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荣成38中 张云霞 活动课,同事正上幼儿园的女儿蒙蒙来到办公室,我上前逗她: “蒙蒙,唱个歌给阿姨听听。”我满心欢喜地和她搭话,可面对我的请求她瞟了我一眼,不予理睬。“蒙蒙真笨,都5岁了连歌都不会唱。”我不甘心地用激将法激她。她仍不为所动,低头不语。我转身刚要走。“你会唱,你唱呀。”她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我还没反应过来,“自己不会唱,还说别人笨。”她继续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地辩解着,俨然一个小大人。她郑重其事的样子让我忍俊不禁,她反驳的话语让我无言以对,我尴尬地朝她笑了笑。心想,这孩子一点不乖巧,心中对她的喜欢减少了几分。 晚上,躺在床上想着白天小蒙蒙的辩解,我不由得深思…… 一个五岁的孩子竟敢和大人叫板,与其说是她不乖巧,不如说她思维敏捷、聪明、有个性、敢说敢做。这便让我联想到班里那些与蒙蒙一样的孩子。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的某些做法觉得不妥或不对时,敢说“不”,勇于争论和反驳。 有这样一个事例:学生张鹏考试得了65分,家长很生气地质问:“就得这么少的分,你看看班长都得120分!”他反驳:“我就这能力,能得60分就不少了,还有人比我还少呢。人家班长的父母都是研究生,看看你们,小学没毕业……。”家长听后恼羞成怒,就动手打了孩子。孩子挨打后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有错,相反,心里觉得很委屈,对父母心生怨气,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样的事例我们屡见不鲜,问题一出现,我们总是以长者的姿态、批评的口吻对孩子进行指责,孩子的反驳在我们这里就是借口,就是逃避责任,就是狡辩。试想我们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了吗?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我们有心平气和的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与他们一起去分析、查找原因了吗?成绩的下滑、考试的失败也许是孩子学习压力大造成的,也许是身体不适造成的,也许是同学关系上遇到了困扰,也许是进入青春期的苦恼所致……只有找对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孩子的惟命是从、安静服从。他们的辩解之声对我们来说就是“逆耳”之言。若我们总是用强制去阻止孩子说话,慢慢地他们的委屈不满就会堆积,这种负性情绪埋藏于心,这样的强势打压、沟通障碍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变得懈怠、叛逆、无所谓,失去信心和积极性。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一片“黑暗区”。其实,有时多听听这些“逆耳”之言,既是对孩子的一份尊重,也会让我们的教育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教学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学校要举行队列表演比赛,放学时,我反复强调大家回家一定把服装洗干净,第二天按时参加比赛。可第二天快八点了,我班的张利同学迟迟没到。队列比赛已经开始了,下一个就轮到我班了。我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就在我班列队刚要开始时张利气喘吁吁跑来,只见他满头大汗,衣服脏兮兮的。见此状,我更生气,就大声教训了他一顿。他刚要解释,我一声喊着:“闭嘴!来晚了还辩解。”只见他眼睛里噙满泪水,把要说的话咽回去了。入列,参加比赛。事后,我从一个同学那里得知:我冤枉张利了。原来头天晚上,张利的父母夜里到青岛送货,路上发生车祸,父母都受重伤,住进医院。张利那一晚一直在医院照顾父母,一夜没睡。第二天,坐早班车来到学校参加比赛。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后悔死了,自责因为自己的武断而深深伤害了一个无辜孩子的自尊心。带着愧疚的心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我郑重地向张利道歉。同学们向我投来了敬佩和赞许的目光,张利也欣然接受了我的道歉。我庆幸自己没因拘泥于面子而让学生受伤的心再受重创。事后我给予他生活上很多帮助。从那以后,张利各方面进步很大。 事实证明:面对孩子的辩解,我们要能放低姿态,调整情绪,学会用心倾听。孩子在长辈面前辩解,那不是叛逆,那是在行使他们说话的权利。作为教师,要慢慢学会在理解中卸下思想包袱,在沟通中解除心理障碍,在教学中学会尊重。这样我们的教育引导才能被孩子欢心接受,才能实现教书既育人又育心。 教育是一门学问,要讲求技巧,更需要艺术性。想想当时小蒙蒙没有为我唱歌,甚至对我有点不服气,这与我当时对她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有直接的关系。若我当时鼓励式地说“蒙蒙,听说你在幼儿园很会唱歌,给我们唱一支吧。”小孩子在被赞赏后一般都乐意表现自己的,也许她会很顺利唱一支;或者说如果我能带头唱一首,也许她也会顺利表现自己。 其实教学中赞赏和鼓励对学生有很重要的意义。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王宁,学习成绩不理想,背书也是他的弱项,但他一向很努力。那天我们复习诗歌,采用接龙式的方式背,轮到他时,他站起来怯怯地说他背不下来。我不想让他错过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不想让同学就这样对他施以别样的眼光。我就问他:“你昨晚背诵这些诗了吗?”他马上回答:“我回家背了,可背得不熟。”于是我鼓励他说:“你是男子汉,可不能给咱班男生丢脸呀。我相信你一定行的,给自己一些信心。我再给你多一些时间,下一轮咱可要完成自我挑战。”说完并示以他微笑。他有点意外又有些惊喜地看着我,眉宇间增添了几分坚定。 同学们继续完成背诵,只见他双手捂耳,嘴不停地动着,很专注地自我背诵。又一轮到他了,他站起身来,一字一顿地背,虽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流畅,但他靠自己的努力把诗完整地背下来了。同学们由衷地为他热烈鼓掌,我冲他微笑,他脸上也露出了成功地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当老师用温柔的语言、亲和的态度、真心的鼓励、坦诚的微笑刺激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形成一种积极良性的自我暗示,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个机会,多一份耐心的等待,多一些肯定和表扬,学生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教学是一项育人的工程,育人要从“心”开始,当我们对孩子的辩解之声不再反感,能静下心来倾听,能与之真诚沟通,能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用爱的放大镜去发现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能从中感觉到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教育也将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http://art./index.php/Article/detail/id/17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