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石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磁石(《神农本草经)

 

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Fe304)。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等地。随时可采采得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入药。击碎生用或醋淬研细用。气微,味淡。以铁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杂质少者为佳。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易发生氧化,磁性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影响疗效。应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保持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可逐渐恢复磁性。

【历史】磁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慈石。《本草纲目》:“藏器日:‘慈石取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慈石。”本品药用部分为矿石,后从“石”作“磁”名磁石。其余磁君(《吴普本草》)、吸铁石(《乾坤密韫》)、吸针石(《本草纲目》)、摄石(《药物出产辨》)、戏铁石(《中药志》)皆由此吸铁之性而名。另有玄石(《神农本草经》),处石(《名医别录》),灵磁石、活慈石(《外科大成》)等名称。

《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痏,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名医别录》言磁石“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后世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和补充,《药性论》云磁石可“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日华子本草》则日:“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明代《本草纲目》云:“明目聪耳,止金疮血。”《本草经疏》日:“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玉楸药解》增“治阳痿,脱肛,……肿毒,敛汗止血”诸项应用;《本草求原》以之“治瞳神散大及内障”;《本草便读》认为可“纳气平喘”。综上可见,古人对磁石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有些功效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被淡忘而湮灭。结合古今对磁石的认识,大致可以明了其功用的古今延续和发展。今日磁石有安神、平肝、聪耳、明目、平喘之功,其中安神、平肝应始自《神农本草经》“除烦”。《名医别录》则“除烦”、治“小儿惊痫”,突出了对肝病症状的作用。《本草经疏》认为小儿惊痫乃“心气怯”,提出“重可去怯”,明确了磁石镇心去怯以治小儿惊痫的作用机制,表明磁石是镇心以平肝。《本草从新》言其“治恐怯怔忡”将磁石安神主治明确化。关于磁石“平肝”功效的提出,实自《本草汇言》,其日:“肾为水藏,磁石色黑而法水,故能养肾而强骨益血,镇重以象金,故能平肝而主风湿痛痹善通肢节者也,如古方之治耳聋,明目昏。安惊痛,消鼠痿痈肿、亦莫非肝肾虚火之为胜耳,此药色黑味咸,体重而降,有润下以制阳光之意。”“聪耳”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从古至今得以沿用和继承“明目”始自《日华子本草》“治目昏”,也得到后世的认可。至清代《本草便读》提出磁石“纳气平喘”,磁石的功效已经完备。回顾历史上对磁石的认识和应用,不难发现有些功用虽为历代本草家所承袭,但已少用,如《神农本草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痛”即是如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今药物的应用是扬弃的过程。

【性能】咸,寒。主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

一、 心悸、失眠

“磁质重,重镇怯”(《本草求真》),归心经,故能镇心安神,广泛用于各种心神不宁病症。性寒清热,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入肝平肝潜阳。又能清心、滋水、平肝,故尤宜于心肾阴虚、肝阳上亢、心神被扰而不安者。治阴虚阳亢所致心悸、失眠、烦躁不安,可配朱砂共用,如《千金要方》磁朱丸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可与酸枣仁、柏子仁、麦冬等配伍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可与党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治痰浊扰心、失眠、心悸,可与远志、石菖蒲、法半夏等配伍。

二、 眩晕、头痛

磁石“镇重以象金,故能平肝”(《本草汇言》),故常用于治疗素体阳盛,或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致头晕目眩、头痛且胀等症。常与天麻、生地黄、白芍等配伍,如《医醇賸义》滋生清阳汤。现代临床常取磁石平肝潜阳之功治疗眩晕症如平眩汤以磁石与天麻、泽泻、代赭石等相伍,治耳源性眩晕症效隹[新中医,1991(3)31]。

三、 惊痫抽搐

本品“色黑味咸,体重而降,有润下以制阳光之意”(《本草汇言》)。归心、肝经,镇心以宁神、平肝以止痉,故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治小儿惊痫,可单用,如《圣济总录》单用磁石水煎服或以本品配伍羚羊角、钩藤、胆南星、天竺黄等,如《外台秘要》紫雪。据报道加味磁朱丸(磁石、朱砂、赭石、琥珀、三七)治创伤后癫痫发作有效[中医杂志,1986(5)56]。

