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暑热逐渐削弱。 不过暑热虽然消退了,但秋季却带来了秋燥。 中医认为,秋主燥。秋燥除了易伤肺之外,也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情况。 对于预防秋燥来说,“吃”很重要! 壹: 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百合、杏仁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贰: 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应适当向能起到养阴、生津作用的食品倾斜。
此外,各地都有“贴秋膘”习俗,对此专家表示,“贴秋膘”以清补为主,适当多吃一些大枣、山药、莲子或用乌梅、麦冬、荷叶、薏米煲汤,来健脾滋阴,养血安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