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水为师——道家文化的精华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8-09-13

读《林清玄散文精选》“温一壶月光下酒”中的《以水为师》

翻开林清玄大师的作品,一股文字的清韵拂面而来。

以水为师

                            

 文中讲了一个故事。

 老子的老师常枞(cónɡ)要去世了,老子希望得到最后的教化,老师对老子说,你看我口里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没有,掉光了。”

“那么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在。”老子说。

常枞说:“这就是我教你的最后一课呀。在这世界上,柔弱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之后,你要以水为师,水是这世上最柔软的东西,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也不能抵挡水。

说完后,常枞就过世了。

作者开始阅读并关注关于水的句子,呈现给读者,并理解出来其中的意义和道理,最后得出水的哲学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也许老子这样的人把著书立说等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完成,为后来的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读之如登高山,因为每读一句都那么艰难,到处翻阅文献;

评之如履薄冰,因为我们怕自己没这个底蕴去评论。如余光中评论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如鲁迅评论《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老子的《道德经》,你敢评论吗?我不敢。

偏之视为朋友,因为我有很多话想和先贤交流,有些话我们依然在用,很多句子我们依然在写,觉得很有道理,道可道,非常道。

喜之爱不释手,见字如见面,我仿佛看到一个老头,在冥思苦想,虽然生活艰苦贫困,仍然想着为后世子孙留下点什么,多么可爱的老头。给我们丰富的时空想象和充分的对话。合上书卷,如果我们仅停留于此,是不是辜负了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这是不是我们的懒惰,我们的脑袋是否也该思考我们这一代的人生意义和人生哲学。如果不去思考,是不是白读了。

 

水之上善,水之为师,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呢,地球强大的内力造就了崇山峻岭,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就像男人的臂膀,当然有的男人没有粗大的臂膀,也不要纠结。温柔的河流川溪带着深深的依恋和不舍抚平心中的创伤和对峙,就像女人温柔如水的眼神,看着眼前座座高山拔地而起,隐天蔽日。就算你这座山赢了,也不要骄傲,因为有些山不在于高,而在于是否有仙气。那座山输了也不要自卑,因为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独特,都有别人无法取代的自然美,都有如水一般的眼神依然和你平等相待。

水本自天上来,来到山谷,带着花香,采着野果,带着心中的风景穿越高山,趟过沙漠,跨过大地,走过村庄良田,最后回归沧海。这种生命追逐,回环往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谁能阻挡,谁能对付,你可以改变水的流动方向,但却改变不了水的志向。


老子跟他师傅一样,说话都是说不明白的,而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又怎么能一一说得明白,所以就以水为喻,后人经过了种种猜测,种种创新,种种实践,最后变得纷繁复杂,最后成了文化,外国人是吃不透中国文化的,因为靠着一世努力是不够的,中国的文化贯穿在基因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普通老百姓都能说句“活到老,学到老。”这么有哲理的话。你外国人学两天就有文化了,怎么可能。

 中国文化非常发达,也保罗万象,任何外来文化都融合其中,并不断创新,只要有道理就能成为一家,能够自圆其说也可以说,能够驳斥然后重建也行,于是中国文化就成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文化,但是,这种毕竟混乱,于是就选点具有代表性的文字作为经典教育后人,这就是学习文化知识。

作家林清玄怎么以水为师的呢?

“如果我们以水为师,就是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这就笑话了。”

我们的以水为师,到底师从什么,是奉献、善良、柔软、往下流动、无有、容纳……

我看不明白,好像明白了,还是不明白。

   老子哲学的博大之处也许就在于让后人去丰盈,让后人虚心、实腹、强志、强骨。让后人充实,完善,形成本民族的文化,深不见底,高不见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