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味子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五味子(《神农本草经》)

 

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北五味子为传统的正品药材,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品质较差,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野生或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枝,晒干。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rn。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均以粒大、肉质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炮制品有生五味子、醋五味子。

【历史】五味子首载于《尔雅》,云“寐,室藉。注五味也。”五味子因果实具五味得名,《抱朴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唐·《新修本草》谓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则为果实,故名五味子。其异名还有会及、玄及(《名医别录》),五梅子(《辽宁主要药材》)等。

《神农本草经》谓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名医别录》增入“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药性论》补入“能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诸虚劳,令人体悦泽,除热气”。《日华子本草》谓其“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癣,贲豚,冷气,消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金元时期的医家则明确提出本品有敛肺、补肾、生津之功效。如李杲提出本品“收肺气”,“治嗽以之为君”,“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本草纲目》)。汪机则明确提出本品“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本草纲目》)。《本草备要》总结五味子“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消水肿,解酒毒,收耗散之气,瞳气散大”。至此,五味子的功用认识趋于完善。现代对五味子的研究更为深入,应用更为广泛。

【性能】酸、甘,温。主归肺、心、肾经。

【功效】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

【应用】

一、气虚津伤

五味子酸甘,既能益气,又能生津。气津两虚,而见倦怠乏力、短气心悸、口渴自汗等症,常与人参、麦冬配伍,以增强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力,即《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若夏暑耗伤气津、困乏无力、无气以动者,可与黄芪、人参、麦冬、黄柏配伍,益气生津、清热(《本草品汇精要》);或与藿香、孩儿参、麦冬等药配伍,益气生津、消暑。若气虚不能生津所致消渴者,可与黄芪、生地、麦冬、天花粉配伍,益气生津止渴,如《普济本事方》黄芪汤。

二、 虚喘久咳

五味子既能补气益肺肾,又能敛肺止嗽定喘。若肺虚久咳者,常与人参、黄芪、紫菀配伍,益气敛肺止咳,如《永类钤方》补肺汤。若肺肾两虚、喘咳不止、气短乏力者,配伍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品,补益肺肾、纳气平喘,如《张氏医通》七味都气丸。若寒饮喘咳、反复发作、肺气耗伤者,常与干姜、细辛、茯苓、配伍,温肺化饮,如《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若内有寒饮、外感风寒而致咳喘者,常与干姜、麻黄、细辛等药配伍,温肺化饮、外散风寒,如《伤寒论》小青龙汤。

三、 自汗、盗汗

五味子味酸甘,既能益气生津,又能收敛止汗,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均可配伍应用。若气虚自汗出、动者尤盛者,配伍炙甘草、党参、麻黄根等药益气固表止汗,如敛汗固表汤[广西中医药,19856)16]。若阴虚盗汗者,与熟地黄、山茱萸、麦冬配伍,如《医级》麦味地黄丸或配伍山茱萸肉、五倍子、牡蛎,养阴敛汗,即双五萸肉汤[浙江中医药杂志,1987,(10)451]。亦可用本品配伍麻黄根、牡蛎、霜桑叶内服或粉扑用,治疗自汗、盗汗,也有一定疗效。

四、 遗精、滑精

五味子善于补肾涩精,常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滑精,单用同蜜熬膏服用即效;或与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车前子配伍,即《医学门》五子衍宗丸。若肾阴亏虚、遗精者,配伍熟地、女贞、枸杞子等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若肾阴不足、肾阳不固、梦遗滑精、腰腿酸软者,配伍人参、鹿茸、补骨脂等药。若肾阳虚衰、阳痿、遗精者,配伍桑螵蛸、附子、龙骨等药,如《世医得效方》桑螵蛸丸。若脾肾两虚、遗精滑精者,配伍菟丝子、茯苓、莲子肉、山药健脾补肾固精,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菟丸。

五、 久泻不止

五味子既能补益脾肾,又能涩肠止泻。若脾肾虚寒、五更泄泻,常与补骨脂、肉豆蔻合用,益气补肾、涩肠止泻,即《校注妇人良方》四神丸。若中气虚衰、久泻脱肛者,配伍黄芪、白术、升麻、诃子等药,益气升阳、涩肠止泻,如《百病良方》益气升提汤。若脾胃虚寒、泻血不止者,可与白术、干姜、荆芥炭等药配伍,温中止泻、涩肠止血,如《百病百验效方集》治肠风方。

