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善惊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38善惊

[概念]

善惊,是指遇事容易惊吓,或经常无故自觉惊慌,心中惕惕然不安的症状而言。

本症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灵枢.百病始生篇》又称为'喜惊'。

本症与'心悸'、'怔忡'颇为相似,但'惊悸'是阵发性心悸不宁,《证治汇补》:'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者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多呈持续性发作心悸不宁,《证治汇补》:'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故怔忡较惊悸为重,常是惊悸的发展。惊与悸虽同为阵发性心慌,但惊者胆小脆弱,每由见闻诱发,《类证治裁》'惊者,神气失守,由见闻夺气,而骇出暂时也';而悸则不然,亦应区分。本条主要讨论善惊,悸与怔忡则不属本条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心胆气虚善惊:气短乏力,语言低微,胆祛怕事,心慌易惊,少眠多梦,舌质淡,苔薄,脉弱。

阴血不足善惊:虚烦失眠,潮热盗汗,手足心热,遇事易惊,面色无华,舌红少苔,脉细。

痰火扰心善惊:心烦意乱,夜寐易惊,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心火旺盛善惊:面红目赤,口舌生疮,烦躁易惊,舌红脉数。

肝郁血虚善惊:胸胁胀满,情怀不舒,烦躁易怒,遇事易惊,面色爪甲苍白,舌苔薄,质暗或淡,脉细弱。

鉴别分析

心胆气虚善惊: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若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或思想无穷,梦寐不解,致胆气受损,心神不宁,触事易惊,发则坐卧不女,心慌怕事。《寿世保元》',惕然而惊…心下怯怯,如恐人捕,皆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医宗必读》:'愚按外有危险,触之而惊,心胆强者,不能为害,心胆怯者,触之易惊'。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兼见气短,自汗乏力,面色(左白右光)白,脉弱等心气不足及平素胆小怕事,遇事忧柔寡断等胆虚证候。治宜益气养心,化痰温胆,方选四君子汤、温胆汤。《血证论》云'胆气不壮,易发惊惕,桂枝龙骨牡蛎甘草汤主之'。

阴血不足善惊: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心神失守,易发惊骇,而心之虚,无不由于肾精之虚,阳统于阴,心本于肾,上下不安者由于下,此精血互根之理,《类证治裁》:'如三阴精血亏损,阴中之阳不足,而怔忡惊恐。'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兼见阴虚内热的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入夜口渴,及血虚失荣的面色无华,爪甲苍白等症,舌淡或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阴养血,安神宁心,方选归芍地黄汤。本证与心胆气虚易惊虽同属虚证,但一为阳气不足,一为阴血亏虚,临床表现明显不同,自易鉴别。

痰火扰心善惊:素体痰盛或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上扰,心神不安,遇事易惊。《红炉点雪》:'惊者……痰因火动。',本证与阴血不足易惊,虽均见热象,但虚实有别。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而兼性急多言,甚则躁狂,头昏头痛,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等实火挟痰证候。治宜清心豁痰,方选黄连温胆汤。

心火旺盛善惊:《素问.至真要大论》:'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惊病在心,多因心有实火,火盛血乱,神无所舍,而发生惊搐,以小儿为多见。本证与痰火扰心善惊,均有明显的热象,但痰火扰心以痰为主,舌苔必厚腻而黄;心火旺盛则以火为主,故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而兼见口舌生疮,口渴欲冷饮,舌苔薄黄。治宜清心泻火,方选泻心导赤散。

肝郁血虚善惊:肝郁不舒,化火灼津,肝血受损,则心血亦亏,致肝不藏魂,心不主神,神魂散乱,遇事易惊。《血证论》'血家病惊',《脉因症治》:'因血虚,肝主血,无血养则不盛,故易惊'。本症兴阴血不足善惊均可见面色爪甲苍白,脉细。其临床辩证要点是:兼见肝郁不舒,胸胁胀满,虚烦易怒,月经不调,苔薄舌色暗或淡,脉细弦,兴阴血不足善惊而表现阴虚内热等症不同。治宜养血疏肝,理气,宁神,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善惊一症临床较多见,引起善惊的病因病机也多种多样,除了上述论述外,古代医书还载有'阳明厥逆,……善惊'(《素问.厥论》);'诸水病者,卧则惊'(《素问.评热病论》);'二阳急为惊'(《素问.大奇论》)。这里未曾论及,临床需详加辨析,审证求因,采取适当的治法。

[文献别录]

《寿世保元》:',怔忡惊悸健忘三症,名异而病同'。

《素问.阳明脉解篇》:'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