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瘀血,这时而明显时而想不到的病因,到底如何通过四诊判断

 紫苏333 2018-09-14

疗杂病每责痰和瘀,临证施治宜分明

    

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


中医的瘀血,指积血、留血、恶血、蓄血、干血、死血、败血、污血等,并与西医对照,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指血液不循脉道,妄行脉外,又未流出之血。


(2)指血行不畅,郁滞或停积于脏腑或局部组织之中。


(3)指污秽之血,多为血液成分异常,或感染后所致者。


(4)指血液本身病变而致血液浓、稠、粘、聚、凝固性增高。


总之,瘀血证是泛指一切引起体内血液停滞,瘀结不散而形成的病证。在诊断病证是否有瘀方面,应四诊合参。


四诊

如问病史就从是否有外伤史、手术史、失血史,妇科经、带、胎、产史,精神创伤史,神经、精神病变史等方面了解。它如问寒热、口渴、痛痒、胸腹、二便亦属问诊内容。

闻诊从闻咳喘、语言声音、气味方面人手。

望诊注意望神气、舌质、毛发、面色、眼目、耳轮、鼻部、口唇、皮肤、爪甲、出血及排泄物等方面。

切诊着重切脉、切肌肤、触按血海穴压痛等来加强诊断。


并且四诊合参应抓住以下方面的临床特点:


(1)痛。瘀证之痛,乃为气血不通所致,故疼痛的特点是剧痛、久痛、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或疼痛反复发作、活动加剧。


(2)发热或寒热交作。气血壅塞,脉络痹阻,卫气内留,营卫不和,邪正相争,少阳枢机不利所致。


(3)癥瘕和积聚。气血不和,血滞痰凝,经络闭塞逐成。


(4)出血。因瘀血内积,气血流行不畅,故致血不循经。


(5)神经、精神症状的异常。如健忘、喜怒、癫狂等。此多为瘀阻络,脑窍不利,心脑之气不相顺接所致。


(6)心悸怔忡。瘀阻血脉,心脉运行不畅,心失所养。


(7)痈肿。瘀血内阻,气血凝滞,蕴久化热,腐灼血肉,化为痈疮。


(8)经闭、经痛、月经不调、不孕。气滞血瘀,胞宫失养所致。


(9)肢体痿废。多由气血不和,瘀血内阻,血脉失养所致。


(10)脉迟涩。因气血凝滞,脉运艰涩。此外,还应特别强调注意观察舌、唇、鼻、眼、皮肤、爪甲、面色、毛发等诸方面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部位的细微变化对早期诊断瘀血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变化常显现这几方面的临床指征:

(1)舌质青紫,红而不鲜,或黯,或布有紫斑点,舌下脉络粗大或曲张,或紫黯,有瘀点瘀丝。


●(2)口唇青紫,或唇部有黑斑或现萎缩。


●(3)鼻尖暗红或酒糟鼻。


●(4)眼结膜有青紫斑点,或血丝紫赤。


●(5)皮肤肥厚隆起,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青筋暴露,或赤缕蛛丝。


●(6)指甲青紫暗红,按压甲床颜色变化慢。 


●(7)面色黧黑无光,或面颊蟹状纹。


●(8)毛发萎黄,干枯不荣或脱落。临床若能把这些临床体征同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指标的测定结合起来,就能在诊治疑难杂病中,把握住正确的辨证施治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我们在杂病病机上每责之于瘀,在治疗上常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详辨瘀之有无、瘀之轻重、瘀之寒热、瘀之虚实,遣方用药知常达变,配伍严谨。杂病中举凡具备瘀血证者,活血化瘀法为治疗的基本大法。


具体临床应用时,尚须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寒热、兼挟证而灵活立小法,以适应临床之变化。我们常以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山楂作为活血化瘀的基本方,随证化裁。

如对气滞而致血瘀者,常用活血化瘀行气法,于活血化瘀方中伍用行气药物。


善选血中之气药,如没药、乳香、降香、川芎、郁金,并根据脏腑病位不同,而选用行脏腑之气药。


如选台乌行三焦之气;菖蒲、郁金行心气;砂仁、蔻仁行脾胃之气;川椒、荔核行睾丸之气;柴胡青皮行肝胆之气。


对久病气虚致瘀者,常用养血活血补气法,于养血活血方中加入补气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对于血实之证,常在活血化瘀方中加破血逐瘀之品。如三棱、莪术、水蛭、全蜴、乌梢蛇等。


