黄褐斑疗效显著,总有效率66.73%[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9):5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