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人:博士毕业后仅四年,他与导师同时当选为院士

 服装设计师 2018-09-14

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众多院士中,有一个清华大学论文博士的名字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这个院士就是生前在济南某国企工作的火力发电专家于文虎。

中国第一人:博士毕业后仅四年,他与导师同时当选为院士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1995年,时年54岁的他获得本科母校清华大学的工学博士学位,仅仅四年后,在1999年12月的院士增选揭晓名单中,58岁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举创造了中国院士界的一个纪录:从拿到博士到当选院士用时最短的人。

中国第一人:博士毕业后仅四年,他与导师同时当选为院士

非常庆幸的是,他被幸运女神眷顾,赶在离世前将中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戴在头顶。

在他成为院士的第三年也就是2001年,这年的8月28日,他永远地告别了为之奋斗的科研事业。

如此让人惊叹的专家来自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而他的生日更为其一生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每年的12月10日,是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这一天生日的人也许注定与科研工作有缘。

而194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三天后,于文虎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父亲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与苏州相邻的无锡市。

激情万丈的1966年,于文虎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山东的国企单位,扎根在电力系统生产第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大型汽轮机安全运行与故障诊断的研究与实践。

他在基层工作中勤奋务实,埋头攻坚,一步一个脚印,并凭借夯实的专业功底,从技术工人不断成长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后来担任山东电力研究院院长、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并被同行推举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分会气轮机专业分会委员。

中国第一人:博士毕业后仅四年,他与导师同时当选为院士

作为大型能源国企的学科带头人与燃气轮机项目课题的领头人,他在长期大量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消除大型汽轮机轴系振动的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大型机组由于轴系振动无法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

多年来,他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调整、运行及故障诊断工作中,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就:

1、他解决了多项大机组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

2、他负责解决了东方电机厂制造的200兆瓦发电机定子的重大缺陷,以《消除大型机组振动过大的措施》一文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3、他负责解决了引进型300兆瓦机组因西屋公司设计错误而造成的发电机——励磁机异常振动的重大缺陷,并于1991年以《引进300兆瓦机组振动特性研究和异常振动消除》研究论文荣获国家能源部一等奖。

4、他在轴系现场平衡理论和方法方面有创造性贡献。不仅与国外专家基本同时独立提出了“振型影响系数法”,而且在国内首先将计算机应用于现场平衡,还提出了挠性转子在现场“挠曲变形平衡”的原理及“轴系多平面多转速的同时平衡法”,发现了“平衡启动次数约减为原方法的一半,且首次加重后震幅即可有大幅度的降低”的规律。此外他首次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振动故障诊断系统可需的知识范围,包括振动频谱、幅值及相位变化特性、机组结构以及与各种运行参数的关系等。

5、他主持参与的邹县电厂60万千瓦机组一次安装成功,保证163电力工程如期完成,被同业人员赞为奇迹。

6、他主持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分析与诊断系统”,可对各种故障作出快速的诊断分析并对运行参数优化。

由于在电力行业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国内能源工程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1999年,于文虎和他在清华大学燃气轮机及系统专业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倪维斗教授一道,同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对年龄差9岁的师生成为同年院士,在业界被传为佳话。

中国第一人:博士毕业后仅四年,他与导师同时当选为院士

在他60年短暂的生命中,即使没有惊天伟业之作,但他始终保持目标明确,一以贯之:在同一所顶尖大学深造,在电力系统一直做工程科研项目,不断将攻关克难的升级和学术的修炼作为己任,即使将近花甲之年都把博士学位拿到手。

成功不在于大小。一辈子不停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平凡工作中最大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