六、心悸、失眠、多梦

五味子能养心阴而宁心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悟失眠多梦者,单用五味子,制成糖浆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五味子糖浆;或与当归、地黄、酸枣仁等配伍应用,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者,配伍人参、熟地、远志等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养荣汤。

此外,五味子还具有止涎、缩尿、敛瞳的作用,可用于流涎、遗尿、瞳散的症状。若小儿脾虚流涎者,可与益智仁、诃子、甘草配伍,健脾止溢,如《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抑制唾液饮。若小儿肾虚遗尿者,与金櫻子、桑螵蛸、芡实等药配伍,补肾止遗,如《六十年行医经验谈》益肾固脬汤。若肾虚瞳散者,五味子有敛瞳明目之效。

【用法用量】2~6g。研末吞服,1~3g。亦入丸、散剂,也可做成酊剂、冲剂、片剂、糖浆剂服用。

【使用注意】

1. 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者忌服。

2. 五味子服用过量或使用不当可出现腹部不适,胃部烧灼、冷酸、胃痛,或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应停用。亦有用五味子而见眼睑、手背及胸腰等皮肤出现过敏性丘疹性荨麻疹的报道。若用五味子而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用抗过敏药治疗。

【按语】

一、关于五味子品种的讨论

在《尔雅》《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蜀本草》《图经本草》中均有对五味子的植物形态、产地的描述。汤固华等对其做了考证,认为均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中药材,1989,(4)45]。至明,李时珍才明确提出五味子有南、北之分,《本草纲目》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同时代医家汪机则提出“五味治喘咳,须分南北,生津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现代研究表明,南五味子的镇咳作用确高于北五味子,所以临床选用应分南北。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外枝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性。果肉柔软,内含种子1~2粒呈肾形。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研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南五味子药材与北五味子相似,唯果实较小,直径3~6mm外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肉薄应注意辨别。

五味子在不同地区有习用品多种,常见的有川五味子(冀梗五味子)、滇五味子、马边五味子(毛叶五味子)、鄂川五味子(毛脉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等。

二、关于五味子炮制品的讨论

五味子的炮制品历代记载有生品、炒制品、酒制品、醋制品等。生用咳嗽药,用作敛肺止咳炒熟用滋阴补虚酒制益肾固精,多用于肾虚遗精;醋制增强酸涩收敛之性,多用于咳嗽、遗精、泄泻。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炒制品的祛痰作用和镇咳作用减弱,酒制、醋制品的补益作用增强,醋制后酸收作用增加。

三、 关于五味子作为补气药的讨论

五味子具明显的酸味,一般视为酸温收涩药。但本品的补气作用明显,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明确提出本品“主益气”、“补不足”。《名医别录》谓本品“养五脏”,《药性论》谓其“补诸虚劳”,《本草纲目》则进一步总结本品“酸咸入肝而补肝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中宫益脾胃”。故五味子无疑具有良好的补气作用,益肺气、补肾气的同时,还能养心气、益脾气,且五味子的生津止渴、养心安神作用亦佳。因此,五味子作为补气药较收涩药更能体现其功效。

四、 关于五味子合理煎服法的讨论

早在《雷公炮炙论》中就载有五味子“凡用,以铜刀劈成两片。”《千金要方》谓“五味子,打碎。”《本草蒙筌》指出“五味子宜预捣碎,方投煎”。可见五味子捣碎入煎由来已久。

五味子因其具五味而得名。《新修本草》谓“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者五味具也”。五味皆具,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而五味子核质地坚韧,紧裹于果肉之中,倘若完整入煎,种核的滋味无法煎出,故入药宜捣碎。

现代研究,五味子果肉富含有机酸、维生素、糖类等,种子主要含挥发油、木脂素类物质等成分。五味子种核醇提取物有镇静、抗惊厥、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五味子种核所含挥发油、五味子素具镇咳作用;五味子素还有滋补强壮作用。可见,临床应用时捣碎入煎,才能充分发挥疗效。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五味子主要含有木脂素、三萜、倍半萜、有机酸、挥发油及多糖等成分。木脂素是五味子科植物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含有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素A)、五味子丙素、二鲸愈疮木脂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戊、五味子酚、五味子醋甲等;酚酸类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酸、奎尼酸、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五味子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β-没药烯氺-花柏烯。

二、 药理作用

五味子主要具有镇静,催眠,影响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抗衰老,抗氧化,抗缺氧,耐疲劳保护心肌,抗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促进免疫,抗肿瘤,增敏,抗突变,保护肝脏,抗肝纤维化,抗硅沉着病,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保护肾脏,促进生殖,抑菌,调整肠道菌群降血糖,降脂减肥镇痛等作用。

