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山》,《盲山》不是能用以一句“跟前作《盲井》一样震撼”就能形容我对此片观后的喜爱。从女主角大学生白雪梅被送上山的开始,我就知道又会是一部与《盲井》类似的描写中国社会问题的电影。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故事“应该”如何开始,经过如何,甚至再猜想著结局如何地发人深省。 2、《天狗》,改编自小说《凶犯》。作品原型是发生在吕梁山的真实事件,中国1990年代中期农村滥砍林木、村霸统治乡镇的残酷现实。一个残废的军人转业后做起了护林员,在一天夜里打死几个恶霸,最终被判定为“凶犯”,在医院冤屈而悲凉地死去。 3、《素媛》,影片那种压抑,根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在所谓公平公正的法律面前,好人却始终是不利的一方。电影中女儿对爸爸的微笑的片段真的,很感人,犯罪者却残忍的利用了素媛的善良,为了满足自己恶心的兽欲去伤害了一个年幼善良的孩子,恶心至极。 4、《hello,树先生》,《Hello,树先生》:无法相信的现实,正像导演的阐释所表现出的那样,影片所想表达的东西很庞杂,不过倒是完全可以用“现实”二字来概括。无论是凋敝的村镇在城市化面前的无助顺从,抑或是个体在遭遇周围环境以及他人改变之下的异化反应,所承载的都是现实,而且带着血腥。 5、《狩猎》,这部电影的名字很有残酷的深意,他暗示自认是万物之灵的人类,虽然因傲慢自视甚高,在很多情况下,人类社会跟丛林没什么两样,那些踩了“网格线”的人跟误闯狩猎区的森林之鹿更没有什么两样,都会被无情猎杀,只不过后者是因为生存、征服欲甚至单纯的无聊,前者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行使杀伐决断。这种道德的围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上帝的旨意,是正义的。但是,有判决的地方就有冤假错案。针对卢卡斯的严重指控,就完全是无妄之灾。 6、《熔炉》,这大概是我不会再看第二遍的电影,因为太过于现实,现实到丑陋与压抑。演员的表现都无可挑剔,尤其是男主,在每次即将成功赢诉时都会遇到各种阻挠。让人看着揪心。这是影片给我的感受,好在结局没有辜负那些人的善良,还算是温馨的结局收尾。留下男主在人来人往中坚定的迈着步子走向前方,留下斗争后所剩下的倔强,继续坚守内心的柔软,守护着孩子们。 7、《韩公主》,整部片子很平静,平静的像一杯温开水,但是整部片子下来又体会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社会。母亲的挣脱,父亲的懦弱,朋友的退缩还有社会的错综复杂把这个少女逼到无处可逃。“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亲人抛弃朋友背叛充满绝望韩公主是令我感受到最浓烈而实体化的悲伤、压抑、无奈、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一部电影。 8、《沃伦》,电影用朴素的镜头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段历史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史学家们各自有不同的见解,但是通过对大量书籍、文献、照片、遗物的考证基本上可以将其还原。大屠杀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这段历史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封禁了半个多世纪。 9、《告白》,《告白》是有良心的推理作品,杀人者荒唐,但有社会成因,复仇者冰冷,但意在警世。故事人物不多,但格局很大。段落和角度海量,但叙事效率很高。和许多强调谋杀手段奇技淫巧的故事相比,这是真正关注现实,不落俗套的好故事。从神职者到传道者,森口从未单纯的理解善意,在她冰一样凄凉的心里,世界就如电影中的教室那样,是泛着深蓝的铅色。 10、《黑太阳731》,这是一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影片,虽然在画面与拍摄手法上有些欠缺,但是哪种其中充斥令人窒息的氛围让人不寒而栗。居于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内,便是施虐成性并丧失病狂且残暴恶毒的日本孽畜——731石井部队。或许与一般的电影手法相同,这终究是个故事,让你明白其中的缘由,进而来引发观者对于影片产生心里与精神的感触,其后让大家得出对于此话题的探讨。 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敢看第二遍的十部电影,你看过几部?还有哪些让你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