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门家训 | 一个字,全国第三大姓氏奉为治家瑰宝,绝对经典

 徐泽权 2018-09-13



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氏人口众多,家训内容也是各不相同,但是这个字却是张家所公认传承的。


百忍家训”作为张氏家族的家训,传承了上千年。历史的沉淀中,张氏后人无论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都以此作为准则。崇尚节俭,踏实务实,宽厚待人。那这百忍家训出自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张公艺


话说唐代有位老人叫张公艺,本名艺,字千禄,后世尊称为张公艺,唐代郓州寿张古贤村(今河南省台前县孙口镇桥北张村)人,生于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卒于唐仪凤元年(676年),享年99岁。


张公艺自幼聪慧,有成德之望,博通经史,睿识超人,以忍修身,礼让齐家。在他的主持下,张氏家族出现了“九世聚族同居,眷属九百口,住房四百区,依然合产共爨,每旦鸣鼓会食,群座广堂,髫髦未冠,列入别席,内外礼让,上下仁和”的罕见局面,展现了朴素和谐的家庭风貌。


张氏的九世同居之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录有其事。张公艺去世后,后人为纪念这位“忍、孝”治家的贤人,为他修建了“百忍堂”,以志纪念。



“百忍”治家


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堂。有九百多人口,共住有四百个生活区。土地及财产完全归集体所有。男女服装都统一制作,并且都根据个人的特点量体裁衣。凡有探亲的妇女,不管是谁的孩子,无论亲疏,只要近在身边,就携带而去。展现出团结义气的良好家风。每到吃饭的时间,便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老人在上,晚辈在下,儿童另设桌凳。谦恭礼让,上下仁和,雍睦熏蒸。


相传唐高宗携皇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之时一同来拜访张公艺时,取两个梨要看他如何做到全家“共享餐饮”。张公艺接过梨,遂让家人用石臼粉碎,入缸注水,接着鸣鼓集合全家。每人用小匙饮汁一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家人都可以尝到。这个小故事,至今画在“百忍堂”的墙壁上。高宗深受感动,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诀窍,他只写了100多个“”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起家的大道理,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


圣轩尚品 个人收藏,商务赠送,尽在圣轩文创 小程序

张氏一族便以“百忍”列为家训族戒。后来,张氏族人又将张公艺的言行整理成《张公百忍全书》,书中的《百忍歌》不仅成为“百忍堂”张姓祖训,在其他各姓中也广为流传。


《张公艺百忍歌》全文: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百忍歌,歌百忍;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张公艺提倡的“百忍”,蕴含了“忍、孝”治家,“仁、和”睦邻等积极思想。在治家上提出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在修身上提出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在忠孝上提出“为人子者学温良,温良恭俭才久长;在仁义上提出“良朋守信真君子,取财以义终为利。这些家训成为“百忍堂”张氏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唐朝书法家张旭曾题诗曰:


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


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


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


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



礼法齐家


忍让”“孝友”更多的是从“德”的层面来要求家庭成员,但仅注重德性修养,有时并不足以维持和谐局面。张公艺深知以德劝诫不是万能的,张家人口众多,思想繁杂,单纯的精神力量维持这个家族显然不够,必须重视礼法的作用。为此,张公艺治家也讲究法规、条教。


张公艺的百忍治家、礼法齐家,就是让家族内德规并行。正因如此,张氏一族才发展到“九世同居,土地千顷,眷属九百口,住房四百区”的规模。



百忍遗风


贞观初年,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为了让天下人都来学习张家“礼让齐家”的美德,唐高宗降旨让张公艺兄弟十人“分食十道”,除张公艺守祖籍桥北张村外,其他兄弟九人分赴各道定居。从此,这个大家族析居全国各地,“百忍堂”遍布全国,礼让思想为后人所推崇。


张公艺长子张希达被调到京城长安,出任司仪大夫,张希达的长子张英后任韶州别驾。自此,张公艺的这一嫡长支系,移居广东韶州,子孙繁众,高官代出。其中,出任唐玄宗时期宰相的张九龄最为世人所熟知。


张九龄在任唐玄宗宰相时,把张公艺的“百忍”思想用于修身治国。个人修养方面主张“记人之长,忘人之短”的宽厚忍让理念,选人用人方面推崇“德望为先”的德治思想。张九龄一生洒脱豁达、秉公守则,选贤任能,刚直不阿、敢言直谏却淡泊谦让,时称“九龄风度”。以致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唐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的先贤们认为家、国一体,形成了许多治家理念。作为一介平民,张公艺以“忍”治家,维护其家族在二百多年中同爨不析,其事迹载入正史,其家训影响后人千余年,至今不衰,这不能不说是个了不起的历史存在,也留给今天的我们诸多滋养和启迪。


好的家训好的传承,这不仅仅是张姓的家训,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训,“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忍让,少一些纷争,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

明天会继续为您分享名门家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