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西部和北部为山区,西临西山,北依军都山,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80多条,其中重要的有5条大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上游为温榆河),及泃河。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出露了从太古界的古老变质岩到第四系的大部时代的地层,沉积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化石丰富,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北京西山是中国地质学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地质学的摇篮。 北京山区产出的观赏石,以岩石类观赏石为主,其中北太湖石、轩辕石、金海石等影响较大。早在宋代杜绾所撰云林石谱中就有“燕山石出水中,名夺玉,莹白坚而温润”的记载。北京历代皇家和官宦园林砌山造景用石大量取自北京西山和邻县,如颐和园名石——《青芝岫》。 颐和园名石——《青芝岫》 一、岩石类观赏石(形态石、图纹石、质色石) 轩辕石产于平谷区王辛庄镇和山东庄镇的低山与平原交接地带。因产地在古轩辕庙、轩辕陵遗址所在地,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采自山前浅土层下及山坡石缝红粘土中,为风化溶蚀形态的含铁锰白云岩,主要成分是白云石,摩氏硬度4度。轩辕石发育较厚的风化石皮,石表为斑驳的赭褐色,用石蜡等养护后会呈现凝重的深褐色。很多轩辕石的表皮布满鳄鱼皮状突起,又称为蟾突,显得古朴沧桑。叩击常有金玉之声。 轩辕石形态多变,大多圆(边)中见方(角)、简洁挺拔、刚柔并济。有的线条工整,层次分明,孔洞透彻成排发育,深浅不一,形成古堡、楼阁、船舶等建筑类造型。也形成人物、动物及抽象形态;轩辕石尺寸有小有大,常为十几厘米到一米多,也有大到数米的大型园林石。
金海石产于平谷区独乐河,为图纹卵石。其原岩为石英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在淡黄色的底色上,由铁锰氧化物的浸染或原生的沉积纹理形成黄褐色和红色纹理及黑褐草花纹,呈现波浪、重叠山峦、花草树木、人物动物等图案。金海石硬度很大,莫氏6.5-7度。金海石有原石,也有打磨石。部分因表面因风化作用图纹比较模糊,表面打磨后图纹会更加清晰。金海石最初仅出自河床,后来当地石农找到母岩,也从山上开采石料加工成圆卵形图纹石。 金海石 产于拒马河房山区段的水冲卵石,有图纹卵石,有形态略有变化的水冲石(与保定唐河石类似),也有侵蚀石灰岩形成的形态变化很大的形态石。还有多孔的上水石,可用于制作山石盆景。
产于北京西山卢沟桥、三家店、下苇甸至王平煤矿之上 永定河段。其中产于卢沟桥附近永定河河床的画面卵石也被当地石友称为卢沟石。永定河石包含的岩石种类很多、特征变化很大,以画面卵石为主,很多形成斑斑点点的图案,形成卵形以外的变化形态的较少。
京密石,产于北京市北部山区密云县干涸的古河道内,其岩性种类较多,主要形成画面卵石,其中最常见的是金海石同类的图纹卵石。也有少量燧石条带白云岩被冲蚀形成的造型卵石。
在北部密云山区,石友找到少量质色突出的石头,主要是黄蜡石及彩石,密云彩石的质色特征与新疆彩石十分相近。 产于密云县东邵渠,为蛇纹石化大理岩。采自山上,须打磨成卵型、观赏其画面。主要发育灰黑、黄褐、浅灰色调的蔓枝状图案。
云纹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与河北省涞水县交界的燕山东麓,为风化形态的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因为燧石抗风化能力很强,含燧石条带白云岩裸露地表时,差异风化作用使得燧石条带部分突出,白云岩相对凹进。又由于这里燧石条带的纹理很细,而且分合弯转、富于变化,从而成为石头表面突出的云纹状图案。云纹石主要为山石类,水冲石很少。
玫瑰石,又名京粉翠。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于北京昌平。在岩性上,北京的玫瑰石和台湾玫瑰石属同类。矿物成分主要为蔷薇辉石,硬度很大(莫氏6度左右)。以粉红色为主,夹杂一些黑色和白色。玫瑰石大部分为打磨形态,欣赏其粉红色夹杂黑色所形成的画面。 玫瑰石为山石,采自岩体中,需要切磨成一定的形状。如薄板状的画屏或简单形状的石块,也可用作雕刻,质色上好的可以制成饰品等。
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为溶蚀形态的石灰岩。大部分采自浅表土层,表面多呈土红色和土黄色。其形态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洞、涡、沟的变化。但北太湖石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整体形态厚重。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通常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北太湖石的开发始于元代,清代大量开发,现代只有零星开采。是北方皇家园林石的代表。
主要发现与昌平区南口镇一带的山里,为蛇纹石化大理岩。通常为浅绿色和浅绿与白色夹杂,硬度不大,易于加工。近几年已有山东石商从这里大量进货回山东,用来加工成质色观赏石和石工艺品。
主要产于房山区、门头沟区和平谷区的下古生界的石灰岩溶洞中。因产钟乳石的溶洞基本得到及时的保护,因而被采掘出来的产量较小。处于旅游开发项目的原生态欣赏状态。
主要成分为碳质,并含有有机质,具韧性,有褐色条痕。产于北京西山(斋堂煤矿)的煤矿层里。随着斋堂煤矿的关闭,煤精不再有产出。 煤精 产于北京西山,为均匀细腻的石英岩。通常为均一的白色,有时带有微蓝、微绿或灰色色调,杂质很少,石英含量95%以上。可用来制作玉雕件和饰品。宋代已有开发利用做观赏石及玉石原料,云林石谱中有记载(名燕山石),现已停止开发利用。
二、矿物类观赏石主要品种 红柱石,产于北京西山玉泉山北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产于石炭系页岩发生热变质形成的红柱石角岩中。在灰黑色炭质板岩基底上发育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状似菊花,因此也称京西菊花石。
北京西山、昌平等地的下古生界石灰岩体裂隙中发育方解石脉,可以敲打成菱形六面体的块体。另外,也有零星石英晶簇的产出,总地观赏性较差。只有零星的方解石和石英晶体采集,大都情况下只是采集做地质标本,不能作为观赏石进入市场。 三、化石类观赏石主要品种 产于北京市延庆县北部千家店乡辛家栅子村北坡及上德隆湾村南坡,保存在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硅化木集中在北部分水岭地段,大多垂直地面出露,一般为0.5~1.0米,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颜色有灰色、褐色和灰白色。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出露的约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建成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西山及北部山区的中元古代以来的地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化石,其中有公开报道的包括:多种三叶虫,角石,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等动物化石,以及叠层石和微古植物、芦木、鳞木、轮木、蕨类、银杏、苏铁和松柏类、羊齿类等植物化石。 北京西山是中国地质学发源地之一,北京西山的化石主要由地质学家出自地质学研究的目的采集的。所采集的化石大都分散收藏在各科院院所、高校的博物馆和标本室里及地质工作者个人手中,基本没有作为观赏石进入市场。 (注:本文在《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项目北京区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精简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