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竹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玉竹(《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主产于湖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以湖南、河南产量最大,浙江新昌产者质最佳。野生或栽培。一般秋(或春)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气微,微甜,有黏性。以条长、肉肥、色黄白、光泽柔润者为佳。切厚片或段生用。

【历史】玉竹原名“葳蕤”,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萎蕤“释名”项下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根长多须,如冠缨下垂之矮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其叶光莹而象竹,其根多节,故有荧及玉竹、地节诸名。”别名有荧、委萎(《尔雅》),女萎(《神农本草经》),萎蕤(《名医别录》),葳参、玉术(《滇南本草》),萎香(《本草纲目》),山玉竹(《铁岭县志》),尾参(《湖南药物志》)等。

本品的历史悠久,早在《尔雅》中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釺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本草经集注》记载“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说明本品当时作为补虚延年之品,已广为使用。至唐代《药性论》概括其功用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这一时期,主要用本品治疗外感时疾寒热及虚损劳热之证,成为后世界定其性偏微寒的认识基础。宋代《日华子本草》补前人之未逮,谓其“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进一步明确了本品的滋润之性及补益心肺、除烦止渴的功效。明代《本草纲目》云“予每治虚劳寒热,店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虽然是重申《药性论》所言,但却从个人临证经验中肯定了本品是一味性能纯良、疗效卓著的滋补之品。其后,《本草正义》对其功用的记载更为明确,谓其“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现代临床应用本品,强调其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之功。而近年来,结合现代研究,其降血脂、强心、抗衰老之功亦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性能】甘,微寒。主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用】

一、肺阴虚证

本品味甘多汁入肺经,功能滋阴润燥,故可用于肺阴虚证的治疗。

1. 燥伤肺阴证   燥邪犯肺、阴津被伤可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以及口燥咽干等症。本品滋阴润燥之功颇佳,故常用于治此证,可与北沙参、麦冬、天花粉等滋阴润燥之品同用,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2. 阴虚咳嗽证   本品滋阴润肺,其性平而微寒,略兼退虚热之功,可用于阴虚久咳、阴虚劳嗽等证的治疗。治疗肺阴虚久咳,以本品与猪肉同煮服,如《湖南药物志》治虚咳方亦可与冰糖、粳米煮粥,如《粥谱》玉竹粥。阴伤重者,则可与沙参、麦冬、知母等滋阴润肺之品同用,以增强药力,如《章次公医案》参鹤汤。若兼痰热者,配伍清热化痰止咳之品,如《张氏医通》玉竹饮子,其与川贝、桔梗、紫菀等同用《蒲辅周医案》玉麦汤配麦冬、知母、天花粉以养阴润肺,配蛤粉、大青叶等清热化痰,共奏养阴润肺、清热化痰之功。若兼肺热壅盛症见咳喘胸闷、发热、唇干、舌红少津者,以之与麻黄、杏仁、石膏、竹叶等清泄肺热之品配伍,如《蒲辅周医疗经验》玉竹石甘汤。

阴虚劳嗽,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常以之与滋阴退热、化痰止咳药配伍。如《常见病单方验方选》百玉白及丸,其与百部、白及、黄精同用《医醇賸义》保肺济生丹,其与川贝、杏仁、瓜萎皮、天冬、麦冬等同用。

3. 阴虚外感   本品既甘润滋养阴液,又性平而偏寒,兼能退热,且养阴而不恋邪,在古代是最常用于治疗外感疾病的滋补药物。对素体阴虚,又外感风热,或感风寒,从热而化,而见身热、微恶风寒、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者,用之颇宜。因其本无透表散邪之力,故须与薄荷、白薇、淡豆豉、桔梗等疏散透热之品同用,如《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若兼喉间燥咳、干咳声哑明显者,《李聪甫医案》沙竹汤以之与南沙参、川贝、紫菀、枇杷叶等同用;寒邪袭肺、外寒内热、发热见无汗、头痛、胸闷、咽干者,宜与麻黄、杏仁、独活、石膏、白薇等同用,以外散风寒、内清里热,如《太平圣惠方》葳蕤散、《类证活人书》葳蕤汤。《圣济总录》治伤寒数日、余热不解、时发寒热,以之与柴胡、石膏、羚羊角等同用。

