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农村,电灯是有但是经常停电,人们娱乐的一种叫匣子,黑色的装三节电池。放一个月的暑假,天天听半天的匣子,单田芳的评书就是百听不厌。 他的声音是英雄的声音,粗广有力,让人觉得英雄就是这样,像山一样可靠,有着自己的风格,把你带上山峰,自己就是那个英雄。也有山西老心儿,尖到骨头里,像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故意的伪装,他的聪明机智游刃有余,总是在你的想象以外。 英雄真好,我也要当英雄。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每天绕着两棵树跑圈,跑成一个8字。学功夫可不是一天两天。学成了要实现它的价值,开始闯荡江湖。卖命一生,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为正义善良而战。急早隐退,明哲保身。英雄投不到明主又是一种悲哀。 农村经常放电影《少林寺》有人耐不住了,途步要去少林寺,几个人商量好出发了。上午走下午被抓了回来。“我叫你去少林寺!”啪!“我叫你去少林寺!”啪!...好一顿臭揍都老实了。 我听过《童林传》知道上山学艺是很难的,你能找到高人很困难,高人收你也很苛刻,这简直就是不可能。他们的脑袋让门给挤了。 干农活儿听匣子又是听又是干还挺好的。就是开学了,没时间听了。晚上也有,没电就开始找单田芳的评书。是年羹尧的故事是说他被人陷害屈死。后来有电要学习不能听了。 不常停电可以经常看电视,最多是《西游记》可以看见人,他们的声音太细又太弱,不像是英雄的孙悟空。后来在城里看见贴有单田芳的广告但是你要喝的起茶。听真人评书是一种奢望。 所有的电视电影时间一长就会忘,记得最多的就是单田芳评书里的声音,英雄的声音长了翅膀一样跟着你走。单田芳大师去世了,他的声音消失了,就像童年消失了不会再回来。也许失去了才觉得好,多年没听,想起以前的评书,发现那是我认为最好的英雄的声音。 想想人生总会有英雄情节,小时浪费了青春,现在大师走了他的声音还有录音,去学做一个英雄,努力该有的样子,不要悔恨终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