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学期迎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三年级语文教材,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这次统编教材更新的内容之多,改革范围之大前所未有,也预示着语文学科在未来将占据重要的位置。“得语文者,得高考”已经成为现实。 第一,主要亮点是主打“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二、语文要素和课程标准紧密联系。语文不在只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是人文意识的重要体现。 三四五年级的语文要素一级一级提升,并互为基础。各要素之间联系主要体现在“默读”,和“词语理解”的不同。 三、语文学习三大内容“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优势互补。“精读”放在第一位,“略读”次之,“课外阅读”贯穿整个语文学习。“教学目标”设定又是重中之重。 四、“精读”学习语文方法,“略读”运用语文学习方法,迁移潜移默化。五、单元与单元之间内容无缝连接。单元内部结构基本没什么变化,局部微调。 六、单元注重落实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七、练习活动注重学以致用。八、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会自己阅读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什么是预测策略:读者在阅读中根据有关信息对文本的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自己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假设、验证,不断推进阅读。 预测策略有什么好处: (1)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2)引导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 (3)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 (4)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5)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 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九、习作是最大限度的反应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 十、习作也讲究方法。十一、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基本工序。怎么样?看完了统编三年级《语文》教材全解,是不是觉得瞬间自己不会学语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