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於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雋,兼採雅俗。 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 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飭; 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 且有雨餘山色,夜静鐘声,点染其间, 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 《菜根谭》将几千年儒道释浓缩成三百多则短小精悍、含蕴深湛的句子。每日读之,含英咀华。心灵从中得到了啟迪、感悟。现摘录几则共赏: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裡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閒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 山林中的松涛声声,泉石间水流淙淙,静静听来,可以体会到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美妙乐章;草丛上升起的迷濛烟雾,水中央倒映的白云美景,悠閒地看去,是宇宙间最美妙的天然文章。 .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鉅的力量。 . 老鹰站立时双目半睁半闭彷彿处於睡态,老虎行走时慵懒无力彷彿处於病态,实际这些正是它们準备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做人时要做到不炫耀自己的聪明,不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够有力量担任艰鉅的任务。 . 宠辱不惊,閒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閒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捲。 .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 当风吹过稀疏的竹林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当风过之后,竹林又依然归於寂静而不会将声响留下;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潭水时,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儿飞过之后,潭而依然晶莹一片不会留下大雁的身影。 . 所以君子临事之时才会显现出本来的心性,可是事情处理完后心中也恢復了平静。 . 浓处味短淡中趣真悠长之趣,不得於浓釅,而得於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於枯寂,而生於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 悠远绵长的趣味不一定能从浓烈的酒中得来,而是从食用清淡的豆类清水中得来; . 惆悵悲恨的情怀不是从孤寂困苦中產生,而是从声色犬马中產生。由此可知浓厚的味道往往很快消散,而淡泊的事物才最真实。 .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 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也会凋谢越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念头。 .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艷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輒自废弛哉! . 贫穷的人家要经常把地扫得乾乾净净,穷人的女儿要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没有艷丽奢华的陈设,美丽的装饰,却有一种自然朴实的风雅。有才之君子,怎能一穷困忧愁或者际遇不佳受到冷落,就自暴自弃呢! .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瀟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求学的想法,行為谨慎忧勤,也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的真趣味。 .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著清苦克制的生活,那麼这样的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培育万物呢? . 事事留个有餘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扰。 . 如果做任何事都能留些餘地,那麼全能的造物主就不会忌恨我,鬼神也不能对我有所伤害; . 如果做事情一定要做到极点,求取功名一定要得到最高,那麼即使内部不发生变化,也必然会招来外面的忧患。 ... 文/网路 ![]() |
|
来自: 向雲樓 > 《23。向雲樓文选首藏》