二、 胃阴虚证

本品为质润之品,入胃经,功能滋养胃阴而生津,宜用于外感热病或内生之热、伤及胃阴,而见饥不欲食、舌干口渴或消渴等证。

1. 燥热伤阴证   本品养阴益胃、微寒略兼清热之功,且无滋腻碍邪之弊,宜用于外感热病、燥热伤阴所致舌干口渴、饥不欲食、舌尖红少津者常与沙参、麦冬、生地等同用,共奏滋阴生津、清养胃阴之功,如《温病条辨》玉竹麦冬汤、益胃汤。亦可单用本品,如《外台秘要》以玉竹150g煎汁饮,治发热口干、小便短涩者。

2. 消渴证   消渴一证多由肺胃阴虚燥热所致。本品滋阴润燥、养胃生津,常用于治消渴之病,正如《本草正义》所谓“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常与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品同用,如《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降糖煎一号方、《医醇賸义》逢原饮。若脾胃气阴两虚者,以之与人参、白术、麦冬、百合、葛根等同用,以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如王文彦教授经验方扶脾消渴汤[中国中医药报,1992年9月4日,第3版]。

三、 高脂血症

局脂血症即高脂蛋白血症,指血中脂类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具有可靠的降血脂作用,因而现代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多用玉竹,且常以之与生山楂、制首乌、金櫻子等同用,共奏降血脂之功。如临床报道,用金樱子35g、玉竹20g、山楂15g煎汤浓缩为冲剂,制成“降脂饮”,治疗50例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发现有明显的降脂作用。上述两组在治疗后血脂下降率为胆固醇70.2%和74.5%β-脂蛋白84.2%和55.6%甘油三酯80.6%和37.5%[辽宁中医,1977,(2)18]。锦州市一院内科报道,用玉竹、党参各7.5g组成“参竹丸”,治疗50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者34例,占68%未完全恢复正常者8例,占26%。服药后头痛、头晕、心悸及气短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部分患者食欲增加、睡眠好转[锦医科技,1977(6)35]。另有报道,用降脂合剂(由制玉竹、制首乌、生山楂组成)水煎服,每次20ml连服2个月,56例甘油三酯增高者平均下降率为38.4%(P<0.001)42例兼胆固醇增高者平均下降率为22.3%(P<0.001)并有减肥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40157]。

此外,《神农本草经》言玉竹能“久服去面酐,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本草拾遗》言其“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可见玉竹在古代常被视为补虚强壮、延寿美颜的重要药物。如《腮仙神隐方》有服食玉竹法,以玉竹为丸服,有导脉气、强筋骨、去面皱美颜、久服延年益寿之效。《滇南本草》“主男妇诸虚方”,以之与丹参同用水煎服,主治男妇诸虚、肢酸体软、自汗盗汗。又,《名医别录》谓其主“目痛眦烂泪出”,本品亦可作眼科治疗目痛之用。如《圣济总录》甘露汤,以玉竹为主,配少量薄荷、生姜、蜜,共煎服,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卫生家宝方》外洗方,以之与赤芍、当归、黄连各等份,煎汤熏洗,治赤眼涩痛。

另,《神农本草经》云: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古方中有用玉竹治疗中风者,如《外台秘要》近效薏苡仁汤,以之配伍薏苡仁等,主治暴风手足瘫痪、语言謇涩者。《本草汇言》引姜士农《经验方》治中风暴热、筋脉拘挛、不能转动则重用玉竹,配伍黄芪、当归、胆南星、天麻等同用。《本草汇言》还用其治疗热痹、四肢风软无力,以之与防风、羌活、黄芪、枸杞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10~15g亦可熬膏或入丸、散剂。阴虚内热者宜生用热不甚者可蒸制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虽平和,但毕竟为滋阴润燥之品,故脾胃虚而有湿痰令滞者宜慎用。

