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云:“七月杨桃八月楂,九月栗子笑哈哈”。金秋时节,板栗熟! 我从小就爱吃板栗,每年板栗收获后,家里都会给小孩子留够整个冬天的吃食,每到馋嘴的时候,就拿几个出来,放在灶里烧,有的时候忘记开个小口,不一会儿,灶里就象放鞭炮一样,“嗵嗵嗵”的响,总在这个时候后悔不跌,因为里面的栗肉就不知道被炸到哪里去了,在一堆灶灰里找几个栗子还是有难度的。以至于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烧的栗子最好吃,就是糖炒栗子也赶不上,毕竟那是小时候的味道。 栗子吃起来美味,可是把栗子从树上打下来也是一项高风险、高体力的劳动,打完一茬栗子,总是被栗球扎的浑身是刺,每年被栗球扎伤眼睛看急诊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啊,吃着香喷喷的栗子时,也要时常感恩农人的辛苦付出。
节录几本中国古代本草对于板栗功效的描述:
1、《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2、《唐本草》: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 3、《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验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简而言之,就是板栗有强筋壮骨、活血止血、健脾益胃的功效,但是不可贪多,过食反而会有消化不良、胃胀、反酸的感觉,尤其是晚上,宜慎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