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二郎神挥剑劈岭,将洪水聚在了天魏山上,洋汤神急忙伸手将池坝戳开五个洞口,避免了洪水溢坝,保住了下游人畜安全。 沿河人民感恩戴德,杀鸡宰羊,在堵起的池坝边遥空朝拜,时间一长,前来祭拜者深感不便。 有人提出为洋汤神修大庙塑金身,以志永远纪念。 这倡议很快得到乡民们的热烈响应,各乡各堡无论贫富,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物的捐物,有力的出力,在池边修建了一座“洋汤龙王庙”。 以木工手艺糊口的秋家爷爷夫妇,被洋汤神救苦救难的精神感动。 他们虽是外乡人,但听说修庙的消息,也搁下零碎活,赶到天巍山下,一心要为乡亲们的善举尽一点义务,他们承担了所有的木工活。 前来义务投工的前十乡、后五乡的群众,不怕风吹雨打,不到三五月工夫,大庙木架就立起来了,等待吉时再上中梁。 上梁前一天, 秋家爷摆上香案默默祈祷洋汤神保佑,并一再和徒弟们、 乡民头目们对上梁细节反复斟酌,以保万无一失。 大庙即将架设中梁,秋家爷既兴奋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带领的木工终于将洋汤龙王庙的大殿木架立在了群山之巅,担心的是大殿中梁高,架梁时有一定难度。 所以他夜里睡在床上,反复计划上梁程序,房架上去多少人,地面上多少人,用什么绳索,谁先谁后…… 不觉渐渐进入梦乡,恍惚间一位身长七尺,红袍黑脸,双目炯炯,五绺长须,魁伟英武的将军,对他说:“秋师费心了,你不必犯愁,明天上梁,有我在,保你顺利。上梁后你们夫妇到象嘴来见我。” 一觉醒来,梦中情景依稀可见,莫非是洋汤神给他托的梦,要真的是,那就太好了,可是又说上梁后到象嘴去见他,是什么意思呢? 一时想不出个答案来,迷迷瞪瞪中,那只给上梁预备的公鸡叫开鸣了,哦,吉时即刻到来!他骨碌爬起来,净身沐浴,开始准备上梁事宜。 篝火一堆堆燃起,照亮了整个天空,池水里也有一排排火光在扭动,在助威,整个中梁用红丝线缠绕,梁中间挂着一幅红绸布, 上书: “姜太公在此,上梁大吉!” 每根柱子上都贴满了对联,人们齐刷刷站在各个柱脚下注视着火光下的秋爷祭神,听候上梁的命令。 神听师爷口,木听匠人言。秋家爷站在香案前,时而跪拜,时而上香,严肃而虔诚。 香案上是纸花、红烛、发棵及圆仔三小碗,水果和五猪牛羊等五牲供品,还有木工的器具像墨斗、拐尺等。 秋家爷腰缠红绫带,开始“拜梁”,请众神、三界地主、五方神、鲁班师傅与梁神保佑上梁顺利。 请神之后,用朱笔点上“梁眼”,念“上梁文”,然后,由两位生肖属龙属虎的人,按左青龙、右白虎方位象征性地一举,一声:“姜太公在此,上梁大吉!起!” 众人齐声:“起!” 窗体底端红公鸡站在梁中央徐徐升空,骑在两边高架上的木工,稳稳地将中梁两头榫卯对准缓缓嵌人,成功了!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秋家爷高兴极了。 按照梦中那位将军嘱咐,秋家爷夫妇如约而至,他们在象嘴等待。 山青青,水悠悠,只是不见有人,心中当即发起虚来,正欲转身,忽见池水中央白浪滔天,霹雳一声巨响,波涛中飞起一条赤髯巨龙,伸角展爪,秋家二老吓得魂飞天外。 这时,人们正沉浸在大殿立架成功的喜悦中,都在夸秋家爷的手艺,猛然,水柱冲天而起,众人吓了一跳,这才发现秋家二老不在身边。 徒弟们、在场的乡亲们找遍了周围坡坡坎坎,都没有找见。 人们非常惊异,有的说,秋家爷、秋家阿婆原本就是神仙,有的说秋家二老被洋汤神度化为神了。 最终,人们认定,秋家爷和秋家阿婆离开凡间成仙了。 为了纪念秋家爷、秋家阿婆,人们在其升天的地方建庙立祠。 每逢大旱,只要在此取得一葫芦池水,必然普洒甘霖,无不应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