对瘀证挟寒者,常用温经活血法,选用活血化瘀并有温经作用的药物,如川芎、红花、鹿角霜、穿山甲等。且配以温经散寒之品,如温胃阳常选干姜、高良姜、草豆蔻;温心阳,选桂枝、薤白;暖子宫常加吴萸、台乌;温肾常用肉桂、附子。


对瘀证挟热者,常用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法,如疮疡疔毒常以桃红四物加黄连解毒汤化裁;对于因热而瘀的痛证,常以川楝子、玄胡、丹参、郁金等药物加连翘、蚤休治疗;对于因瘀致热的低热证、干血痨,常以大黄蛰虫丸或青蒿鳖甲汤合桃红四物汤化裁取效;


对于临床瘀象不显,无瘀象舌脉症可辨者,我们认为须从病史、病程、病理变化上去考虑,如服它药无效,而服活血化瘀药有效者,就可断定可能存在瘀证,此时应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伍用活血化瘀药。


对于瘀证属实者,如癥瘕积聚、肿瘤等。且患者体质壮实,我们常采取破血逐瘀法,并酌用破血逐瘀力强的虫类药物,如水蛭、虻虫、蛰虫等。


瘀证属虚者,如震颤麻痹、偏瘫等一些久病顽疾又多伴有气短自汗、体倦乏力等表现,治之就要活血化瘀同时佐以补益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之类,或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

    

我们治瘀证,还常按瘀血部位而选用药物。如治脱发、顽固性头痛、脑水肿,常以开窍活血法定方选药,用通窍活血汤类或自拟脑窍通方化裁;对于胸部疾患,如心绞痛、胸痹则用通阳祛瘀法选方用药;


如在胸肋部的肝肿大、肝胃气痛等症,则用行气活血法的血腑逐瘀汤、复元活血汤之类;


对于四肢痿废或半身不遂者,常用益气活血法之补阳还五汤类化裁;头部注意用川芎、白芷。胁肋多用郁金、元胡、香附、赤芍。上肢用桂枝,下肢用川牛膝。病久体虚重用黄芪、当归、鸡血藤。血热有瘀加丹皮、紫草。症情顽固考虑加入虫类药。


妇科及水肿则加入益母草、泽兰之类。出血、疼痛明显者加三七之类。血压高或伴有食欲差则用鸡内金、山楂之类。神志方面多加琥珀、菖蒲之类。疑有顽痰为患者加入白芥子、牡蛎类药物。


任何瘀血证,都可考虑加入丹参。排除心血管疾患。观舌暗红,诊脉沉涩。辨证属痰瘀交加不解,阻络引动肝风。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熄风止痉,佐以开津解肌。


方用丹参30g,川牛膝、川芎、薤白、僵蚕各10g,山楂、栝楼、淡茯苓各15g,天麻、钩藤、菊花、葛根各12g。水煎分二次早晚服。日1剂。并配丹参注射液,每日2支,分2次肌肉注射。服药8剂,点头基本痊愈,气短胸闷大减,原方去茯苓加降香10g,桂枝6g,再服7剂,诸症悉除而愈,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无原因点头,实属少见。我们抓住其舌暗苔腻,脉沉见涩之临床表现,从瘀痰考虑,认为肝为风木之脏而主筋,痰瘀交结,久入于肝,引动肝风,风甚则动;风痰瘀血交阻,痹阻经络,筋脉凝滞不利,故点头乃作。治以丹参、牛膝、川芎、山楂活血化瘀。栝楼、薤白、云苓除痰化湿。伍以菊花、天麻、钩藤、僵蚕平肝熄风。使以葛根以升津解肌舒筋,引药上行,全方化痰活血,熄风止痉,解肌舒络药证合拍,方投病机,配伍精当,故服药数剂,“怪病”见愈。


推 荐 阅 读

乖,不要再这样了
干货:如何给文章添加背景!
一键操作,添加文章开头和结尾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