四、 耳目失聪

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若肝肾阴虚,则浮阳上扰;阴精亏损,无以奉养耳目,均可出现耳鸣、耳聋、目昏、视物模糊等症。“慈者法水,色黑入肾,故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本草纲目》),故“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本草衍义》)。

1.耳鸣、耳聋   《本草经解》:“肾开窍于耳,肾火上升则聋,慈石气寒,可以镇火。所以主耳聋也。”故本品善通耳窍,为虚实耳鸣耳聋要药。治耳卒聋闭,可单味外用。如《仁斋直指方》磁石半钱人病耳,铁砂末人不病耳,自然通透。治肾虚久患耳聋,可单用磁石研末,水淘去赤汁加猪肾1对,同水煮,去石与肾,加葱、姜、豉、椒作羹服,如《太平圣惠方》磁石肾羹或同木通、石菖蒲浸酒服,如《圣济总录》磁石酒;或与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同用,如《广温热论》耳聋左慈丸。治上盛下虚、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者,可以磁石配木香、附子、山茱萸等温肾阳、息内风,如《重订严氏济生方》沉香磁石丸。治耳中肿痛,属实者,以蓖麻仁21粒、皂荚5分、地龙2条、全蝎2个、远志2钱、磁石2钱、乳香2钱、元寸1分,熔黄蜡为丸,塞耳中,如《霉疮证治》磁石丸。现代报道用益肾聪耳汤(磁石配肉苁蓉、骨碎补、潼蒺藜等)补肾益精、填髓聪耳,治肾亏耳鸣、耳聋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83(3)111]用耳聋方(磁石配葛根、川芎、石菖蒲等)治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中医杂志,198425(1)43]以磁石、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为基本方治感音神经性耳聋有效[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217(1)12]用解毒闻声汤(磁石、黑豆、石菖蒲、路路通、菊花等)治疗药物中毒性耳聋有效[陕西中医,19845(1)6]。

2.目疾  磁石可“明目”(《本草纲目》)、“治目昏”(《日华子本草》),常用于治疗目暗、视物模糊。可与光明砂、神曲为丸服,如《千金要方》神曲丸亦可同石菖蒲、黄芪、肉苁蓉等相伍,如《卫生家宝方》磁石丸。现代有用磁朱丸,或合地黄、枸杞子、菊花等治疗白内障及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可防止白内障进一步恶化和视力进一步减退。一部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服磁朱丸后视力有所改善,但晶状体混浊无明显减退[中华眼科杂志19571]。

五、 虚喘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肺气上逆而为喘,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磁石能“能引肺气入肾”(《本草分经》),而“纳气平喘”(《本草便读》),故常用于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治肾阴不足虚喘,可配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经验方》磁石六味丸。治肾阳不足、虚劳少气,以之配阳起石、白石英、菟丝子、熟地、石斛、五味子、栝楼根、防风、巴戟、桂心、人参、蛇床子,如《太平圣惠方》磁石丸。现代临床报道,用磁石、紫石英、沉香、补骨脂等为基本方,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气急而喘属肾阳不足者有效[北京中医,19871)8]。

六、 疮肿

磁石咸可软坚,寒能清热,可“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名医别录》),又“止金疮血”(《本草纲目》)。临床多外用。治疔肿,《古今录验方》用磁石研粉,碱、醋和封之。治诸般肿毒,《乾坤秘韫》以磁石、金银花藤、黄丹、麻油熬膏,外贴患处。治金疮出血瘀痛,《千金翼方》以磁石研末敷之。

七、内脏脱垂

治大肠脱肛,《仁斋直指方》用磁石火煅醋淬7次为末服。治金疮肠出,《刘涓子鬼遗方》用磁石、滑石等份为末服。里急后重,治子宫不收、痛不可忍,用磁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40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漫)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为末,如《本草纲目》磁石丸。

【用法用量】10~30g或入丸、散剂,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1. 药性咸寒,脾胃虚弱者慎服。

