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进口煤炭27090万吨。2015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逐年提升,从2.04亿吨增加到2.71亿吨,年均增长15.3%。不过2.71亿吨年的进口量并非历史最高。在201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达到过3.27亿吨。 和我国开采的煤炭产量相比,进口并不算多。2017年我国开采煤炭35.2亿吨,是进口煤炭的13倍。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67%多相比,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只有7.1%。 一个原因是,2015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钢铁等行业去产能力度很大,很多中小煤矿都关门了。国内煤炭开采量平稳,增长不大。如2017年我国煤炭产量只增长了3.3%。中国煤炭进口量巨大,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此四国进口量占总量92%。此外,还有加拿大、朝鲜、美国等国家。 行政之手通过屡次资源整合,小煤矿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大量民企的退出,使大部分资源都被整合到国企手中,背后就那么几个主体。然而,垄断国企天然的贪婪性,在煤炭市场景气的时候推动煤价天天上涨;在煤价低迷的时候又通过销量来换取效益,使供更大于求,造成煤价下跌空间更大。 国家通过进口煤炭来充当调节杠杆,当煤价上涨,行政之手干预无效,国家就通过大量进口煤炭来冲击煤市,使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煤价下行;煤市低迷的时候通过增加关税和提高进口质量门槛来减少进口量,以调节市场供应量。 在南方沿海地区,有进口资质能力的大电厂、钢铁厂就通过大量进口这种市场行为来获得效益最大化。毕竟,进口海煤的到岸价格比山西坑口煤价竟然还低。所以,在中国南方地区,进口煤炭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特定的时候,这些份额充当了国家在宏观上调节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的角色和筹码。 中国煤炭国企的高成本、底效率,通过煤企大院里那一排的丰田霸道以及巡洋舰之类的就窥窃一番,在煤价上扬时候如鱼得水,却在煤价低迷的时候为何不堪一击了!表面上都如此张扬,何况深层次?抛去税费,真正生产成本其实并不高,更多的是来自行政成本和管理成本。毕竟,价格高涨的时候工人受益有限上被封顶,但在效益低迷却无任何托底。 2013年到2015年,煤炭行业的低迷的背后是进口煤炭的零关税和低标准。在后来随之实行的侧供给改革和关井压产的背后,更是对进口煤炭关税的提高和限制以及关闭小煤矿的产量置换到大矿换来的大集团总产能的增加,最终结果就是各产煤大省煤炭产量不减反而在2015年后逐年增加。 进口煤炭是个好事,既能调节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用市场规律限制国内煤炭产量,又能让国内矿井服务年限延长,为未来,为子孙留下点煤炭资源,更能减轻点环境污染和破坏压力。 中国是世界上煤产量最高的国家,看清,是产量最高,不是储量。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长期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预计到203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5%左右。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一下就不够多了。 这意味着我们迟早会进口煤炭,而在国外,比方说美国,他们有足够多的煤,却并不需要用这么多,出口给我们当然美滋滋了。而且煤炭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美国现在的煤炭价格只有五年前的一半,我们选择进口煤炭没有什么问题。 点赞关注,每日为您带来最新三农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