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十年,这才是投资的正确姿势

 冷泉阁主人 2018-09-13

2006年8月,刚毕业,在单位同事的感染下开了A股的账户,那时候,带着大学时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和会计知识(我大学所学专业是经济学)一知半解地杀入了股市。初入股市刚好碰到浩浩荡荡的大牛行情,那时候,随便买入一只股票似乎都是正确的,在后来一次搬家收拾中,无意中看到我2007年的交割单,长长厚厚的一沓,惊讶于自己当时竟如此频繁的调仓。刚入股市,根本不懂什么是价值投资、趋势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均线、MACD等,开始沉迷于研究MACD、KDJ、BOLL、头肩底、头肩顶等一些技术指标,不亦乐乎,而在当时的市场情境下,每次调仓似乎都是正确的买入(现在想来,上涨是因为大牛市,而非自己的择股能力),便开始对自己的技术分析思路深信不疑。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大盘自6124点后一路杀跌,之前的盈利也逐渐缩水。跌到3000点左右,清仓了所有的股票。开始沉下心来读书,《聪明的投资者》《股票作手回忆录》《随机致富的傻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证券分析》《邓普顿的逆向投资》等等,看了N本,论坛上别人推荐的好书都拿来研读一番,慢慢开始接受价值投资的投资思路,同时投资也开始趋于保守。2012年,拿着买房后所剩不多的资金再次进入股市,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此时的投资思路主要基于价值投资,心态上也平和了很多。而此时由于本金不多,加之对个股了解还不够深入,获得的收益有限。

2014年股市又开始了一波牛市,在这次的大牛行情中,有失误也有成功,失误的是,没想到股市竟然疯狂上涨到5178点,而我在3800点左右便清仓了大部分的股票。成功的是,接受了集思路上一些低风险的投资思路,在大盘高点时转而投资分级A,并做了一些分级基金的套利。虽然自2015年的高点后,股市开始大幅杀跌,甚至后来出现了熔断,但是,我的主要持仓是有避险作用的分级A,并且在3800点前,拥有一些进攻性的投资(个股组合和分级B),这一年,个人财富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其间,在投资个股方面,受马尔科维奇的“资产组合理论”的影响,个股投资上,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持有相关性低的10个以上个股,以分散投资。

自2006年至今,真是感慨良多,从追涨杀跌到目前坚定的价值投资拥护者,走了很长一段弯路,趋势交易,价值投资、技术分析,曾几何时,一度沉迷于MACD、KDJ、布林线、均线、头肩底、头肩顶等各类形态的研究,也曾一度沉迷于对江恩波浪理论、海龟交易原则、凯利定律等的研究。而从2009年至今,虽说没有巨额盈利(限于本金),亦获得了较为稳定的令自己满意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十二年的投资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思路。以下重磅出击啦……

我所认为的大概率赚钱的策略如下(主要针对大部分的普通股民,一些择股能力超强,能持续获得阿尔法收益的人除外,这样的人即使有,恐怕也是凤毛麟角):一是按照估值水位,持有低估值的宽基或行业指数基金,等待估值回归。二是做资产配置、寻找低估的投资品种。不局限于投资A股,从国内市场看,可以投资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可转债、企业债、B股、港股等;从国外市场来看,可以通过标普500、纳指100、德国DAX、石油基金、华宝油气等QDII基金投资海外。如果拥有美股账号还可以通过美股账户投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优质资产。此外,还可以进行货币基金、债券等固收产品的配置。可以投资的标的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价值洼地。第三点是针对持有个股而言,毕竟大部分的散户还是持有个股的,投资最重要就是两个词:“估值”和“分散”,个股投资更是应该如此。资产分散理论依据来自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尔科维奇提出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即:如果在资产组合中加入新资产,那么有可能在不改变资产组合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如果在投资的领域内有“免费的午餐”,那么我认为资产组合便是。因此,投资个股应该采用投资相关性不高的个股做股票组合,以分散个股可能带来的黑天鹅风险。例如:可通过一些量化指标(如:ROE,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股息率、增减持情况、商誉占比、PE,PB等指标)策略找出一些符合的个股,再在个股中进行财报研究,排除一些确定性不高的企业,作出股票组合,以增加获得阿尔法收益的概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