其中,五味子能够明显缩短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的催眠潜伏期,并延长催眠时间。五味子醇提物具有改善去卵巢小鼠记忆的能力,显著增加海马各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五味子水提液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具有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神经元DNA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少凋亡细胞数,增强bcl-2基因表达对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脑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五味子能够显著提高小鼠游泳和缺氧存活时间,并能显著降低游泳后血清乳酸的含量。五味子提取液具有抑制心肌收缩性能、减慢心率的作用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明显提高家兔血清和大脑皮质SOD活性,降低血清和大脑皮质MDA水平,减轻大脑皮质含水量,减轻脑水肿。五味子乙醇提取物能够明显提高小鼠吞噬指数,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提高小鼠脾脏与胸腺重量。五味子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H22肝癌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五味子丙酮提取物对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提取液诱导TA98、TA100回复突变具有抑制效应,具有抗突变作用。五味子水提液能够明显降低急性CC14中毒大鼠肝Integrina蛋白表达,促进大鼠肝Integrinα1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利于肝细胞膜的修复;五味子果实水煎液能显著降低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的含量给小鼠腹腔注射五味子浸膏能明显降低CC1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中氨基转移酶水平。五味子醇甲可抑制库普弗细胞(KC)分泌TNF-aIL-6、IL-8等细胞因子,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五味子乙素对二氧化硅所致大鼠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明显改善硅沉着病病理组织形态变化降低染矽大鼠肺系数,降低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能提高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够明显降低大鼠尿中乳酸脱氢酶LDH)/V-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尿蛋白含量、肾皮质中GSHMDA含量,能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五味子水煎剂具有促进精子发生的作用,增加睾丸重量,增加曲细精管直径增加光镜下生精细胞的层数及精子的数量。五味子粉对CC148合乙醇所致的肝硬化大鼠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具有调整作用。五味子油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MDA、胰高血糖素含量,提高SOD活性、胰岛素水平增高肌肉组织GLUT4mRNA的表达能够改善胰岛分泌细胞的形态结构,增加分泌细胞数目尤其是B细胞,细胞排列较规则、整齐,胞质分布均匀,肿胀细胞减少,空泡变性极少。五味子水煎液能够显著降低去卵巢肥胖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五味子多糖能够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明显减少扭体次数可显著降低甲醛所致疼痛行为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伤害性反应。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采用柴胡五味子汤(柴胡30~40g、五味子30~40g、羌活12g、川芎20g、白芷12g、白芍20g、细辛6g、僵蚕12g)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6例。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7天。结果痊愈88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40%[国医论坛,199712(6)31]。

2. 治疗顽固性慢性荨麻疹   用五味子方(五味子10~15g、黄芪30g、白术25g、防风15g、桂枝9g、白芍25g、甘草5g、生姜5g、大枣4枚)治疗顽固性慢性荨麻疹55例。用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15天。结果痊愈18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10%[中医杂志,198839(6)327]。

3. 治疗慢性下肢溃疡   采用自制五味子生肌象皮膏(五味子5~15g、象皮25g、乳香15g、没药15g、龙骨25g、血竭20g、生血余15g)治疗慢性下肢溃疡86例。用法为将以上药物碾成粗粉,以麻油调制后装瓶备用先彻底清除溃疡创面脓性分泌物及腐烂坏死组织,再将五味子生肌象皮膏均匀涂抹在溃疡创面上,后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结果治愈63例,其中2周内治愈14例、4周内治愈26例、6周以上治愈23例好转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4%[中医外治杂志2009,18(1):62]。

4. 治疗慢性肝炎   五味子、灵芝、丹参、柴胡制成蜜丸,每次1丸,饭后30分钟顿服,30天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治疗慢性肝炎34例,结果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37%[陕西中医,1988106]。

5. 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取五味子750g加水20kg,煮沸,待凉后浸泡鲜红松枝4000g1周后滤过,滤液20kg加糖精10g,分装。每日服2~3次,每25~50mlJL童酌减,连服15天。治疗潜在型克山病45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吉林中医药19854)21]。

6. 治疗药物性便秘   采用五味子治疗42例精神病患者服用氯氮平所致的便秘。用法为将五味子10~15g开水浸泡10~15分钟,代茶饮用,每天4~6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效3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