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0.小儿啼哭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350.小儿啼哭

[概念]

小儿啼哭,简称儿啼,是指新生儿或婴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啼哭过频而言,多见于半岁以下的乳婴儿。

本症包括《诸病源候论》的'躽啼','夜啼',《颅囟经》的'惊啼',《小儿药证直诀》的'胃啼',《幼幼集成》的'拗哭'等。

由于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映,新生儿乃致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苫,故应排除因喂养不当,护理不善而引起的啼哭(此类啼哭主要表现为哺乳饮水或更换潮湿尿布衣着后,抱起亲呷或恢复原有习惯后,啼哭即停,哭时声调一致,并经详细诊察,而无异常者,不属本症讨论范围)。因重舌、马牙、板牙、螳螂子、口疮、寒疝、癫痫等引起的啼哭,参见有关条目。

[鉴别]

常见证候

脾经虚寒啼哭:夜间啼哭不歇,或曲腰而啼,啼而无泪,哭声时高时低,声长不扬,喜伏卧,面青手腹俱冷,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脉象沉细,指纹淡红沉滞。

心经积热啼哭:夜间啼哭,哭声有力,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薄,脉数有力,指纹色紫。

心虚禀弱啼哭:夜间啼哭,哭聱无力,低沉而细,伴虚烦惊惕不安,消瘦,低热,盾舌淡红或见樱红,舌尖红少苔或无苔,脉虚数,指纹淡红。

受惊恐惧啼哭:夜间啼哭,多泪,睡中惊惕易醒,振动不宁,忽而啼叫,口出白沫,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大便青绿色,舌苔多无明显异常,脉象夜间可现弦急而数,指纹青紫。

伤食积滞啼哭:哭声嘹亮,时哭时止,腹痛拒按,呕吐乳片,不欲吮乳,大便或秘,或泻下酸臭不化之乳食,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紫滞。

鉴别分析

脾经虚寒啼哭与心经积热啼哭:两者虽均为夜啼,但寒热虚实各异。脾经虚寒啼哭多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寒邪内侵,脾寒乃生,故曲腰而啼;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则腹痛而啼,常伴有面色青白,手冷,食少便溏,唇舌淡白,脉象沉细,指纹沉伏色淡滞等症。心经积热啼哭每因乳母或乳儿平日姿食辛香燥热炙(火尃)动火之食物,或多服温热之药物,火伏热郁,樍热上炎。心主火属阳,至夜则阴盛而阳衰,阳衰则无力与邪热相搏,正不胜邪,邪热乘心,心神不宁而致夜间啼哭,常伴有烦躁不宁,见灯火则啼哭愈甚,面赤唇红,身热,尿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苔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之症。由于病机有别,故治则也异。脾经虚寒啼哭治以温脾散寒,可用钩藤饮;心经积热啼哭治以清心导赤,常用导赤散。

心经积热啼哭与心虚禀弱啼哭:病位虽同在心,心藏神,神安则脏和,故小儿昼得精神安而夜能稳睡,若心气不和,或心夫所养,皆可因精神不得安宁而啼哭。然心经积热啼哭为实热扰心,而心虚禀弱啼哭属血少心神失养之故,常见于病后体弱及禀赋不足之儿,伴虚烦不寐,惊惕不安,面白少华,唇舌淡白,少苔或无苔。若兼有虚火者,则见唇樱红,舌尖红,脉虚数等,治宜养血宁神,可用安神丸。

心虚禀弱啼哭与受惊恐惧啼哭:二者虽均有心悸脉数之症,但受惊恐惧啼哭,因醒时恐怖,寝则惊愓,振动不宁,忽而惊叫,惊悸尤着,且啼哭多泪,一有音响,即欲紧偎母怀,或作惊跳,面色乍青乍白,脉时数时不数,而唇舌多无异常。治宜镇惊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

伤乳积滞啼哭:乃乳食壅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气机不利而腹痛,因痛而啼哭。故哭声响亮,时缓时剧,时止时作,白天亦然,兼见乳积之症。治宜消乳导滞,可用消乳丸,积去乳消,里和痛止,啼哭亦停。

形成小儿啼哭的原因很多,轻重不一,甚至有时为严重疾病的早期反映,鉴别之要诚如《幼科释谜》所说:'务观其势,各究其情,勿云常事,任彼涕淋。'但临床常遇原因欠明,一时难以鉴别者,可试服蝉花散,或甘麦大枣汤。

[文献别录]

《儒门事亲小儿悲哭不止》:'夫小儿悲哭,弥日不休,两手脉弦而紧。戴人曰:心火甚而乘肺,肺不受其屈,故哭。肺主悲,王太仆云:心烁则痛甚,故烁甚悲亦甚。令浴以温汤,渍形以发汗也。肺主皮毛,汗出则肺热散矣。浴止而啼亦止,乃命服凉膈散,加当归、桔梗,以竹叶、生姜、朴硝同煎服,泻膈中之邪热。'

《医学入门胎惊夜啼》:'上夜惊啼多痰热,仰身有汗赤面颊;下夜曲腰必虚寒,甚则内钓手足掣,客忤中恶哭黄昏;饮乳方啼烂口舌。'

《幼科释谜啼哭原由症治》:'儿啼,只宜轻手扶抱,任其自哭自止,切不可勉强按住,或令吮乳止之。若无他病,亦不必服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