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资源多开发利用少——丹东“水文章” 雕琢正当时

 书洋康乐 2018-09-13

“丹东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可在发展水经济、传承水文化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远远不足,甚至是落后的。鸭绿江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咋就没有响当当的涉水品牌……这么好的资源,不做足做活水文章,愧对大自然啊!”9月5日,一位市民在看到丹东日报社全媒体主题新闻策划“看见丹东·第二季——丹东什么多什么少”相关报道后,给记者打来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

“青山绿水是丹东最大的优势和财富,作为资源型城市,丹东更应该在‘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同时,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把好水‘卖出’好价钱。”市民杨辉说,与其他城市相比,丹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确有逊色。

坐拥丰富水资源

9月6日,河口景区吸引了无数前来摘果品桃赏美景的游客。鸭绿江波光粼粼,码头边停靠着等待起航的游船,岸边绿树成荫,游客争相用手机和相机捕捉河口的水韵之美。“来丹东好多次了,每次都看不够!”年过六旬的沈阳游客于树伟边拍照边感慨道,“丹东的水释放着原生态的美,我都嫉妒大自然对你们太偏爱了!”

坐拥江、海、河、湖、泉的丹东,水资源丰富,傲人的资本不胜枚举:拥有两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近千条;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5倍、辽宁省的4.5倍;拥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泉水资源,且水质优良,居辽宁之首……2017年9月,丹东以“优秀等次”的成绩,通过省、国家水利部门的试点验收,成功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2017年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鸭绿江(丹东段)河流水质类别Ⅱ类,其主要支流爱河和蒲石河水质类别Ⅱ类,水质状况均为优;10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61项月测指标和109项年测指标均达标,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丹东水环境之所以始终“领跑”全省,除了天赋异禀,当然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多年来铁腕治水、管水、护水的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丹东成立了鸭绿江污染防治小组,一些污染企业搬迁或被关停。2005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城市污水集中收集截流管网。2008年,启动污水治理工程。2016年,取缔14户“十小”污染水环境企业。如今,“河长制”全面实施……丹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步履越走越坚实。

作为城市的灵魂,水构成了丹东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丹东人引以为傲的名片。

水韵之美需加力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内河是展示城市“颜值”和“气质”的重要指标。大沙河、花园河、劈柴河等城市内河,成就了丹东的水韵之美,只是由于整体规划的不到位甚至缺失,使这个城市傍水而居的灵秀之美远未得到释放。

“丹东的水不比其他城市差,差就差在缺少后天的粉雕玉琢。”9月7日,记者在走访花园河、五道河、白房河的途中,市民刘玉秀如是感慨。刘玉秀去过无锡哥哥家,觉得太湖不仅仅美在水,后天打造的花草、树木、山石等景观与水的呼应和谐,使太湖美出了新境界。 (下转3版)

“如果我们也把这条河规划修整一番,不也成了一道风景吗?”刘玉秀指着白房河说,她小时候,花园河、五道河、白房河都非常干净,她和小伙伴们常在河里捉鱼。这些河流承载了她童年的美好记忆,但她也目睹了它们因污染变黑变臭。“我家就在附近,以前夏天都不能开窗,河道散发的臭味儿熏人。”刘玉秀说,今年春天,政府对这里进行了防污整治,每天有人对河道进行保洁,臭味儿没有了,她期待着这里能变得像公园一样美。

记者分别沿五道河和白房河走了一段,眼前的景象令人心下一沉:所到之处没有看见景观,河岸水草杂乱,甚至还有人在岸坡上开荒种菜。住在白房河岸边的赵霞说,她很期待窗前的白房河不这么添堵。

采访了解到,我市已经迈出了清理整治城市内河的步伐,市民的期待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现实。相关部门编制了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白房河是第一个开工治理的内河。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对大沙河、花园河、五道河、白房河等城市内河沿线,逐步进行景观改造,完善市政设施,栽植垂柳、水杉等植物,建设沿河生态景观廊道,用生态扮靓城市内河两岸。

好水期待融多业

“丹东的地下水为优质淡水,是生产酒和饮用水不可多得的好原料。遗憾的是,至今鲜有闻名全国的涉水产品品牌。”采访中,市工商局商标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丹东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涉水企业仅一家。“其他城市的山泉水被开发成饮用水,我们的山泉水却用来灌溉水田。”宽甸下露河朝鲜族乡明山家庭农场负责人吴迪说,宽甸森林覆盖率超过78%,是丹东乃至整个辽东地区的生态屏障,藏在茂密植被下面的水资源质量优良。由于宣传不够,山泉水藏在深山少人识,一直没能开发成产业。

“丹东的水文章还有做足、做活的空间。”记者采访了几位旅游业资深人士,他们从业界的视角指出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两大不足,一是温泉产业,五龙背、东汤的温泉虽稍有名气,但大多数温泉经营场所规模小,呈多点开花、散兵游勇状态,没有形成综合体,在设施、环境及档次上不及省内其他温泉场所。丹东还有让其他城市羡慕的海水温泉资源,但目前海水温泉经营场所更为稀少,且有待推广。二是水上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现在不少城市推出了花式玩海、赏河的旅游产品,一些健身、休闲、娱乐的水上运动风生水起。

采访中,不少市民、专家建议,丹东应加大开发力度,有机整合大江大河及两岸资源,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促进水陆联动,串点成线,使江河湖海成为集水上观光、健康运动、文化体验、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特色名片、市民休闲空间、旅游休闲走廊。以天然饮用水和温泉疗养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不断拓宽涉水产业发展空间,开发高端饮料、医疗保健、水产养殖、亲水旅游等水关联产业,形成“好水融多业”的发展新格局。

此外,丹东水资源开发利用还需注重文化植入。依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江海河湖文化,建立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文化,同时以水为媒、借水发力,推广水品牌,才不负大自然的馈赠。

本报记者

“看见丹东·第二季——丹东什么多什么少”,诚邀普通丹东市民、外来打工者、本土及外来企业家、专家学者和行业翘楚们参与,旨在通过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检索丹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长及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报将据此梳理出有价值的内容予以报道,以彰显丹东向发展优势转化的各种潜能优势,为丹东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在这里,本报记者恭候您的真知灼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