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读书“不用功”——观其大略

 中土闲鹤堂 2018-09-13

古时候讲读书致仕,即“学而优则仕”,还讲读书致富,即“书中自有黄金屋”,为此,多少书生苦读勤学,确有金榜题名者,但也有终生落拓者,究其原因,有封建制度的制约,有科举考试的弊端,但也有读书方法的优劣,换句话说,读书不仅要勤奋,还要讲求方式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下面说到的诸葛亮与他的同学好友就是一例。

诸葛亮生于官宦之家,3岁时母亲病逝,8岁丧父,后随叔父生活,又投奔刘表,16岁时已是满腹经纶,平日好念《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最终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作为蜀汉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画像

说到读书,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他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得其精髓”。

史载,诸葛亮隐居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成为同窗。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目的为求得“义理精熟”,可谓勤于治学,有锥股悬梁之功。 

 诸葛亮伏案作书

但是,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从来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他读书是“独观其大略”,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其精华,领会其实质,讲求学以致用。 

 连环画《诸葛亮》

诸葛亮曾对他的同窗好友们说:“你们几位从政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仕途”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后来事实表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在“网红经济:时代不应该忘记读书

当我们在时光流动的长河里,在销蚀生命的躁动中,在追求成功的征程上,有没有想过我们最不应该忽视的是什么?或者说,有没有想过我们遗忘丢失了什么?

当迎来了“网红经济”时代,许多人站在争当“网红”的队伍里,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拥来挤去,可是想过没有,做一个“知识网红”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或者说,做一个称职充任的“知识网红”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阅读

当我们中的许多人想互联网创业,想在自媒体平台找到一块立足之地,想一试身手,大展宏图,得到让自己心动让他人眼红的收益时,有没有想过要得到上述一切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和付出?或者说,做一个成功的自媒体操盘手需要先做好哪件事?

读书。是的,是读书。也难怪,在什么物质都丰富都能被复制再造,唯独时间不够丰富不可再生的快节奏时代里,我们差一点都忘记了读书这件事。于是,它成为了人生的一种奢侈,遥不可及的仿佛是上个年代的古老休闲活动。

在这个被动和碎片化的世界里,你哪里还有时间读书,不要轻言说待在家里闭门修行静心而坐读上一天的书,恐怕拿起一本书安安心心翻上几页读上半个小时的可能都没有。读书,要时间,要整块的时间,要整块专注的时间,要静心静神整块专注的时间。 

 书山学海

一本好书,是一种智慧、知识和心灵的沉淀。而读一本好书,是和作者跨越时空概念的一次神交,仿佛一场冗长却精彩的对话,没有一丝废话,只剩精华。读一本好书,长一分智慧,多一寸知识,养一亩心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悦读

让我们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奢侈,放空一天或半天或一二个小时的时间,什么也不干,只是泡一壶好茶或咖啡或一杯白开水,坐在窗明几净家里或咖啡厅,或是公园河岸边的长凳上,捧一本好书,忘记时间,忘记烦扰,静静心心,安安宁宁,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一字一句,一页一扉,让眼神划过字里行间,让思绪随着文字游走,让大脑在清空杂乱后沉淀,让心情在忘记琐碎后平静。只有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自己回归本我,只有生活沉淀安宁,才是我们最应该珍视的最好的礼物和奢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