2. 金石之品,吞服不易消化,如入丸、散剂,不可多服久用。

【按语】

一、关于磁石性能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谓磁石“味辛”、“寒”。《名医别录》增加“咸”味,并认为“无毒”。由此以降至今,咸味、寒性几成历代医家的共识。从《神农本草经》用本品“除热”,《名医别录》用其“除烦”、“消痈肿”、治“喉痛”、疗“小儿惊痫”,以及《日华子本草》用其“除烦躁,消肿毒等”,可见磁石主治热证、肿痛,与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软坚有关。《神农本草经》磁石药性咸、寒确在情理之中。

辛味为《神农本草经》所载,辛味与《神农本草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痏”的应用相吻合。这一认识影响深远,后世《开宝本草》、《本草经疏》、《药性解》、《本经逢原》、《本草崇原》、《本草求真》、《得配本草》、《本草经解》、《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草新编》、《本草分经》等多遵此论。但从《名医别录》开启“补肾”说,《神农本草经》辛味,和主周痹,多是有其论,而少其用,故辛味现已淡出磁石药性。历代医药学家也有认为磁石味“苦”、或“涩”、或“甘”,性“温”或“平”者,但往往应和者寡,所以至今磁石仍以咸寒为主要性味。

《神农本草经》没有明确提出磁石的归经,但从其“主周痹”、治“耳聋”等应用可以看出与肝、肾相关。《名医别录》明确提出“养肾脏”,强化了磁石对肾的作用。《本草纲目》明确提出“慈者法水,色黑入肾”,《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兼入足厥阴经”,《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至少在清代已经形成磁石归肾、肝、肺经的认识。虽然磁石能治虚喘,但是“引肺气入肾(《本草分经》)而治之,故归肺经也从磁石的药性内容中淡出。从《神农本草经》“除烦”,到《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磁石对心经的治疗作用历久未衰而且逐渐明确,尤其是近代,因此增加了归心经。目前磁石的归经主要为心、肝、肾经。

一般而言,药物的功效与其性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磁石咸寒是由《神农本草经》提出的,而且得到后世的继承。但在解读磁石药性与功用时,历代医药学家却更注重形色、归经。如《本草经疏》磁石“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归元而痛自止也。磁石能入肾,养肾脏。肾主骨,故能强骨。肾藏精,故能益精。肾开窍于耳,故能疗耳聋。肾主施泄。久秘固而精气盈溢、故能令人有子。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又“诸石药皆有毒,且不宜久服,独磁石性其冲和,无猛桿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大都渍酒,优于丸、散,石性体重故尔。”又如《本草求真》:“磁石味辛而咸,微寒无毒,得冲和之气,能入肾镇阴使阴气龙火不得上升。故《千金》磁朱丸用此以治耳鸣嘈嘈,耳属肾窍。肾虚瞳神散大,瞳人属肾。谓有磁以镇养真精,使神不得外移。”《本经疏证》:“盖磁石者,以质而论,则取其有毛之石,石中有孔,为重坠下降,自肺及肾也以色而论,则取其石色黑,孔中黄赤而独无青,为有降无升也,自肺及肾。”《本草新编》:“磁石能治喉痛者,以喉乃足少阳、少阴二经之虚火上冲也。磁石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易归原矣。火归于下,而上痛自失。夫肾乃至阴寒水之脏,磁石色黑而入水,故能益肾而坚骨,生精而开窍,闭气而固泄也。”综述可见,古人是从磁石色黑入肾、味咸入肾、质重镇降来认识磁石治疗耳聋耳鸣、目昏、气喘等多种作用。显而易见,其中忽略了磁石寒性的作用。事实上,在治疗心神不宁、肝阳上亢、耳聋耳鸣、目疾、虚喘诸病症中,都不宜忽略寒性的客观存在,把磁石作为清镇、清降之品使用可能更为妥当。

二、关于磁石生用与煅用的讨论

《本草经集注》载磁石“今南方亦有,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为佳,可见古代是以能否有磁性及磁力大小为评价磁石优劣的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也有“具磁性”的要求。这就是用药中的生磁石,或称活磁石、灵磁石。最早在《吴普本草》已经有“火煅醋淬八九次”的磁石炮制品。这是目前仍然在使用的磁石炮制品,通常称煅磁石。一般认为,生磁石质重沉降,镇惊纳气的功效较好煅磁石经醋淬后质地松脆,其味较酸,长于入肝,平肝潜阳功胜。