【按语】

一、关于玉竹品种的讨论

除上述正品玉竹外,各地尚以下列同属植物的根茎及同科竹根七属植物的根茎作玉竹使用。

1.毛筒玉竹

2.热河黄精

3.小玉竹

4.康定玉竹

5.新疆黄精

6.深裂竹根七

7.长叶竹根七

以上品种的差异有待研究。

二、 关于玉竹药性的讨论

关于玉竹之药性,历来多谓其性平,如《神农本草经》载其“味甘,平”,《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均谓其性平。尚有少数本草谓其性微温者,如《滇南本草》载其“性平微温”。实际上从玉竹的主治功效来看,玉竹当为微寒之品。如《药性本草》云其“主时疾寒热,……去虚劳客热”,《本草纲目》云其“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显然,从这些主治病证分析,玉竹当为性偏寒凉之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记载其药性为“微寒”。

三、 关于玉竹“用代参、芪”之说的讨论

玉竹为补虚之品,为众家公认。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疰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玉竹“用代参、芪”之说即源于此。实际上,玉竹本为滋阴之品,又药性缓和而无滋腻碍邪之弊,且味甘柔润可食,若多服久服,自能滋养五脏阴血,而治虚劳诸证则其补益之功足见。正如《本草经疏》所谓:“其性本醇良,气味和缓故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故李时珍所谓“用代参、芪”,即当指此义,而并非指其补虚之力有如人参、黄芪,服之即能大补脾肺、益气救脱。正如汪昂《本草备要》所指出:“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

后世医家及现代中药学书籍中,仍有因李氏“用代参、”之说,而以玉竹补益之功与人参同力,实乃误解李氏之说,夸大玉竹补益之功,应予纠正。

四、关于玉竹治疗中风的讨论

玉竹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临床多用于肺胃阴虚之咳嗽少痰、口燥咽干及阴虚感冒等。近年来有临床报道重用玉竹治疗中风多例,获得满意效果。如治疗一男性中风患者,症见左侧肢体不遂、语言謇涩、左手麻木、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身倦乏力。曾服温胆汤、镇肝息风汤等中药,病情无好转,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自拟毓灵汤,重用玉竹60g配伍熟地、当归、天花粉、丹参、地龙等,水煎服。服药60剂,左侧肢体灵活,诸症消失。临床以该方化裁,只要辨证准确,治疗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多获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97,(2)55]。

事实上,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不能动摇”实际上包括中风病的肢体不遂。《本草新编》也日:“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并服,必无痿废之忧”。足见前人对玉竹治疗中风、肢体不遂之功早有认识。结合玉竹性能特点及现代临床经验,玉竹善治半身不遂,主要适用于阴虚及气阴两虚之中风。且用量宜大,一般用量30~60g最大可用至90g。至于其治疗中风的机制,有人推断可能是其含有清除脑内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的成分,尚须进一步研究。

除此之外,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已证实,玉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而目前已知,中风一病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玉竹对中风病的发生还具有十分积极的预防作用。

鉴于上述玉竹对中风病预防和治疗的良好作用,以及玉竹在此方面的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玉竹主要含多糖玉竹黏多糖、玉竹果聚糖A~D甾类成分黄精螺留醇P0aP0bP0c黄精呋甾醇苷等还含铃兰苦苷、铃兰苷等。

二、 药理作用

玉竹煎剂有降血脂、降血糖及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使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扩张,并有耐缺氧、强心作用。玉竹的黄酮类成分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延长生物寿命。此外,还能促进干扰素的生成有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改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心力衰竭   以玉竹2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5例,在服药后5~10日内心力衰竭得到控制,此5例均停用洋地黄制剂,仅配用氨茶碱及氢氯噻嗪[科技通讯,197811)26]。

2.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   肥玉竹500g,加水13碗,文火煎至3碗分多次1天服完,每日1剂。以此法治疗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用10剂,痊愈出院,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作者还曾用玉竹治疗其他阴虚型高血压,有独到之功[广东中医,196228]。

3. 治疗冠心病   用玉竹12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心血管疾患尤其是冠心病。持续服用,疗效更著(《防治心血管病的饮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