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创办的小米,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为什么小米能在短期内发展得这么快?因为它聚集了大量的最优秀的人才。为了挖到聪明人,雷军真可谓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那么,雷军是怎样靠嘴吸引优秀的人才的呢? 理想说服 雷军40岁想再创业。有一天,他遇到了林斌。当时林斌说他想离开Google自己创业。于是,雷军说:“要不我们一起创业,怎么样?”之后两人就聊了起来,雷军说:“我上大一的时候,看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看完之后,我每天晚上,激动地在学校操场里一遍遍地走,久久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我在想怎么让我的人生与众不同?在我40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我问我自己,我还有没有勇气去追寻内心的梦想?我决定要去试一下,算是圆以前的一个梦。”林斌被40岁依然充满理想的雷军感染了。雷军看到林斌兴趣很高,又说:“不如一起做吧?!”就这样,林斌答应了,雷军让他出任总裁,他带了一班人过来,初步解决了雷军最初没人可用的局面。 一个有号召力的人,往往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理想。同样,我们要鼓动别人与自己一道创业,最有号召力的语言,也是理想。一个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最浪漫,最有活力,最有魅力,最能吸引人,最能激发人。领导要招揽人才,首先就要讲出自己的理想,激发出别人心中潜藏着的理想,从而点燃大家创业的欲望,激活大家的激情。 目标说服 雷军不仅有远大的理想,还有具体的目标。在当初招收最核心的7人时,雷军说:“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想像乔布斯那样办一家世界级的伟大的公司。现在,我准备第二次创业,我希望小米的这波创业对中国的影响,就像三星之于韩国,索尼之于日本。我希望小米的梦想成为中国的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崛起,让全世界享受中国科技创新的力量。”听到这,大家都很振奋。接着,雷军说:“具体来说,就是小米创业五年,超过三星成为中国市场的老大,十年实现百亿美金,二十年后成为世界第一。” 理想是一面旗帜,会把人的情绪激发起来,可是当人冷静下来后,又会觉得有点空、有点虚。要把理想变成现实,需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来支撑。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把理想变实了,就使理想具体化了,或者说是看得见、摸得着了。所以,在招揽人才时,领导者说出远大的理想之后,再说出宏伟的目标,远景目标、近景目标,虚实结合,更能让人信服。 战略说服 雷军通过第一次十多年的创业,悟到了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选择什么行业特别关键。在第二次创业时,他果断地选择了手机。一次,他对硬件专家刘德说:“我在2005年的时候就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是PC互联网的10倍以上。用互联网思维做任何产品,都有成功的机会。而移动互联网要做好,跟手机终端密切相关。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大众最经常使用的计算中心。现在还完全没有哪个手机品牌能做到,即使苹果也是以电脑为中心。”这么一讲,就说到了硬件专家刘德的心坎上了。接着,雷军又说:“想要成功,就要顺势而为。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刘德非常愿意与雷军“一起起飞”。 只要你有战略高度,就能勾画出远景和蓝图。当一个领导人有了战略眼光时,就更有前瞻性,更能把握全局。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作为属下,往往喜欢有“眼光”、懂得战略的领导。所以说,领导者在挖掘人才时,要想说服对方为自己所用,就要做这样的“高人”,说出有气魄的话、讲出有战略高度的话。 坦诚说服 雷军想请做硬件的王川加盟,可他不太理解小米的模式。王川便问:“公司到底怎么赚钱?”雷军简单地回答说:“不知道。”随后,雷军解释说:“我们做东西的出发点是要对用户有价值的。如果这个产品做出来,最后也赚不到什么钱。那我们能不能对用户说,麻烦大家,我们真活不下去了,能不能5元、10元钱募捐一下。如果用户真喜欢,我想我们还是能募到钱的。”王川听了觉得好笑。雷军又举了一个例子:“过去我投资UC浏览器,也不知道将来怎么赚钱,可是两年过去了,它的营收超过2亿。”王川仍然没有被说动,雷军又说:“你有钱还是我有钱?”“肯定你有钱。”“那这说明我会挣钱,对吗?如果你认为我比你会挣钱,要不把挣钱的事情交给我,你就把产品做好就行。”王川成了小米的第8位合伙人。 有时,很多事情我们自己也不清楚,自然说不清楚,那么就老实说,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会就说不会,不能赚钱就说不能赚钱,这样看似无奈,却能起到意外的效果,让人觉得至少不说谎,不忽悠,不虚伪,不造假,这样的领导者值得信赖,也让人会心悦诚服地归顺。 雷军成立小米公司时,前半年花了至少80%的时间找人,幸运地找到了8个牛人合伙,3个“本地”加5个“海归”,土洋结合,理念一致,全有技术背景,经验极其丰富。另外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正因为他吸引了有共同理念,再加上聪明、技术一流的人才,自然就有战斗力、有热情做一件事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