现代研究认为,磁石经火煅醋淬后由氧化铁变为醋酸铁,能增强其溶解度具有补血和镇静中枢神经的作用,而且降低有害元素的含量,降低毒性。也有研究比较了生、煅磁石的药理作用,发现在催眠、镇痛方面煅磁石优于生磁石在镇惊、抗炎、止血方面生磁石优于煅磁石。临床可根据需要酌情选用不同炮制品。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主含四氧化三铁,其中氧化亚铁31%、三氧化二铁69%。尚含砷、锰、铬、镉、钴、铜、镍、铅、锌、钛和钡等微量元素及钙、氧化硅等。少数变种含氧化镁达10%氧化铝达15%。

二、 药理作用

磁石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与异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延长潜伏期的作用。有一定的催眠、抗炎、止血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血管性头痛   将磁石破碎为1cmx1cm大小的块状,于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以胶布固定。头痛偏左者取右侧穴位,右侧取左。以5天为1个疗程,5天内头痛消失者可停止治疗5天内头痛未彻底消失者间隔2天后再治疗5天内无效者则终止治疗。治疗100例,治愈59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21例、2个疗程34例、3个疗程4例;好转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陕西中医,1994,(3)127]。

2. 治疗幻听   口服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每次6~10g每天1~2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幻听症7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7)40]。

磁石枕可治疗严重顽固性幻听。磁石枕放置在床头侧,供患者卧床休息及睡眠时枕用。枕芯侧朝上,不可将枕头倒置,以免影响磁感应强度。每日枕用时间无特殊规定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218枕用磁石枕,同时口服人组前服用的原抗精神病药,其剂量按常规经验用法,不做特殊限制,以免影响盲法实施对照组218例:枕用与磁石枕外相同的、由院内制作的、内容为荞麦皮的枕头,同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其药物种类及剂量可由医生按病情选药及按常规递增剂量,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使抗精神病药物发挥出最佳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64例,有效5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17%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33例,无效152例,总有效率为30.28%[中国临床康复2002,(11)1588]

3. 治疗白内障   磁珠丸(磁石、朱砂,用神曲糊为丸)内服治疗41人,共72只眼,结果视力有增进者为55.6%,其中对老年性白内障效果最好[中华眼科杂志,1957(11)1]。

4. 治疗肝炎    用磁石粉45g、茵陈24g、龙胆草9g、大黄9g水煎服,每天1剂,治黄疸型肝炎有效[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98]。

5. 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煅磁石60g煎煮1小时,煎取500ml以上当茶喝并吞服清宁丸6gl2次,1个月为1个疗程,无效再进行第2个疗程。腹泻患者暂停用清宁丸(清宁丸:由大黄、绿豆、车前草、白术、厚朴、黑豆、大麦等14味中药组成)。无论何种证型均适用此法。43例病例中服药最多的3个疗程,最短的15天即见效。治愈12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中国中药杂志,1995(5)309]。

6. 治疗牙痛    以细辛1.2g煎水冲服磁石末3g噙患处,每天2次,治疗牙痛,疗效满意[成都市中医验方秘方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5945]。

7. 治疗阳痿   取磁石2500g,研细,白酒1500ml浸泡1个月,每天服3次,治疗阳痿、早泄有效[中国民间小单方.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6102]。

8. 治疗产后尿潴留   用磁石、商陆各5g,麝香0.1g制成逐水散外敷肚脐及关元穴上,盖以纱布,治产后尿潴留,一般数小时可以见效[浙江中医药杂志,198318(11)494]。

9. 治疗瘰疬    将磁石砸碎与等量黑芝麻(炒)均研细末,食醋调糊,贴敷患处,厚度约0.3cm上盖油纸、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23次,治瘰疬有效[陕西中医,19834(4)23]。

10. 缓解痔瘘术后肛门疼痛   磁石100g、生大黄30g,煎汤坐浴,每日2~3次,其止痛消炎作用颇著,疼痛常可2日轻、3日止[江苏中医,1993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